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甜蜜的冲动》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甜蜜的冲动》影评10篇

2018-07-11 02: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甜蜜的冲动》影评10篇

  《甜蜜冲动》是一部由安杰依·瓦伊达执导,Krystyna Janda / Pawel Szajda / Jadwiga Jankowska-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甜蜜的冲动》影评(一):《甜蜜的冲动》

  影片基础故事,关于忘年恋的部分应该是改编自伊瓦什凯维奇的同名小说以及桑多·马瑞《突然来电》,而来自克里斯提娜·杨达《最后的笔录》被应用到女主人公本身的大段独白中。

  如果说《卡廷惨案》令人感到安杰依·瓦依达 Andrzej Wajda有点迟暮了,但这部影片完全打消了我的疑惑,到了这个级别还能在电影形式上创新,可能也就是为什么柏林给他“敢斗奖”的原因。当然影片在叙事和结构并不能算多新颖大胆,不过大师将三个不相关的文字融合成“戏中戏”“戏戏相扣”的剧本,并投射于影像,还是让人不时拍案叫绝,而克里斯提娜·杨达亦静亦动、支离解构般的表演足见深厚表演功力

  关于影片对于生命的消逝多层次、多角度表现,也时刻透露出静水深流般神韵

  《甜蜜的冲动》影评(二):两个故事三重悲伤

  说起悲伤,往往我们会将悲伤流露痛苦表情之上,在大多数描写悲伤的电影中,悲伤均是催人泪下的。然而,《甜蜜的冲动》不是。八十三岁的波兰电影导演,安杰伊•瓦依达拍了《甜蜜的冲动》,老人家驾驭这样的主题,可谓是“道从脚下过不见外境心”。他是波兰电影学派的老姜了,虽然在中国他的名气没有基耶罗夫斯基那般响亮,但他的影片一样水平,一样可代表波兰,早有人赞其为“波兰电影之父”“波兰之精神”。

  《甜蜜的冲动》这部影片,并没有讲述一个明确的故事,或者说,整个影片是在两个故事中出出进进的。影片开始是第一条线,一个中年妇女在一所房子里自说自话,宛如在讲述什么不堪的往事,表情悲伤,语气孱弱;看似纪录片不是纪录片,导演让影片这样开始,是先定下一种伤悲气氛,然后,在这个气氛的画布上再细细刻画

  不多久,进入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故事。一个失去孩子的中年妇女叫玛尔塔,她的丈夫小镇上的医生,一次给她检查身体时候发现玛尔塔患了癌症,但却没有告诉她。接着,玛尔塔在路过河边的时候,被路旁的一个美少年博格斯所吸引。后来两人再次相遇,玛尔塔与博格斯迸发出一种特别感情。这时候,电影的节奏极为较慢,观众也几乎沉浸在这么一对老少恋的情愫之中,让人感到温情浪漫;对于身患癌症的玛尔塔,能获得了这么一份珍贵爱情,就连观众都多少产生了些慰藉。接下去,影片描述两人在河边幽会,面朝河畔,并肩而坐,感情愈加浓烈亲吻拥抱。这时候,博格斯给玛尔塔采摘了些藤蔓,想用藤蔓铺在河边的沙地上。但是,博格斯意外溺水了。玛尔塔跳进河里去救玛尔塔,此时第二条线结束

  但是电影没有结束。接着,玛尔塔(或者说是扮演玛尔塔的演员,总之是一个人)游回岸边,径直跑上公路。导演和摄影师,都慌张起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扮演玛尔塔的这名演员拦了一辆过路车,走了。这名演员在车子后座上,裹着毯子,侧身而卧,满脸悲伤。这可以说两条线的过度,也是揭秘的段落,接着,画面又回到一个女人在一所屋子里讲述自己心酸往事的场面

  原来,这就是作为演员的克里斯蒂娜(玛尔塔的扮演者),在回忆自己去世的丈夫……

  《甜蜜的冲动》,隐隐约约的两个故事,一者是清淡优雅,但透着悲情,一者是类似纪录片,却直面死亡。两个故事,都是讲一个女人,一个女人体现三重悲伤。一重悲伤是作为妻子经历了丈夫去世;二重悲伤是作为演员融入剧情的悲伤;第三重悲伤是作为女人,在纪录片中回忆丈夫去世前的点滴生活片段银幕中看似两个女人,都体会着类似的悲伤。女人有悲伤,导演亦有悲伤。克里斯蒂娜去世的丈夫,是波兰著名的电影摄影师,和导演安杰伊•瓦依达亦是好友高龄导演,用一部电影送给死去的好友,充溢了老年人的悲伤。

  《甜蜜的冲动》不是催人泪下的。它有一个“戏中戏”的形式,真故事与假故事交替演绎,“悲伤”则是慢慢流出来的。慢慢地,观众懂了一个故事,便就懂了另一个故事。电影结尾,画面定格在克里斯提娜的房间里,字幕打出“献给克里斯提娜的丈夫爱德华”。这便是悲伤的源头,也是电影《甜蜜的冲动》的源头。一个人的去世,无疑会牵动身边人的心,最为伤心的,一是家人,二是朋友

  (刊于2010年9月17日《假日100天》)

  《甜蜜的冲动》影评(三):观影日志之4779:菖蒲

  观影日志之4779:菖蒲

  1.开头一个女人坐在窗边床边,絮絮叨叨了好久,这就注定了是一部小众电影了

  2.故事很简单,老女人婚姻不幸福,看到村里的嫩草,稍微一挑逗,嫩草就抵挡不住了。不过呢,因为是文艺片,所以拍的比较唯美些。

  3.故事最后有一段跳出的镜头,就是男孩沉入水后,老女人下水去救他,然后莫名其妙老女人就从水里出来了,然后走上了公路,走上了大桥,搭了计程车去了。再然后。。。。。。又回到水里继续拍那个救男孩的情节了。这算是怎么回事,不带这么玩的。你可以用个花絮插在片尾啊。

  4.欧洲农村小孩长的也挺帅气的,而且没多大理想,说着我生来就是干这个的,朴实

  5.有些镜头很美

  《甜蜜的冲动》影评(四):简介

  战火中失去膝下二子的妇人浑然不知自己罹患肺癌,邂逅了跟亡子年纪相仿的男子,两人间迸发出甜美危险的情愫。一如片中角色始终笼罩在死亡阴影下,女主角现实中亦刚经历丧夫之痛,藉由剧中剧与长独白,她也得以对着镜头一吐不舍亡夫的悲痛之情,让现实与虚构遥相对话,在爱情、死亡与孤寂的拉扯间细细咀嚼生命的重量

  幕后制作

  电影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根据波兰著名诗人学者伊瓦什凯维奇编,而第二部分则由Olga Tokarczuk担当编剧

  安杰依·瓦依达用伊瓦什凯维奇的故事拍摄了两部电影,一部是《桦树林》,一部是《威克的女孩》,拍摄这部《甜蜜的冲动》是安杰依·瓦依达多年来的梦想

  克里斯提娜·杨达在《甜蜜的冲动》扮演女主角玛塔,她的角色是一名挣扎在回忆中的导演妻子。安杰依·瓦依达还亲自选定了帕维尔·爱德曼作为本片的摄影。

  《甜蜜的冲动》影评(五):关于Tatarak 我自己的理解

  这部片子带着欧洲大师电影惯有的冷色调,慢节奏,大量的个人独白,

  有人也许不喜欢这样的电影, 但就我个人而言是比较容易能融入这类电影的.

  其他的我也不多讲, 就是两点提出来 希望大家可以注意

  1.女主角的独白是非深刻的,细心的去倾听,可以从她叙述的语气,停顿,包括气息感受到她的痛苦,害怕,孤独,因为这正是演员自己刚刚失去深爱的丈夫的亲身经历.

  所以当你不能投入去聆听这位女主角(也就是女演员)的痛苦,她的回忆,她的抱怨,甚至她的忏悔都会变得很苍白,很无聊,让人无法忍受,导演之所以加入这段计划外的戏,其一女演员丈夫的交情,其二是希望有人有去理解 聆听失去挚爱人们心声,再次就是最重要的为戏中戏更增添情感复杂性.

  2.影片最后的高潮部分,水下的拯救戏中,可以看出来男孩想要Marta来救,Marta却在关键时刻踢开了男孩,在两者的不断纠缠中,男孩最终死去,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有点搞不清男孩的死是按照戏中戏的剧本死去, 还是男演员意外真的死去, 重新看的时候发现来救的人叫的名字都是男孩戏中角色的名字,所以应该是找的戏中戏的路线发展.

  这段的解读我很赞同有几位朋友的看法,那就是戏中戏里的Marta的潜意识里面就是不想救男孩的, 因为男孩曲解了她对其的关心,Marta不想救这样的男青年,她想救的是儿子.

  而这里到结尾她抱着男孩尸体大哭的变化 应该是: 演Marta的女演员在水里的时候是marta的身份,但是面对男孩的尸体时候 更多是自己本身的状态----对丈夫的去世不能释怀,害怕面对死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