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京都太秦物語》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京都太秦物語》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7-01 03: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京都太秦物語》经典观后感10篇

  《京都太秦物語》是一部由山田洋次 / 阿部勉执导,Hana Ebise / Yoshihiro Usami / Sôtarô Tanaka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京都太秦物語》观后感(一):京都,说不完的故事

  去京都的时候住的是民宿,房东说京都人会看不起日本其它地方的人,有点自视清高,很像国内的上海人,当时自己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后来看了很多和京都有关纪录片,想来可以理解,毕竟曾经贵为首都,虽然已不及往昔般荣耀,可是京都的风貌生活方式还是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行走在京都的街头,会给人很古典的感觉可能京都人的骄傲感是他们对自我生活方式的自信。确实也非常优雅,在京都街头可以看到很多穿和服的女性

  京都人非常重视传统的沿袭,很多不起眼店铺都是百年老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整个社会结构稳定有序,这种历经时间洗礼的传承,本身就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吧!即便如此,京都人同样面临着很多艰难的选择,在代际传承之间,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下一辈的观念总是会变化,摆脱束缚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很多人到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归传统,这可能也是京都人值得尊重的地方。

  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京都的各行各业已经发展的十分精细分工十分详细,就做一样东西,做到精致,这和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紧密相关吧!

  房东还说了一句:来日本不到京都等于白来,想来也是很有道理,京都的完整性,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过去的日本是什么样子,是灵魂所在,是遥远故乡,是保存在心底眷恋

  《京都太秦物語》观后感(二):生活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样一部片子,会很容易让人做深度思考。将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情节用力地思考,然后拓展,直到得出一个意义悠长结论。虽然这部片子明明拍的是简单人的简单生活。

  没有激烈的故事情节,没有复杂人物关系,只是尽可能将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的生活原原本本地呈现了出来。不知这是不是导演用意,他不想讲太多的东西赋予这部电影,他只是想让人们看看这条街道上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所以,那些电影之后背景都被我匆匆忽略了。

  每天吃饭,工作,然后年轻人认真恋爱。他们就是我们平时走在路上会看到的人,曾经年轻,四处闯荡,然后等到明白了的年纪定下心来,认真生活。也许,他们也正是我们自己,我们也许就是这样子活着的。

  但毕竟这是一部电影,梦想现实冲突爱情偶尔的坎坷毕竟是要存在的。只是在这种生活化的环境里,这些冲突与坎坷也会变得自然亲切,就像自己的哥哥或者姐姐某天心情不好一样。待一切过去,生活还是仍旧。

  这样一部电影,静静看下来竟然没有觉得闷,实在是很让人欣赏

  《京都太秦物語》观后感(三):《京都太秦物语》:一首献给辉煌过去的挽歌

  京都太秦在日本电影的一个重镇,许多知名的日本时代剧由此诞生,许多影史上留名的演员也曾以此为据点展开自己的演艺生涯,并发光发热。不过,随着日本电影片场制的衰败,曾经赢得无数辉煌成就的大映电影公司也在70年代倒闭,东映与松竹虽生存了下来,但时代剧的时代毕竟也已经一去不复还,作为发源地的京都太秦,其整个地方的衰败也是可想而知的。电影由拍出过《寅次郎的故事》的山田洋次来拍摄,以他松竹头号导演的身份,可以说作为片场制在日本一步步衰败的最佳见证者,同时也因为他2000年后的时代剧《黄昏的清兵卫》与《隐剑鬼爪》曾在这儿拍摄,使他成为一位非常够格将这个地方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的叙述者。

  从电影的内容看,其实爱情故事只是一条线索,它并不揭示更多关于感情深刻的地方,反而是有点暗指故乡与外部世界,或者说一个过去的时代和现代社会的纠结情绪。女主角是一种对于故乡的固守,想当搞笑艺人男主角处于一种摇摆状态知识分子的第二男主角则是来自外部世界的侵入和诱惑。在一场风波之后,电影营造了一个理想和谐结局,让一切重新达到平衡。然而这仅仅只是一首曼妙的挽歌,在现实世界中,这种不稳定的纠结情绪必然会一点点侵蚀掉过去的时光留下的痕迹

  其实穿插于电影其中对于当地商店街上老居民采访,才是电影真正的重点,从中也能看出导演山田洋次的记录欲望敬意。这些人,许多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对于自己所处之地的记忆,既让太秦地方的风味个性得以延续,又使得老与新两种不同时光被并置在同一个由电影展开的平面上,进行对比

  在演员方面女主角海老濑花是非典型的“山田洋次”式的女主角,特别像《寅次郎的故事》中主角寅次郎的妹妹小樱,健康活力淳朴温柔。而那个知识分子的第二男主角形象也非常典型,博学却又笨拙——山田洋次电影《母亲》中浅野忠信饰演的知识分子,还有《三丁目的夕阳》吉冈秀隆饰演的落魄文人,都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由EXILE成员宇佐美吉扮演的男主角,骨子里就是非常不安分的人,如果在几十年前,一定是叫嚷着梦想成为知名演员的那类人,时代在变迁,“搞笑艺人”替代“演员”成为不愿循规蹈矩的年轻人的新梦想,倒是有些“进化”的感觉,但实质上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可以说总体而言,山田洋次在以一种非常过时的方式安排演员的表演,虽笨拙,但与整个京都太秦处处洋溢出的老旧环境非常贴近,反而让人倍感亲切。

  《京都太秦物語》观后感(四):生活啊,慢慢走啊

  京都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城市。慢慢的生活节奏,在现代科技来袭的夹缝中,依旧能够保持自己的传统。

  2017年12月的考研我没有在考场上,因为身体原因。当大脑血管不断地跳动,伴随着没有征兆头痛,集中注意力对我而言真的太难了。这次的身体意外,让我改变了人生原有的计划,磨灭了本来的壮志。也开始慢慢转变了对于生活的态度,开始接纳自己的平凡

  一直以来,我都是不甘平淡的人。即使现在我想,我是接受了我的平凡,但还没有接受平淡。

  京子的选择,让我很羡慕,因为这是我做不到的另外一种人生——在小镇上,一辈子做一个商业街店的老板娘。虽然这只是电影,但我相信在这世界的某些小镇上,这样的一群人就是存在的。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寻找点滴快乐,来抵抗这漫长岁月

  最近,上了大半个月的班。

  感到了生活的无力,也明白了以前自己的天真

  生活啊,就是很平淡的。

  《京都太秦物語》观后感(五):轮回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感觉自己对电影快审美疲劳了,读书时候说的那句“这个世界如果没有电影、篮球音乐我估计活不下去了”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笑话。《京都太秦物語》被这个电影名字就一下子吸引住,我知道我这次一定会把这部电影从头至尾看完。电影的开场白完全符合“物语”两个字在我心目中一部电影所散发的气质。我甚至在想“物语”两个字真的很好听,任何一件物品如果她可以说话,她可以告诉你关于她以前的故事这真的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电影中小镇、缆车、洗衣店、豆腐店、横穿马路铁轨彬彬有礼的居民,也只有在日本电影中能找到这种难得的安静舒服感。直到看到电影中对老人的采访才意识到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其实看到京子接老师电话时候仿佛瞬间找到了一种安全感,可是最后还是没有跟随老师去东京的时候我还是有一点遗憾,甚至幻想着老师没上那一班列车或者京子赶下一班列车区去追求她的新生活,直到看到结尾,那位想做搞笑艺人的男友说出如果还不成功他会在三十岁接替他爸爸的豆腐店,并希望京子做他妻子一起开豆腐店,然后京子幸福心地连连点头时候,我才意识这个结局才是最棒的,这才是完美朴实、最美好的人生。

  在现在这个喧嚣的社会很多人都会像那个搞笑艺人想追求自己的生活,错了错了,我说错了,其实不是现在,在上一个年代他爸爸豆腐店老板也是和他一样曾经努力去追求过想要的生活。人总是在经历过一些失败挫折之后慢慢地意识到其实自己生来就是做某一件事之前在他很看来很不起眼的一件事情的命,并最终选择做这件看上去平凡无聊的事情,在我眼里,这不是懦弱,这是另外一种坚强,这是生活。而女主角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这一生所要面对的生活并主动抛弃了一些虚荣繁华,这点在这个社会尤为可贵,真的很难得。

  其实到这个年纪我也慢慢地开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命中注定自己是什么……………我不知道下面这句话怎么写,不写了。

  《京都太秦物語》观后感(六):电影之“道”

  最近两年看了不少日本电影,

  原因是美国片这几年太吵闹,用高晓松的话说,就是用力过猛。

  日本电影也有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过于委婉甚至于做作,但无论如何,日本电影是大师云集的,这点,从比例品质上是远超我国的,必须承认。

  日本关于很多东西,都要讲“道”,电影自然在其中。

  这点看起来有点偏执,但对于艺术本身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艺术若有所作为前提条件是与众人不同的偏执,

  当然,不是所有的偏执任性都能叫做艺术。

  整体感觉来说,

  也可能是由于我看到的还只是比较很少的一部分

  那权当我管中窥豹好了,

  日本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势力,没有把票房之类的过于不择手段

  我国八十年代也有过类似牛人

  就是,我就是这样,我就把我的东西做成这样,你爱看不看,我不会因为你的喜好改变自己去顺从。

  这点很重要

  我们现阶段,自然在技术和其他相关的方面和好莱坞是没法比的,但是如果我们连起码的情怀放弃寡廉鲜耻的为了票房不择手段的讨好观众,不择手段的吸引观众。

  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的,

  请做电影的人们不要把观众当做一无所知傻子

  不要用垃圾来糊弄

  请尊重自己,商业化无可厚非,但是电影要有起码的品质,优质的导演,编剧,演员,,,,

  当然,换言之,我不认为我们现在这种鱼龙混杂局面会持续很久,我且期待着好了。

  《京都太秦物語》观后感(七):京都太秦爱情物语

  在下九零后,没有赶上欢乐的寅次郎时代,第一次认识山田洋次是《黄昏的清兵卫》, 克制温厚的感情,武士下班后也要为柴米油盐发愁(我一直很怀疑武侠小说里隐居遁世的大侠们为啥那么有钱,住最好的店进最贵的酒楼,开镖局?收学费?貌似是他们在养着弟子们啊……相比之下王度庐还算厚道),传奇隐于市井

  我一直把山田洋次当做平民史的影像书写者,因此觉得他与藤泽周平真是天作之合。看完金庸武侠之后,总幻想有一天自己也会掉进一个山洞看到一本秘籍从此一代大侠横空出世。看完山田洋次改编自藤泽周平小说的武士三部曲之后,老疑神疑鬼觉得周围人都是深藏不漏的一代宗师。重度幻想症患者没救。

  《京都太秦物语》仍然是平常人平常事、平常心图书管理员京子与青梅竹马的搞笑艺人、做访问学者文字研究教授之间的爱情,因为发生在京都太秦而多了一分怀旧与思考。

  故事发生在京都太秦大映商店街,太秦是日本大制片厂时代的片场,《罗生门》等确立日本电影国际地位佳作诞生于此,随着大制片厂的崩溃,太秦也不复当日繁华,影片在故事讲述中加入居民采访,大家各自在镜头前缅怀青春,缅怀的也是一个时代的纯真,是日本电影的青春。

  生于斯长于斯,父辈们的青春多多少少都与电影有点关系,会计或是送便当小姑娘想象下黑泽明沟口健二从小姑娘手里接过便当,笑眯眯地说,真香呀,就恨不得送便当的是自己。

  三个年轻主人公中,在太秦仅为遗迹的今天,勉强跟电影有关系的是四处试镜的搞笑艺人康太。总觉喜剧演员的生活很悲惨,即使如卓别林也会陷入“观众不笑怎么办”的恐慌里,更何况无名演员们,即使再艰难,即使观众陆续离开,即使你已经被大家冷漠表情的脸刺激千疮百孔恨不得立刻蹲在地上大哭一场,即使有再多的即使,你都必须精神抖擞地耍宝。康太完全沉浸在他的梦想里,这是个略有偏执的年轻人,他只关注他作为搞笑艺人的世界,只有在京子肯定他的努力时他才觉得京子格外可爱。康太算一个辛酸叛逆者,拒绝父母的生活,却看不到明天在哪里,最后面对爱人也只能妥协,最后一次试镜,不成功就继承家业

  康太最好的演出恐怕就是商场里的独舞了,观众是给他灵感塑料模特和他自己。还是一边生活一边做事比较好,艺术这东西,用力过猛,太过专注,是很容易悲剧的。

  访问学者是封闭空间的闯入者,他给了京子一个诱惑,拒绝豆腐店老板娘的未来,去外面的世界。这个诱惑以爱情为代价。教授的爱情炽烈而又短暂。京子面对诱惑并没有很斗私字一闪念,正常人都会动摇,纠结之后的选择才可贵。在京子看来,教授和豆腐店老板的身份没什么不同,职业而已,爱情却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有情饮水饱,做个平常的豆腐店老板娘过自己的小日子没什么不好

  有豆友把京子的这种纠结解读为对故乡和外部世界、过去和现代社会的纠结情结,当然没问题。哪怕理解为导演对自己创作道路的选择,古典和先锋,民族的和世界的,当然也都ok,我甚至并不在乎导演真正的想法,每个人看完之后有所得就好了,哪有这么多对错(所以那些要求学生总结中心思想的试卷出题人可以去见鬼了)。

  电影对爱情的表现并没有特别别出心裁,但是导演功力深厚,他对日常生活、细微情感的把握太精准,就是能用平常事把你感动得一塌糊涂。哪怕看着康太骑着自行车和邻居打招呼都那么舒服,每一个毛孔里都透着古都娴静气息的电影。

  教授对爱的解释:这个字,象征着一个回头伫立着的人,在中间还加上了“心形”的“心”,描绘的是正要离开却不断回望的姿态,这种心情就称之为爱情。这是三千年前的金文,千年之后演变成了这样的篆文,最后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爱”。我现在理解古人为什么用这种形式表达爱了,因为和我自己的心情是一样的。

  有个大咖曾经跟我说山田洋次是伪善的,可能我还修为不够,抵御不住他的“伪善”,现在只想活在他的电影里。

  《京都太秦物語》观后感(八):赫拉克利特之夜

  清晨看到落日的情景是很有趣的。对赫拉克利特流变之说的功利解读总归会陷入困境,当然对哲人的理念作如是观总归也是无法避免的,再者如果套用此君流变的范式,“清晨-落日”的美就消失殆尽了,而代之以无常的苍凉、被缚的安然。

  赫胥黎的演化论也好,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好,从物的“终始”角度来思考都是可以从流变中找到根源的,这种追溯完全可以用前苏格拉底时期贤哲们的思想对哲学史的反哺来做注脚。那么接下来我就不客气地将思想变迁、社会变化都套上“流变”了。

  伦理学是第一哲学是成立的,但这个成立的伦理学是放进整体的、大写的伦理学的历史中的小写的伦理。城市中穴居的众生的伦理解读可以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出发,顾准对古希腊城邦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可以作借鉴。

  日月山川是宇宙的造物,建筑是人的造物。日月山川立足混沌这一起源,是参杂理性和非理性的;建筑则是人类理性之流冲刷后留下的,因此可视作理性的堆积。而伦理学能处理的只能是那个堆积物,一者试问用今天的伦理去解决过往的争端有意义吗,二者再问今天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又何处奢望建构一种伦理学去处理潜在的危机(甚至这种危机都是杞人忧天、痴人说梦)呢?

  总而言之,保安大叔的那三个问题不需要加上那么多定语,始终都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京都太秦物語》观后感(九):《京都太秦物语》:云水一色,日和风清

  迷茫缭乱的云中歌,生命中恍然而不可知的趔趄。

  如同京子般风格端然、纯朴素心的少女,在太秦无边无涯的时空荒野中,充当的是牧歌般对旧时代唱挽,抑郁情综的文化符号;如同她的青梅竹马康太般,豆腐店店主的儿子,他戮力向往着做一名超越出生的搞笑艺人,在过去与未来的连接点中,充当的是介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的模糊身份;如同榎木般的东京来的文化交换使者,则一心想带领京子离开往昔故地太秦,拾掇新的人生关口的知识分子象征。

  三个人的风格都倾向于面谱化、扁平化,从而消弭了立体文化观感,但这并不妨碍诗性的原则。

  京子心如鹿撞,如同斑斓的蔷薇花,对康太充满了体恤、理解和同理心。她青涩,但心意笃定,价值原则则如同铿锵玫瑰,拒斥了肤浅,而将过去的文化齿轮弥合。她屡次三番的拒绝榎木的情意,哭泣着愤而指责康太不敬父母豆腐店产业的叛逆,一切的指归皆在于挽回一种故去的文化,一种诗意而绵邈的幽冥意绪。

  她对于搞笑也有自己的理解,康太的不成功在她眼里,是因为他太想让观众发笑,而忽略了严肃——恰恰可能是引发幽默效果的最佳调料。她消解了变化着的面孔原则,从而诉诸于最恰切的实际理性,而不是拿肤浅的回扣和利息。出于一种隐私的原则,她在纪录中对于男友绝口不提。

  康太联系往昔和今朝。他不同于京子的固守,希冀凭借自己的智性和舞步闯出一片湛蓝澄澈的天空。他不满足于豆腐店的经营和机宜,一定要在奋发图强之中寻觅一线新的生机。然而无论多么俊逸格调的舞步,都无法勉力和观众的冷漠无情相抗衡。

  他的最佳舞步,在于他在商场巡逻时分,于女体模特前的独舞。女体模特似女巫,似外界花花绿绿的诱惑,他的千疮百孔的内在在诱惑面前不堪一击,聚光灯下独步风尚,慰藉着在观众面前黔驴技穷的尴尬心灵。舒缓了压抑,链接着梦想,和意图造次的心襟。

  至于知识分子榎木,则是外间的闯入者。他有着平淡而且迂腐的外表,正是这一份迂腐反衬了他内心波涛汹涌的闯出去的渴望。历经东京世故千秋的他,恋慕京子的纯情和缤纷,然而京子的不领情又引发了内心潜在的狂热。

  在京子和康太因为豆腐店抑或搞笑艺人生涯的格调问题吵架之时,榎木竟然失足落水,窘态证明了内在的希冀和翻覆,一生一代一双人,他不管不顾地想给自己一个成全,企图带着她奔着天涯海角而去。

  最终的结局是康太许诺京子,如果最后一次视镜不成功就继承豆腐店。商业文明和保守势力的抗衡仍犹在,而缅怀往昔的成功,说明了剧作者于新旧时代文明之间的价值选择,在拍摄过《罗生门》《雨月物语》的京都太秦,云水一色,日和风清。

  《京都太秦物語》观后感(十):平淡无奇也都来之不易

  刚看完的时候觉得它很平淡,平淡得如生活一样。可是没想到现在已经有两个礼拜了,它却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不去。我忽然不知道一部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到底都可以是什么。到底是我太慢热,还是这部片子具有一股无形的渗透力呢……

  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故事,发生在位于日本京都的太秦影视基地。很多部日本影史上的巨作,包括黑泽明的《罗生门》,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影视基地里有一条名叫大映的老商业街,街上的商户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经营着自己的小店,虽然有快乐也有烦恼,但更多却是平淡。几十年来,来拍戏的摄制组走马灯似的不停在换,而大映街的人们却一如既往地生活着。唯一不同的是如今他们的子女都已长大成人,也到了该自己成家立业的时候了。

  在大映街的另一边坐落着一所日本著名的私立大学:立命馆大学。京子是大学图书馆里的一名图书管理员,平时下班后还要帮父母打理在大映街的一家小洗衣店。京子如同她的父母一样,每天过着平静的生活,她对邻家豆腐店的儿子康太有着青梅竹马的感情,可是康太却整天大大咧咧一心想着当一个笑星出名——他不愿像父母那样在这条街的豆腐店里过一辈子。而故事就由这两个年轻人展开了……

  故事的结局既温暖又感伤。他走的那一天,她一早赶去车站送他,却又躲在站台的远处默默地望着。他在上车前都一直在等她,不停地打着她的电话。但是她就是不接,就是一言不发,任由火车从她眼前呼啸着跑了……在回来的路上,她却终于还是忍不住失声痛哭了……

  就像一首不经意间听到的插曲,那些朴素的画面、波澜不惊的情节和貌似并不浓烈的情感却仿佛在我心中生了根似的挥之不去了……哎,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我们的梦想都在远方。外面的世界似乎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那些离开家乡的人们,要到多少年后才明白其实并不一定离开家就离梦想更近一些,其实在哪里也许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可是坚持一份平静也许更难吧,京子还是哭了。人的心里总是有渴望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平静背后的幸福同样是来之不易的。

  据说这是立命馆大学二十几个电影系学生们制作的毕业习作。里面除了几个主角以外,参加演出的全都是大映街的居民。剧本也是在做了一年的采访之后,根据他们真实的生活写成的,甚至片中还干脆直接插入了几段纪录片式的采访。直到昨天,我才赫然发现率领学生们拍片的导演竟是山田洋次…… 不过这样也好,不知道导演是谁的时候看电影的感觉也许更加organic。只是没有想到山田洋次在这么多年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

  趁这次日本电影节一口气看了七八部这两年日本电影的新作。虽然并不如期待中的好,但是却仍然禁不住为那些电影中的平和而唏嘘。无论什么时候,这世上总是会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过着他们平淡无奇的生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背后同样也都是人生。可惜,现在能静下心来看的中国电影似乎已经不多了。我们曾经也有过很多这样的片子,只是现在却似乎进入了全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时代了……现在除了大片,除了傻笑,除了敏感题材,我们还剩什么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