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血仇》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血仇》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6-06 21:3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血仇》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血仇》是一部由凯文·雷诺兹执导,格雷格·帕特莫尔 / Jilon Ghai / 琳赛·普尔斯菲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血仇》影评(一):剧是迷你剧,仇是血海仇

  在这个地方,有信仰上帝的人,但是没有上帝;有规则存在,但是没有遵循规则的人。《血仇》是美国电视历史频道拍摄的三集迷你剧,但“迷你”二字只是相对于长篇的电视剧来说,实际上它的内容风格一点都不“迷你”,而是显现出史诗气派。只要谈到历史,人们就有一种追问真实诉求,然而任何历史研究都是一条渐近线,只能逼近真实,而无法还原历史。《血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根据”的是大概的历史事件,“编造”的是具体细节,这也是任何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共通的特点。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从这部作品中探求历史真相,而是缅怀故去的时代人类存在的模样同时也为自己的活着做一个辩证法的思考

  麦特菲尔德家族与麦考伊家族持续几十年的恩怨争斗,是美国文学作品长写不衰的题材,也曾在1975年被改编成电影,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这部《血仇》,它在美国掀起了一股观看热潮,创下多项收视纪录,也使全世界都从中了解到这段仇恨来龙去脉。讲故事和谱写歌曲是同一个道理,讲求抑扬顿挫起承转合,《血仇》的成功就在于它用精彩方式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阳刚派的暴力、枪战、杀戮,有婉约派的爱情亲情友情,有腹黑派的阴谋背叛、埋伏,有哲学派的人性、信仰、法律,有复古派的大胡须、左轮手枪和马靴。这样丰富的内容经过各得其所组织后,显得饱满而紧密,抒情情节不会让人觉得沉闷无聊,暴力镜头也不会让人感到恶心排斥。因为,它很好的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输出和放飞,不断变换叙述重点,让观众始终处于亢奋中。

  两个家族相隔一条小河,但一边是西弗吉尼亚州,一边是肯塔基州,双方结下仇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麦特菲尔德的族长昂斯在南北战争时当了逃兵,抛弃故乡兄弟回到家乡,而麦考伊的族长兰德尔却经历了九死一生才得以回家;二是昂斯的叔叔暗杀了兰德尔的弟弟;三是双方都想做木材生意,在争夺地界上引起纠纷。这三件事都是很多年前发生的,它们是仇恨开始酝酿的基础。真正引起冲突的导火索也有三个:一是双方因为偷猪事件走上法庭,兰德尔被判败诉,受到侮辱;二是昂斯的儿子和兰道尔的女儿私自谈恋爱,双方家长都极力反对,但他们还是偷着结合了;三是兰道尔的四个儿子刺杀了昂斯的弟弟,昂斯又枪杀了兰道尔的儿子。这三件事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由此开始,两个家族展开了你来我往你死我活的复仇行动,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被卷入的人越来越多,差点引起两个州之间的战争。

  细加分析,我们便会发现,所有仇恨的爆发都源于“一头猪”,对于它的所属权的争论促成了之后一系列仇杀的发生。这是一件很荒唐事情,人类自认为是高级动物,但却直接或间接的为了一头低等的猪而损失了数条性命。从自嘲的角度讲,猪也为人们长期对它的宰割和吞食报了一次仇。但是本质上,仇恨的发生是人性自私结果。没有永远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战争中,昂斯和兰道尔曾经并肩作战,但是到了和平时期,他们却因为地界和财产的事情反目。如果就此追溯下去,资本主义私有化的制度也是一个原因,大自然东西占有了就是谁的,并且神圣不可侵犯。于是在弱肉强食竞争下,谁势力大谁就拥有的多。没有拥有或拥有少的人会拼命去争取,已经拥有的人又极力维护自己,所以战争便不可避免了。

  其实,在这场仇恨中,头脑清楚的还是两个家族的族长,他们很早就认识到仇恨的存在和会造成的结果,所以一直在控制自己,避免冲突发生。但是他们手下的一些人却没有这种觉悟,常常口无遮拦,耀武扬威,不断捅出娄子。到了后来,两个族长都无法控制各自的人群了,同时自己的情绪也受到感染,于是便加入进去领导复仇。如果说昂斯是一条蛇的话,那么兰道尔便是一头狼,前者狡猾敏锐、毒辣,后者老道、隐忍、坚硬。在实力上,昂斯要明显强于兰德尔,他经营有方,做生意赚了很多钱,而兰道尔还在地里辛苦的劳作。昂斯的手下有很多好抢手,除了一个浪荡儿子外,其他人都对他忠心耿耿。兰德尔手下却没有拔尖的人才,女儿还背叛了他,几个儿子也一起被杀,他只有依靠赏金猎人来复仇。但是两人的心理路程却恰好相反,开始是昂斯咄咄逼人,占尽上风,而兰德尔犹豫不决,总是祈求上帝的帮助。到了后来,兰德尔在家破人亡后终于爆发,开始强力反击,而昂斯却认识到仇恨的毫无意义,寻求结束方法。最后,当痴呆的科顿被绞死时,这段仇恨总算平静下来。从“一头猪”到“一个痴呆儿”,不具有理性精神的物象完成了触发和终结,而真正的人类却在整个过程中丧尽了天良。因此,这是一个真实的寓言故事,它的莫名其妙中似乎含有不可理解禅意

  《血仇》的绝妙之处在于,它以完全平等视角对待一切,每个人都在罪恶漩涡挣扎,除了两位母亲慈祥化身之外,其余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徘徊在善与恶之间,只不过是比例差别罢了。剧中人物都具有丰满性格,他们的心理支撑着他们的行为,而行为又解释了其心理。南茜为了报杀父之仇,特意嫁给仇家的儿子,同时又屈身于赏金猎手,最后终于获得情报,杀了仇家,但是她一身幸福却早已断送,这种“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女人身上,更彰显悲剧性。平常我们看影视作品,总喜欢战队,先摆好立场,跟着故事中的英雄去除奸惩恶,心系他们的安危。但是在《血仇》中,我们找不到情感寄托对象,因为每个人物都是亦正亦邪的,都在不由自主中做罪恶的事,既让人讨厌,又让人同情。在这场复仇大战中,没有最后的获胜者,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昂贵代价。人性的丑陋美好都被他们演绎淋漓尽致,他们需要同情,但更需要批判

  事实证明,用短剧的形式,以电视为传播载体,踏踏实实的讲故事,是会获得市场认可的,BBC的《黑镜子》系列已经创下口碑,而《血仇》也名利双收,时下我国流行的微电影也算是这股风潮的类属。也许到了未来影院只是展示科技效果场所,而真正好的故事是通过网路或电视来传播的,当然这已经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再回到《血仇》,这个故事还可以进行方面的分析,有医学家研究出,麦考伊家族患有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造成了这个家族暴躁的性格。而如今,两个家族的后裔还通过运动会的形式来化解冤仇,这又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诠释。此外,上帝被信仰的价值到底何在,法律的公平性源自哪里,人类为什么会时不时的回到蛮荒的动物性中等——这些话题都可以在《血仇》中找到资料和对照。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这也不仅仅是一部“迷你”的电视剧。2012/9/2

  《血仇》影评(二):无谓的枪炮与肮脏玫瑰

  当一百多年后,海菲茨和麦考伊两个家族的成员回望他们残酷血腥的斗争史,只是起源酒精催化下的口角可能也会跟旁观者如我们一样震惊而困惑,摆脱了理性束缚纷争,有着令人匪夷所思可怕力量

  《血仇》由两个家族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海菲茨家族位于西弗吉尼亚州,麦考伊家族位于肯塔基州,仅一河之隔。剧中的地理风貌,会让人产生这是一部西部片的错觉,实则西弗吉尼亚州处于美国东北部,肯塔基州在它西面,处于中东部。有骑兵、有牛仔帽、有赏金猎手、有壮阔自然景观,但它不是一个传统的西部传奇式故事,这里有未经驯化的蛮荒,但没有荒凉沙漠风沙,没有英雄,没有励志传奇。

  “恶魔”昂斯·海菲茨为首的海菲茨家族,在观念上较为务实,昂斯从南北战争的战场逃跑,经营木材生意,搞得有声有色。兰道尔·麦考伊为首的麦考伊家族,是虔诚基督徒,恪守本分,兰道尔从战场回来,继续农耕。一个是聪明的务实主义者,一个是虔诚的基督徒,而争端挑起时,务实者不再务实,基督徒放下了信仰,一同陷入了万劫不复深渊。理性退居次席,盲目的非理性,在争斗中占据上风,每人都认为自己的决定有着不可撤销的必要性。他们用无谓的枪声和累累白骨,共同谱写了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家族冲突。

  像所有比虚构戏剧更戏剧化的真实故事一样,这段枪炮史中,也有莎士比亚式的玫瑰爱情。兰道尔的长女与昂斯的长子相爱,跟他们家族的悲剧一样,终是惨淡收场。如果事只至此,倒可能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一样,是出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而昂斯长子其后与兰道尔家族的另一姑娘南希成婚,几乎彻底破坏了他与兰道尔长女的爱情。南希并不爱他,只是利用他,为父亲报仇。

  昂斯长子像只迷途羔羊,对家族谈不上忠诚,对爱情不忠贞。在其家族对兰道尔家族成员进行的杀戮中,他位列队中,却故意打偏;在情感历程中,也完全迷失,与兰道尔女儿的爱情,没什么下场,和南希的经历,像个被耍的小丑。南希心中没有爱,与男人厮混,全是利用他们。这帮家族后代命运被家族挟持,身不由己,踉跄前行长大成人,步入先辈造就的血迷宫。在家族争端的阴暗背景下,他们植下的玫瑰,要么凋零,要么染上肮脏的阴谋。

  编导对两个家族的呈现,没有对哪家有明显偏向,基本达到了平衡。昂斯逃离战场,说不为莫名其妙的内战而战,只为家园而战,而后来他的确为了家族战斗了许多年,讽刺的是,他最终发现,这是一场同样莫名其妙的斗争,剧末,他接受洗礼,成了基督徒。饰演昂斯的凯文•科斯特纳接受采访时提到巴基斯坦、阿富汗,现今的世界中,战争和杀戮依然在继续。《血仇》很干练,只讲了那段残酷的血腥史,而透过故事的小孔看世界,无谓的枪炮从未消失,这个有点愚蠢血泪传奇,映照着人类世界无法消弭的矛盾

  ■《北京青年报》

  《血仇》影评(三):很精彩的一部美剧,喜欢的程度更甚于Game Chang和The Girl

  故事讲得是一个关于两大家族之间冲突的事。由于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18C末至19C初,所处的时间段刚好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这让我一个刚看完Lincoln的人对这部作品也突然关注了起来。

  第一集中前半段基本介绍了之前发生的一些故事,为故事的发生做了铺垫。可以这么说,很多时候故事前半段包括电影的前半小时都会相对比较无聊,但是我觉得在Hatfield & McCoy中却很好:通过之前在军队中的相互支持及Anse半夜从军队中逃走,在加上Randall回乡之后一点一点小矛盾的积累,构成了两个人之间复杂感情,并在其后一场法庭诉讼中爆发了。

  可以这么说,两大家族之间的斗争,其实是由两个人之间的斗争引起的。

  另外,第一集中还有很让我喜欢的一段就是Johnse和Roseanna之间的爱情,它发展的很自然。本来看到这一段我以为会是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跨家族仇恨的“感人”的爱情故事,但是到后来我才发现不是——Johnse受于时代观念(是的相信就是时代观念的问题)没能为了Roseanna勇敢地与家里断绝关系追求爱情,导致最后他们俩之间悲惨结局。要说他们两个之间是不是真爱,我相信是的,在本剧最后,当Johnse跪倒在Roseanna坟前,头发掩面,浑身颤抖,深深地吻着坟前的土地时,我知道,那就是真爱。

  几个让我觉得异常感动片段。第二集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集,当Randall三个儿子被处决时,其后跟随者他的女儿刚生下一个孩子。这个本应该是很温馨场面,却因为跟在一段很残忍的杀戮之后更让人震撼引人深思。儿子们死去,却偏偏是因为自己坚持所谓正义做法,女儿独自一人面对生孩子这样的情况只是因为她希望能跟敌对家族的人在一起。值得一提额是,我一直认为导演塑造人物性格很成功,就单单从这一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很鲜明人物个性:一个儿子很懦弱,害怕死亡甚至哭出声来;一个儿子到临死之前即是眼中泛着泪光也依旧保持脸上坚毅表情,不肯示弱,还主动伸出手去拉住恐惧的兄弟;女儿即使被父亲抛弃,一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仍然追求真爱。

  如此复杂的感情,浓缩在短短的一小段时间内,的确是让人震撼。我只能说,当背景音乐中那一段缓慢悲伤的音乐响起时,我就被这场景完全征服了。

  其次就是第三集中两个深情父子父母间的对话了。

  当Anderson知道是Johnse透露了消息害Uncle Jim被杀之后他曾暗下决心要杀了Johnse,可到了河边之后却被Johnse的很长一段独白给感动了——即使再不小心,再被人瞧不起,我也只是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生活,我也希望我的父亲和其他人们能够笑着过生活。或许对自由这样的观点,对生活在今天的我看来,会比较打动我吧。

  还有Roseanna对着背对她的父亲说的那一段话:“死去的孩子们,死去的外孙女,疯了的妻子,每个人都认为你会与尚在人世的女儿紧紧相拥。我小时候,你曾经跟我说,我是你最后的女儿。几年来我一直靠此生活着,就是这个小小的肯定让我坚信着,在这世界上我是无所不能的,因为你会给我告诫,你会为我祈祷。在我们家,你就是上帝。”中,女儿的申请固然让人感动,坐在前面一语不发的Randall渐渐变红的眼眶却更人心碎。可是最后他还是没能转回头去和女儿讲话,而我相信,虽然发生的悲剧更是造成他精神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说说信仰。这个东西贯穿整部美剧,从还处于南北战争时的两人就说过的话,得知两人“祈祷”和“不信上帝”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老实说一开始我是一直站在Randall这一边的,因为我所能看到就是Randall一直处于寻找“正当”途径去解决问题的一边,而Anderson则一直仗自己的优势——法官,人数多等,去做一些“恶行”,但是直到看到最后,我又被突然而来的这种转变影响了我的思考,在Anderson说出让智障孩子牺牲之前我就已经能够看出Randall由于已经丧失了太多家人而对复仇这件事越来越耿耿于怀,而一直追求“正义”手段的他最终页面临崩溃,这在剧中也变现出来了。反倒是Anderson最终能够有所觉悟,通过牺牲一人来结束这场战争。这个决定是好是坏见仁见智。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厌倦了斗争,看透了世事的老人,希望能够结束这种无谓的俗事。最后片尾也很应景地加了一个他接受洗礼的镜头。

  这一刻,如此平静。

  还有最最后说一句,十分好听的背景音乐,由小提琴和吉他(我没猜错的话)演奏的音乐缓慢而忧伤,与剧情一起,直接感动了我。还有最后结尾曲也很好听。所以推荐给大家。

  10分。

  《血仇》影评(四):没有人可以全身而退

  美国历史频道是一个以播放历史相关纪录片为主的频道,其纪录片制作水准相当高,一些作品的收视率甚至比虚构类电视节目都要高出许多。《血仇》(《Hatfields & McCoys》)是该频道于今年5月28日推出的一部三集迷你电视剧,并在美国国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最后一集播出时,观众人数已达到创纪录的1430万,其中18-49岁区间观众为510万,这是基础有线网上有史以来最好的18-49成绩和总观众人数成绩。

  《血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后Hatfields和McCoys两个家族间臭名昭著的血腥争斗,他们的对抗和互相残杀几乎引发了他们各自所在的西弗吉尼亚和肯塔基两个州之间的内战。这是一个中国人常说的“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故事,但我们在这里看不到正义与非正义的划分,只有两个被复仇的火焰吞噬的可悲灵魂,以及群氓在丑陋人性驱使下的杀戮快感。这个故事虽然有时间跨度,格局其实并不大,只是回合制的互相仇杀和施暴,但却拍出了邪恶史诗的气质,因为它毫不掩饰,毫不美化,即使是有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乱世儿女情的情节设定,也没有对爱情做理想化的拔高处理。

  《血仇》的导演是凯文·雷诺兹,他最有名的作品其实是个耻辱,就是耗资达2亿美元、并最终几乎让投资方环球影业破产的科幻巨制《未来水世界》,这几乎让他永久沉寂。与他一起万劫不复的还有影片的主演、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凯文·科斯特纳,从此再没有回复状态。有趣的是这次凯文·科斯特纳又担任了《血仇》的监制和主演,扮演片中的被称为”恶魔“的Anse Hatfield。凯文·科斯特纳自导自演的《与狼共舞》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西部史诗片之一,于1990年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大奖,而《血仇》从类型划分上也正是西部片,这更像是一次雪耻性的创作,而且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尤其是凯文·科斯特纳回到他熟悉和擅长的题材人物后所表现出的明显的状态回勇,让我这个当年的忠实粉丝十分欣喜。

  美国人对《血仇》所表现出来的热衷,也许并不仅仅是因为被其情节所打动,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更在于它与美国人自911以后,在反恐的大环境下人人自危的深切焦虑产生共鸣,在无限循环模式下的仇恨纠结下,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更可悲的是代价往往是由无辜者承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血仇》更像是一个悲悯而无奈的政治寓言。【南方都市报】

  《血仇》影评(五):麦考伊家输了

  不但家庭成员死亡惨重——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兄弟死于对手,甚至剧集末了他自个不慎引火烧死了自己。

  凌晨被吉姆带队的海菲茨家袭击仓促逃跑保命后一蹶不振醉酒浇愁,其表现着实不受人待见。比如他对赶来的追捕队喃喃自责,老是把上帝挂在嘴边(反观弗兰克教堂里对耶稣像吐口水),还有葡萄湾之战中的表现,不像是上过战场的。

  当事人反应:

  整个看下来,似乎只有海菲茨家族叔侄俩做出反思。吉姆叔叔不成功偷袭归来看到侄媳妇和三个孩子坐在桌旁吃饭,做出了慨叹:我们为什么要杀麦考伊家的人。昂斯海菲茨对妻子有关如果同意儿子婚事会否不同,也可见其有悔意。

  如果比照《冷山》中身为逃兵的男主被人追捕的遭遇,只能说恶魔昂斯太走运了。大摇大摆就回了家。反观麦考伊,其形象无比高大。熬到战争结束坐了牢,丢掉半条命后回了家。

  如何发展为族杀?

  吉姆叔叔是世仇的始作俑者。酒馆口角,怎就发展成为了他首先杀人。这是结仇第一步。面对麦考伊问责,昂斯海菲茨明显无视事实包庇自己亲人。

  下面麦考伊家女儿罗斯安娜事件算是插曲,本身对世仇并无特别激化作用。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怎么瞧了两眼且明知对方风流韵事,还是罔顾叔叔被对方所杀,上演一出《罗密欧与茱丽叶》式的爱情。当然不能善终。还是最后见她一面的堂姐说的对:纯属自作自受。约翰斯,其父对其母评价说是“不谨慎的人”,尤其是在女人面前。结果,南茜兄弟和吉姆的死是他造成的。为此,其父甚至动了杀机,差一点就干掉他。

  结仇第二步是兰道尔麦考伊家三个儿子当众小刀刺又开枪并最终致海菲茨弟弟死亡。这败家的玩意。昂斯海菲茨复仇能够理解。不理解的是本可以一命换一命,你干嘛一下子毙了人家三儿子。

  《血仇》影评(六):冤冤相报何时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故事一直为人所耻,却从来没有一刻停止过。葡萄湾事件是整个血仇的顶点,一场悲剧,让人唏嘘,让人难过。

  最近的大热事件,邳州和郯城的老百姓内讧事件,事件起因是一个邳州老百姓在朋友圈里骂了整个郯城的人,语言的确很难听。就是这样的一个导火索,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最后演变成一个群体性事件。这也是一个报复的故事,发生问题不是如何解决,而是我忍受不了需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就是可以预见的一个悲剧故事的结尾。

  人的情感并没有那样的理性,受到了侮辱当然是要侮辱回来,这就是这场悲剧的开始。

  输了,输了什么?

  赢了,赢了什么?

  这是我们最该思考的东西。

  就如阿三因侵入我领土,而ZF还在克制,谁不想雪耻?就算是打起来,赢也好,输也罢,我们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逞一时之快。

  思考,这也许是上天赋予人的最大的财富,也是与低等动物的最大不同。

  如果人不思考,和动物有什么区别,高兴了我就大声唱歌,悲伤了我就嚎啕大哭,所有事情完全依靠本能,他打我我就要打回去,这有什么意义?

  血仇里两大家族的首领,当失去的差不多的时候才幡然醒悟,这么多年都在做着一件愚蠢的事。

  但一切似乎又有情可原,当不喜欢,不屑与其为伍,但矛盾不断,最后变成杀子之痛,杀子之痛又怎能是轻易容忍呢?

  结局是家族首领没有想到的,巨大的灾难几乎毁掉了两个家族。

  长大了,和小时候想的真不一样,父母那年代兄弟姐妹多,我常听着父母重复着说着那些陈年旧事,家族里的恩恩怨怨,我有时会说,恩怨就放在你们那一辈吧,我们小辈的交往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吧,我们没兴趣参与你们那些前尘往事。

  我是那样想的,也是那样做的!

  《血仇》影评(七):McCoy家让人心碎

  只看了一遍, 不想看第二遍, 只记录几次我记得的,我是McCoy派, 我同情弱者.

  1. Randall从战场回来, 和Sally拥抱,Sally表示OOXX可以, 但是她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她再生孩子了, 目测她差不多生了10个孩子, 5男5女的样子.

  2. Anse要杀她的三个儿子, 她跪在Anse面前, 求他让她带儿子回去, 让法律制裁他们, Anse不肯, 说, 我只能同意让你带回他们的尸体.

  3. Sally被允许见三个儿子最后一面, 她对儿子们说: 你们不会知道分娩时有多痛, 但是这一次次的剧痛才把你们带到了我的身边, 我爱你们! 这一天, 一个母亲在一夜之间失去了三个儿子.

  4. Hatfield一家凌晨偷袭McCoy家, 除了Randall和一个小儿子,屋子里都是老幼妇孺, Hatfield放火烧McCoy家, 姐姐带着妹妹们往外逃, 被淡毛Cotton杀死, 小儿子冲出去以寡敌众, 又被杀死, Sally最后拿着两把枪, 穿着睡衣, 目光无神的走了出来, 这时她已经崩溃了.

  5. Roseanna被Johnse搭讪, 女孩子在这方面总是吃亏的, 怀了孩子, 抛弃了自己的家族, 但是Johnse不愿舍弃自己的家族, 不肯跟她结婚, 可怜的Roseanna自己生下女儿, 体弱的女儿一岁就夭折了, Johnse却可以去招妓,还和自己的表姐结了婚, 心灰意冷的Roseanna在29岁就病死了. 令人讽刺的是Johnse之后还结了四次婚.

  6. 很多人觉得Nancy很贱, 可我觉得她很勇敢, 面对杀死自己父亲和兄弟的4人, 她只是选择了一个女人的方式去报仇而已.

  我不了解历史, 单从这个电视剧来说, Hatfield一家更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吧, 那位双手沾满鲜血的独眼龙老二, 之后不是还当了律师么, 真是讽刺, 不过历史, 从来不都是胜利者在书写么~

  《血仇》影评(八):《血仇》:你必须让自己心碎

  这是兰道尔•麦考伊的妻子在临走前对兰道尔说的一句台词,这位先后目睹多位儿女命丧黄泉的苦命母亲已经有些精神分裂,但她还是斩钉截铁的对兰道尔说出了这句话,兰道尔夫人告诉自己的丈夫,必须让他心灵最柔弱的部分面对苦痛,事情才会有转机。

  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海菲茨家族与来自肯塔基州的麦考伊家族已经陷入到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血腥内斗中,作为两个家族的族长,昂斯•海菲茨和兰道尔•麦考伊不得不一次次的承受亲人离世的痛苦——他们的子侄像军人一样拿枪走上“战场”,在这场无谓的内斗中献出他们的生命。

  听起来很狗血,但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向来以严肃面目示人的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当然不会胡编乱造,在这部三集迷你剧中,导演凯文•雷诺兹基本客观的还原了海菲茨和麦考伊家族仇恨的历史原貌,只是在节奏和叙述重心上有所偏移,从而成功的营造出引人的戏剧效果。

  《血仇》的故事主体发生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昂斯•海菲茨和兰道尔•麦考伊本是战场上的南军战友,但昂斯生性机警,看到大势已去,他便开小差溜回了家,耿直的麦考伊则不屑海菲茨的作为,直到南军彻底战败,才从战俘营里回到了拖轮河畔的老家。此时,在昂斯的带领下,海菲茨家族的伐木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而老实巴交的兰道尔不谙商道,只是勤勤恳恳的经营家族的农活。

  一次不经意间的口角诱发了两个家族间的一桩血案,再加上掰扯不清的经济纠纷,就此推动了血腥的复仇之轮在两个家族间来回碾压,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两个家族谁也不肯低头,使得这场家族间战争愈演愈烈,甚至酿成1888年的“葡萄湾战役”——两家人厉兵秣马,打了一场不亚于正规军冲突的骑兵枪战,家族斗争发展到这个份上,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在血腥争斗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两种人生理念、两种国民性格的冲突:相较而言,以昂斯代表的海菲茨家族比较功利化,不太看重传统的道义,在昂斯看来,没有什么是不能交易的,在法律的框架下,昂斯总能把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发挥到极致,而且昂斯一直不信教,是个很现实的家族领袖;兰道尔则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不管遇到什么事,祈祷都是必经程序,而且兰道尔比较颟顸,跟自私、精明的昂斯比起来,兰道尔口拙舌笨,常常为了些“家族荣誉”的虚名惹来一肚子气——譬如在那场偷猪案纠纷中,兰道尔就决不能忍受把这么“下作”的指控加诸到自己家族的头上,至于现实的经济损失,反倒没那么在乎。

  这桩家族《血仇》发生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南军战败之际昂斯和兰道尔截然不同的举动其实已经昭示了两人的人生观差异,昂斯所代表的,实质是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价值体系,只要法律允许,就要尽可能的攫取现实利益,明哲保身、利益最大化,对于精神世界的“荣誉”并不十分看重;兰道尔则仍然秉承着安土重迁的南方农场主性格(剧中完全回避了黑奴问题),养猪种地,笃信上帝,不喜欢交易,更不喜欢“狡诈”的海菲茨家族——所以,兰道尔坚决的禁断了自己长女跟昂斯长子之间那段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昂斯跟兰道尔的差异,就有点像《飘》里面白瑞德跟艾希利的区别——特别是绰号“恶魔”的昂斯,跟那个名声不好但脚踏实地、敢爱敢恨的白瑞德之间,性格中倒真有几分神似。

  家族《血仇》甚至差点引发西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之间的内战——甭管两个家族出手怎么血腥,州和联邦两级法律体系都还在正常发挥作用,双方更多的是利用自己所在州的法律宣布对方为“非法”,然后以本州法律为准绳,展开残忍的报复。这种原始的同态复仇显然是荒谬的,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最后双方都落得家破人亡,这又是为了什么?随着剧情的推演,《血仇》的悲剧色彩越来越明显——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逝去,起始的导火索居然只是为了那些无谓的争勇斗狠。

  你必须让自己心碎——心软一点,退让一些,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片刻,还会有这场腥风血雨么?剧集的最后,昂斯•海菲茨接受洗礼,成为了虔诚的基督徒,他的余生将用来赎罪。

  这段恩怨结束的138年后,两个的家族的第六代终于正式签署了和平协议。

  你必须让自己心碎。

  (刊载于《文艺风象》2012年9月)

  《血仇》影评(九):anse是美国新兴资本主义的象征

  从电影一开始,结局就已定了。anse是精明的队长,landall只是愚蠢的士兵而已。anse不信教,但landall看到anse独自断后,晚上却活着回来时说了什么?“oh,我的上帝”。anse知道失败已成定局,回头便走,但愚蠢的landall和其他平庸的士兵的脑子可转不过弯儿,事实摆在眼前,他们却否认,这是所有信教徒们的共同点,无法辨认真伪,只能作为跟随者,若给他们决定权,他们会把自己与别人都送上坟墓。

  有人会说landall唯一的错误,就是没有把anse逃走时在枪杀掉他。但我认为,闹出《血仇》这种大悲剧的原因只有一个,战争没把landall这种蠢蛋杀死。或者说北方佬放走了landall,让他回去闹内战真是做了坐山观虎斗的绝妙决定。 战争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也许是对人类繁衍有帮助的,因为它能把劣质的、愚蠢的傻瓜杀死,留下聪明能干的优秀类型,改善人类的品质,增加人类群体的适应能力。

  所以我认为 几万年来人类脑容量变大,人类变得更聪明 并非偶然,进化的强大动力就是我们现在和平的敌人--战争。和平时期是短暂的,因为人类的繁衍速度越来越快,傻瓜也会越来越多,傻瓜的愚蠢使人无法忍受,战争不可避免。中国人口众多,印度人口众多,这两大人口大国,如果不内战,就会因外战消耗人口。这能增加族群的优质性,比如更聪明的人更有几率存活,所以族群会向更聪明的方向发展。老芼发动了汶戈,让愚蠢的农民杀掉精英群体,这对此民族的损失跟被异族再次统治差不多,满族统治汉族时也杀了大量汉族精英,留下容易统治的愚蠢百姓,统治了三百年,为何能统治这么久?因为剩余的愚蠢汉族群体再次繁衍出精英用了三百年。这只是我的理论假设。老芼又做了错误决定,即持续几年的大量繁殖,要的就是人口红利。人口基数多,生出精英的概率也更大。但这对于族群来说相当于想努力把群体优劣性提高到汶戈前的水平,人口大幅增长与穷人生更多孩子也有关系。尽管生出精英的概率大了,但生出的蠢货更多,这么多蠢货咋管教?造大量学校,不如说是大脑加工厂,对蠢货量身定做的教育体制,把蠢货调教成听话的蠢货,批量生产出思想僵硬爱听话的一群鸭子。国家体制决定统治方式。

  回到电影,电影中有很多兰道家的镜头,这对于观众是虐心的,因为我们都有人道主义关怀,而命运对兰道这类人总是残忍的。我不想看到兰道的视角。

  anse不信教,精明,有远见,明事理,有美妻,若只拍他,这剧可能并不太虐心。

  《血仇》影评(十):每人心里都有颗仇恨的种子

  在看这部片子的同时,我正因为某个新闻热点在做有关于退伍军人生存状况的专题。巧合的是,剧中两位主角都经历了战争,一个中途退出,另外一个则坚持到战争结束,被俘受了牢狱之灾。

  战争本来可以消弭两家的仇恨,但是因为选择的不同,使得两个家族境遇不同,这一切使得世仇走向了极端。

  战争有时候会带来好的结果,但是大多数时候它是失控的,就算是这无常,也必须踩着血路站到胜利者的位置才能得到。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前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但是我担心的是这庆幸迟早会变成可悲的侥幸心理。最近,我总觉得在有生之年一定会感受到这耳刮子的切肤之痛。

  这种不好的预感源于当下老百姓生存的窘境和困境,还有各个阶级的不满和不足。这是题外话。

  没有战争,军人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不是当下的情形,古来有之。只不过在古代,人们会在战争之后审判军人们的非正义,而和平年代,军人当下就被放到了某些不劳而获者的相同阵营里。

  讽刺的是,那些不劳而获者也把军人放到了死老百姓的阵营中。于是,军人,尤其是退伍军人,成了非常尴尬的群体。此处我所说的退伍军人是指的那些辛苦的士兵,军转干还有那些关系户不在我讨论的范围之内。

  新闻热点里那仗着社会的分配不公而侮辱退伍军人的家伙,让人无语。试想,如果正值战争,抑或是硝烟刚刚退去,人们的血还是热的,还能够任由“正义”驱使本能的“自保”,维护自己的“尊严”,所谓的口舌之争没准就会以退伍军人扭断跳梁小丑的脖子为结束。

  正义?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上帝就在我们心中,人类制造了属于自己的正义。如果真的有正义存在,人类凭什么凌驾于其他生物存在?除非有大灾难让人类大幅减员,否则,我是不会相信所谓正义。

  自保?从古至今,人类之所以能够称霸地球就是因为自保,人们害怕狼伤害我们,于是大量诛杀狼群,后来人们觉得零星的狼会对畜牧业有所危害,于是人们灭绝了狼族。未来,世上没有了狼,只有各种各样的人,人也会像对待狼群一样对待彼此,征服,压迫,灭绝。循环往复。

  自保和正义根本就是相悖的东西!可我们必须自保,这事关生存…

  自从人们知道生存才是第一性的,就开始打造完全利己主义的正义了,有了这种狗日的正义,自保渐渐的就变成自肥,自肥就变成了自立为王,然后自大自傲什么的就泛滥成灾了。

  经历过战争的军人,有些真的非常可怕,剧中的两位大家长就是如此。战争会让一个人是非观完全扭曲,让一个人无所顾忌,但是这不足以让一个人疯狂,最可怕的是人们对于尊重的需求,而尊重这个东西的衡量标准,完全在个人心里。

  有人不理解这片子里的血仇是如何诞生的,我简单的告诉你,就是所谓的正义和生存的困境,让这一切发生了。一条界河,两个庞大的家族,彼此的不顺眼就是源于一方的富庶和一方的平庸,接下来就是两方用各自的正义来审判对方,用自保的理由大开杀戒。

  你不理解?我们身边很多这样的故事与此雷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少了血。郊区有一家采摘场,生意不错,和他隔壁的一家老实巴交的农户觉得不公,于是在某个夜里一把火烧了邻居的四个大棚,让这一家人的生意毁于一旦。结案之后,这所谓的不公就是因为被烧一家因为人情关系贷款成功,而他却苦于没有路子,只能守着庄户地。

  有了仇恨,就有了报复,这种事也是论堆儿的。一个宿舍大院,父辈因为在单位闹了别扭动了手,回到家难免抱怨,孩子可就记在心里了,第二天比较强势的一方就叫了几个人把对方的孩子给揍了。这下父辈倒是开始反省了,让孩子们别搀和大人的事儿,可问题是一方吃了亏,这被揍的孩子有天晚上就抄着半头砖把对方开了瓢,额头上足足缝了21针……可笑的是,现在两个人都接了父亲的班,在一个单位上班,双方没少给彼此下绊子。

  还有些鸡零狗碎的小事,现在停车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了个公共车位打仗的事情不在少数,一个110的家伙说,一个月为这个出警几十次,有些时候车挡了道,鸣喇叭也能鸣出血光之灾来。

  看看我说的这些事,再想想持枪合法的美利坚,这片子有什么难理解的?

  混乱将会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当生物的多样化已经被损毁殆尽,之后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自相残杀。这不是什么恐怖主义思想,这是人类文明循环历史的轨迹。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很好,却没有人晓得风平浪静下多少仇恨正在滋生。

  你认为一切可以和谐?我不这么认为,中国人的隐忍造就的都是超乎世人想象的大杀戮。

  使我如此悲观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正如我题目所写的那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仇恨的种子。

  忍耐有用的话,会有那么多朝代?暴力没用的话,军政怎么不分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仇恨的种子,正是仇恨开创了人类波澜壮阔的文明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