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10篇

2018-07-24 03: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10篇

  《黑暗中的孩子们》是一部由阪本顺治执导,江口洋介 / 丰原功补 / 宫崎葵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一):双城记

  四年以后回头看这评论: 

  算一下快是我4年前写的了,青涩得很。当时自己也有很多没想明白地方

  现在也一样吧。

  我们人类至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理性。理性,秩序道德。——人性

  人性让同类相残不可饶恕,但到了生死关头,或者失去约束,我们的兽性还是呼之欲出。我们终究是猿类进化而来的。

  可是也正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受了理性之光的祝福,我们又不同于其他动物。

  或许作为人类,我们进化这么久,最宝贵成果,是理性的呼唤

  这样丧失人性的凌虐事件,现在也每天都在上演。

  一小撮的努力改变不了什么,但改变总是有用的。这是一个从量到质的过程

  监管制度,道德,人性的善,都可以起到作用

  那句话或许还管用:加害者自省受害者自强。

  -------------------------------

  我的家人是动物饲养员。动物园时常会接收一些从黑市上救回的保护动物。

  因此,小时候我就听说了很多黑市内幕

  在狗熊肚子上开个洞,插上管子,接胆汁——熊胆,壮阳解毒。

  揪住小浣熊的尾巴摔晕他,称活着的时候直接剥皮,毛会有奇异香味

  ......

  我曾想过和公园里其他小伙伴成立一个动物营救小组什么的。那时我9岁。

  但后来想到除了那些保护动物和宠物之外,鸡鸭鱼猪牛羊等,不是也被灌水杀掉分尸吃掉么?但叫我不吃肉我是绝对办不到的,由于自己的道德逻辑不通,营救小组就不了了之了。

  ---------------------------------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不断回忆起我9岁时的故事

  孩子很可怜,孩子也很出彩。就像片子里反复出现的弯月,是黑夜里唯一的光源。他们的沉默反抗坚持天真。这些不改初心纯净,让我来动容。

  行走世间的,都是妖怪弱势群体永远是最美味的肉。

  最繁复扭曲的烹饪手法自然出自拥有先进文明的妖怪之手。

  在这样的文明里,有最慈悲人道,也有最丑恶私欲

  在这样的文明里,人们成立了最有效救助系统,人们为了自己的儿子能活下来而从活泼可爱的孩子身上挖出心脏

  在这样的文明里,南浩记者自杀了。

  但就像我无法不吃肉一样,我没有资格要求世人抛弃私欲并给与孩子公平对待

  【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小斑马如果没有母亲庇护,无疑会成为掠食者的口中餐。】——动物世界

  地球法则弱肉强食

  同样,在以血缘纽带的人类社会,被贫穷弱小父母抛弃的孩子,会面对最悲惨命运

  所以,十年过去了,那个一直困扰我的逻辑问题,仍然没有答案

  我唯一确定的是,这样的悲剧可以避免。

  HAPPY ENDING的要求很简单:加害者自省,受害者自强。

  只是,这很难做到。

  【那是最美好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双城记。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二):还有什么能令我们震惊?

  《黑暗中的孩子们》讲述泰国贩卖儿童器官,娈童,的黑暗故事。

  和我一起看的朋友看到一半时,他再也看不下去了,平时他倒是很喜欢看《案件聚焦》之类的。这让我一直认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很高。

  我没有觉得特别黑暗,这种电影比《旺角黑夜》要明媚很多,毕竟里面还有人性的忏悔,有不懂世故,却真诚正义年轻社会工作者,这都是多么大的希望啊!

  大概是这个世界真正能令我们震惊的,不是黑暗,而是那化为大爱,无私温情。如同宫崎葵在里面淡定的一吻。要知道,对方可能是一名艾滋病的儿童,她需要宫崎葵的这一吻来证明她“并不肮脏”,而宫崎葵则需要不估计自己生命安危,来完成这个对孩子来说无比重要的吻。这个吻贵如幸福之躯,令人震惊。

  就在这一天,一个医生朋友打来电话,他是个肝内科的医生,经常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我突然很想问问他,你有没有接受来历不明的肝脏进行手术?可惜还来不及问,就挂掉了电话。

  电影最后歌曲,听起来相当不错歌词更是宜人

  《现代东京奇谭》

  桑田佳祐

  不知將去向何方的羊群

  彷徨都市暗夜

  只能努力保護自己

  在春花漠然凋謝的那天

  亦背轉身去

  棄下傷者兀自離開

  佇立在都市燈火中

  充滿欲望的亡靈

  微笑著的惡狼正在招手

  已經習慣馴養的我

  甚至無法自己站起來

  河水奔流 無情地注視著這一切

  好寂寞寂寞

  給死去的靈魂化上妝

  “別走” 呼喚那忘不了的容顏

  再一次回味相愛的歡愉

  濡濕面頰的

  是一行熾熱的淚

  在沒有目標的旅途

  人們已經精疲力盡

  落入自己設下的陷阱

  如果童年夢想盡是虛幻

  那為什麼要告訴我

  世界有光明有黑暗

  望著夕陽步下階梯般地西沉

  “郁郁無為是命中注定”

  要說這樣的話是如此輕易

  向出生此世的孩子們訴說真心

  回蕩在心中的

  是母親珍貴的話

  好寂寞 好寂寞

  給死去的靈魂化上妝

  “別走” 呼喚忘不了的容顏

  和某個人分享相愛的歡愉

  燃燒此生的

  是鮮紅如血的淚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三):对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天问”的探讨解答

  关于罪恶、丑恶、人性,我不再多说,想看可以去随便搜搜,有不少。

  作为一个新闻传播系的学生(尽管是不合格的),对这个影片明晰的一个感触是,它触及了新闻从业者,尤其是直面现场的记者的“职业天问”。

  当面对一个恶劣事件时,是立刻去阻止它的发生,还是记录下来,广而告之,在更大范围内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做记者的大都有一腔正义,第一反应大抵是“不能看着罪恶在眼前发生”,其实稍想想就知道后者对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更有意义,但是这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啊,除了舆论,来自自己良心谴责都会让人深夜惊醒。《饥饿的苏丹》作者的自杀,便是一个多么明显例子

  电影中记者南部面对志愿者惠子的质问时,说“我当然想救泰国的孩子,但是在心脏被取出之前,就算救出那些孩子,还会有别的孩子被带来,这样怎么才能制止啊!”另一个记者回答堪称经典:“我们不会视若无睹,看着,确认看到的事,为了不让同样的事再发生,看着,在事情发生着的时候写下报道。”虽然这是他们找接受移植孩子的父母商谈失败后的下策选择,我依然认为这说明了记者的责任。这份责任,逼着记者们在惨案的现场与良心搏斗。也许会被公众说冷血吧——也许他们自己也觉得。

  所以片尾主角南部记者的自杀,从影片提示的“前儿童嫖客”的角度来说固然合情合理、让人震撼,但私以为去掉这一疑似刻意雕琢的“反省自我”的刻画,让他作为一个无法挽救失去心脏的小女孩的记者死去,亦无不可。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四):就是想说点什么!!!

  雏妓,“活生生”的器官移植,红艺人,这些词组合在一起就是指的泰国的孩子们---那些从小就在“黑暗”中生活的孩子们!!!

  故事描述了三个孩子的死。

  圣拉,看起来最多只有10岁的孩子,被卖给不法分子从事雏妓的工作。她的生命终结手术台上。她的心脏被那些泯灭了人性的禽兽商品一样卖了出去。

  圣拉的姐姐因为接客染上了爱滋病,最后被装入黑色垃圾袋里扔到了郊外。她用尽仅存的一点力气爬回了家,而这时等待她的只有死亡~!父母只是在家外面给她搭了一个草棚,让她在里面自生自灭。死了,就一把火烧了。一切进行的那么自然,近乎于麻木~~~~!!!

  和圣拉一起接客的小男孩死在了床上。被客人注射了四支激素,过量导致身体不支,口吐白沫惨死。

  其他活着的孩子们也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如果他(她)们没能满足客人的欲望,没有按照那些恶心变态的要求来做,就会遭受毒打。某些“幸运”的孩子会被客人领养,这也不过是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罢了。

  另外,故事还描述了三种人。

  记者,日本报社驻曼谷分社的新闻工作者。为了能够揭露这群不法份子的丑陋面目,救出那些在水生火热的孩子们,他冒着生命危险与黑势力以及所谓的“社会潜规则”做斗争。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收集的证据通过媒体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令人无奈的是面对圣拉的死,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走进医院 --- 这个应该是救死扶伤神圣的地方,在这里已变成了屠宰场。也只能说: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用相机记录下她生命最后一刻的表情,然后公布于众。更令人寒心的是这名记者自己也是一个有娈童癖的人,由于受不了矛盾内心挣扎,最后在自家上吊身亡!!

  志愿者,曼谷“爱心之家”的社会工作者。是一个不能忍受那些孩子遭受非人的虐待热血与社会抗争的人。阿兰雅就是她从垃圾车上抢救下来的一个女孩。为了能救出圣拉,她到日本去与接受心脏移植的“购买者”谈判,但由于太过激动阅历尚浅,势力单薄最终没能说服。

  不法份子,有黑道,医院,政治人物等。在这里我主要想说一下黑道的人。影片里有一个场景是描述了一个人贩子,在看到一个孩子受虐待的时候,回忆到了自己类似的童年经历,于是在街道狂吐!!!让自己的恶梦在别人身上重演,这不是魔鬼是什么~~!!

  导演通过《黑暗中的孩子们》这部电影给大家陈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象。他没带任何感情色彩,没有刻意去阐明谁对谁错。他给大家看的就是事实,还有那一双双无助眼睛。。。。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五):天上白玉京

  天上白玉京,五城十二楼,月圆到月缺。

  我永远不会忘记江口洋介饰演的记者最后趴在地上抱头痛哭样子,他在哭什么?是为自己曾经也是个恋童癖者,也曾谋害过一个幼童而忏悔,还是终于明白自己一生价值原来只是虚空

  我也不会忘记辛娜、辛娜呼唤着的孩子,在水边玩耍嬉戏开心模样,因为她们或许,在某些可能下,亦会变成那具被烧毁的干尸。只是不知是否有人曾发现,那个被烧毁的孩子在被遗弃当初,用手抓开塑料袋露出的表情,是微笑的,仿佛如初生的小鸡挣脱蛋壳的那一刻,她又为什么而笑?她从环抱着那棵大树开始,到最后爬到自己家附近的时候,她的表情里,至少亦不曾有太多痛苦。明明过程很艰苦,明明最后等待自己的仍旧是死亡,但也许比之于之前被囚禁,被虐待和被性侵的黑暗日子,她最后终归是得到了最残忍自由

  那个一开始便和警察买通,带着一个小姑娘去做器官移植手术的泰国人,为什么中间看到孩子被虐待的实景会呕吐,为什么最后当其他人被警察抓获时都略显愤怒,而只有他竟然还会轻松地笑?是为自己终于可以不再受到良心的谴责,终于遭受报应如释重负

  我不会为自己找借口,放开。

  天上白玉京,黑暗中的孩子。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六):还有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

  我们的生活和影片一样,很多东西外边看着很好,但是里面不一定有什么勾当,或许很多人都知道,终究是不能说出来,因为涉及到了......

  我们是不是缺少的就是,揭露的勇气,我们的头低的够低了,我想或许就想这么安静,不,是平庸的生活我们习惯压迫。就算有人站出来,没有人符合,倒霉的一定是站出来的人。

  时间久了,大家知道一条定义枪打出头

  然后,我们知道的东西周围人可能都知道,这些东西也就是不是秘密的秘密,但是,但是什么也改变不了。

  不是我们不知道,是我们知道别人不知道

  有点乱吧

  这部影片用最极端社会形态说了各个国家普遍的社会形式,电影人做到了,说出来,但是,我们看过,也只是看过。

  想的多的理解一下,想的少的不知道当什么看

  还好结局是让我欣慰的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七):看这部片子对于我来说是个错误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反映现实,揭露黑暗的片子,可是,开始看了之后,我却开始后悔。观看过程中一直想着,怎么还不结束忍耐了数次,还是有点不甘心没看到结局,于是就靠着那点不甘心一直看到了最后。

  说到底,这部片子也只是让我对人性更加失望而已,还只是暂时的。人类从来都是大自然中最残忍的生物。看着那些像物品一样麻木,像物品一样被对待被交易的孩子们,只会让我们更加确信这一点而已。可是,除了失望,恶心,唾弃等等之外,其他的却什么都没有了。不要说什么认清现实之类的话,再怎么冠冕堂皇,看完之后,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能做,看过就算,回头就忘,不过是进一步凸显人类的悲哀。

  我们都是小人物,每天最大的烦恼,不过是考试没考好,上班被老板骂,回家跟父母吵,然后看看爱情片,吃吃爱情餐,这一生也就如此了。至于什么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泯灭,不过是闲暇之余用来调剂生活的调味品,偶尔翻看一下,哦,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悲哀的孩子存在,还有这么恶心的大人存在,还有这么黑暗的社会存在。然后关上电脑,盖上被子,睡觉,起床,明天生活继续照常延续,老板、父母、爱情,以及偶尔的调剂品。

  这就是生活,小人物的生活,大部分人的生活。

  作为一个小人物,看这部片子,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错误。我应该直接路过,无视。而不是路过,驻足,观看之后继续路过,无视。什么都没改变,只不多让自己对自我的麻木感到了一点悲哀,当然,这也不过是暂时的。关上电脑,睡觉,起床,明天我就忘了。无论是悲哀,还是麻木。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八):闇

  闇:黑夜;黑暗

  糊涂;迷惑

  绝望,不可预测

  非法,不合法

  4年前当朝鲜裔日本导演崔洋一的《血与骨》上映后,充斥着全片的暴力性爱镜头让当时的日本媒体无不惊叹不已,但同时各方媒体对影片通过这种手法来所传达出的“血”与“骨”之间的矛盾,以及从这矛盾中所激发出来的超越生理现象的罪恶都极具震撼,纷纷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在年底的各大电影奖项评选中也取得了不错的佳绩。《血与骨》的原著和崔洋一一样也是一位朝鲜裔日本人----梁石日,他的作品虽然描写的事物都极具黑暗,甚至有点让人无法想象这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但在日本国内他的簇拥者仍不占少数,阪本顺治也许也是其中的一员,阪本素以描写女性人物的电影而出名,但作为一个多面手的他,在这种社会派风格的领域同样有过不错的成绩,这次《在黑暗中的孩子》一片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影片很好的将“闇”一词的意境通过对孩子们悲惨命运的刻画,堕落社会风气的营造,以及人性的捕捉传递给了观众们,相信看过影片的朋友无一不会被影片的出色而感到震撼,笔者也在这“闇”的世界里了解到了“闇”到底是什么。

  “闇”的社会

  本片在泰国参加电影节时遭到了泰国政府强烈的干涉,被迫停止上映。的确镜头下的泰国会让泰国政府乃至泰国国民表示不满,虽然我们对泰国的国情不是很了解,但就从发生在去年下半年的政局暴动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泰国的混乱程度:让旅客滞留在机场不许回国。试问这样的国家怎么会让人感到安全,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的老百姓怎么不会引发暴动呢。《黑暗中的孩子》也许只是将泰国社会阴暗面的一部分展现了出来,或许还有更多更为骇人听闻的事情在那里发生着。我们可以从导演的镜头中清晰地发现,泰国下层社会的街头上那种让人窒息的黑暗:贩卖孩童比比皆是;黑帮暴徒到处可见。。。这些黑暗的场景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闇”的人类

  对于人之本性的善恶可以说从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就开始争论不休了,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人认为人出生之时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善与恶完全取决于其成长的道路。但本片的原著梁石日和阪本顺治导演却明确的指出了人类“恶”的症结。本片的舞台虽然是在泰国,虽然导演对泰国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深刻彻底的剖析,但对于人物的刻画,我想阪本导演不只是针对泰国“恶”人那么简单,的确片中贩卖幼童,未成年人卖淫,非法器官移植等等恶劣的行径都出自泰国人之手,但导演和作者真正要批判要揭露的是日本等先进国家具有“恋童癖”的“非人类”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实质。作为一名日本人,阪本导演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国家的部分国民也是“贩卖幼童”等惨无人道的事情的加害者,所以它用了纪录片式的拍摄方式真实的还原了日本国民的丑恶嘴脸:无道德的金钱交易,疯狂的恋童恶行。另外片中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富裕的日本家庭,父母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在丝毫不顾虑泰国孩童生命安危的情况下,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在这温暖的亲情背面我们发现了人性那无情的本性,人类可怕的一面尽显无遗。正是存在着这样的加害者,才使得受害者们的心中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伤痕。片中一名贩卖儿童的泰国人原本是“受害群体”,正因为遭到了严重的迫害,才改变了其人生,使其走上不归的道路。像这种恶性循环存在于每个国家的社会底层,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却是那些社会上流人士。导演很好的把握到了这一点,而且还将其完整的呈现在观众们面前,不得不说阪本顺治是社会派电影的巨匠。

  “闇”的左与右

  在梁石日的原著中并不存在着特定的主角,看上去更像是一部社会派群戏,阪本顺治通过了自己敏锐的眼光找到了属于他的主人公“南部浩行”。由江口洋介出演的南部是一名有着不光彩过去的报社记者,起初来到泰国的他在调查“贩卖儿童”的事件时完全都是出自个人利益考虑,完全看不出他为受害儿童了流露出半点同情心,但随着事件的逐渐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开始动摇了,导演也根据其内心的变化,在故事深入“闇”的世界的同时,人性却渐渐地开始发生了变化,南部可以为了孩子不惜生命与黑社会搏斗;为了掌握贩卖孩童者的犯罪证据,不停的奔波;在黑社会暴动时解救受困的群众。。。这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意味着故事将向光明的世界走去,但阪本却选择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最终让一直在“闇”左右之间徘徊,曾经的虐童分子南部崩溃自杀。最后在他房间墙上遗留下的“贩卖儿童”系列报道被他隐藏在一面大镜子的后面,这意味着什么呢?虐童事件是南部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无论如何弥补过失,都无法得到宽恕。这同时也在告诫那些“恋童癖”,那些唯利是图的“贩卖者”, 一旦进入“闇”的世界,一切都将结束。

  “闇”的彼岸

  阪本顺治在影片中不厌其烦的使用特写镜头对准着受到无尽伤害的孩子们,除了为了渲染影片的整体气氛,给观众加深“闇”的罪恶之外。我想,更多的是想揭露这个社会的冷酷无情。的确,影片中存在着一直抚养支持孤儿的协会,而且还设定了音羽惠子这充满正义感的大学青年。但无论是孤儿院的工作人员不畏黑社会的威胁所动;或是宫崎葵饰演的音羽惠子所持有的那种“天真的”与邪恶抗战到底的执着的信念;哪怕是阪本导演在片结尾处安排的宫崎葵亲吻孩子的镜头都掩盖不掉“闇”的存在。因为我们发现在“闇”的彼岸,除了这些原本就从事福祉事业的人之外,整个社会对此都毫不关心。阪本顺治无疑将矛头对准了现代社会中生活着的人们,在他的眼中或许整个社会是冰冷的。

  2008年日本电影的各大奖项基本都已有了结果,《在黑暗中的孩子》获得了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的第六位,虽然在名次上不及上一次的《血与骨》,但再一次证明了梁石日小说的魅力,以及阪本顺治的导演实力。梁石日的故事虽然都发生在“闇”的世界里,但是我相信会有很多人跟随着他一起去揭露这个世界上更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一起去拯救那些在“闇”的世界里生活着的人们。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九):必须直视的黑暗

  《黑暗中的孩子们》是我近期看得最为揪心的电影了。正如电影预告片里所说:“每个人都必须直视这片黑暗”。那片黑暗,既有故事中描述的黑暗现实,更包括每个人内心的阴暗。

  故事中描述的黑暗现实,黑社会、雏妓、儿童买卖、器官贩卖……一个比一个黑暗,看得人直想作呕,感谢上帝让我托生在如此美好的国度,不必面对那片黑暗。

  更加发人深省的则是人内心的黑暗。一直作为正面角色调查器官贩卖的记者原来也曾经嫖过雏妓,为这个丑陋行当的存在添薪加柴;爱子心切的日本夫妻为了给换重病的儿子寻找合适的肾脏,不惜牺牲泰国无辜的小女孩的生命……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兽;但不行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每个人都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露出黑暗的是恶人、坏蛋、禽兽。晒出阳光的是好人、善良、天使。干预直视隐藏心中那一面的人,才是勇者。影片最后的那面镜子,给了看者太多的震撼。

  关于演员,这部电影是群戏,江口洋介、宫崎骏、妻夫木聪,表演的都是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败笔,也没有特别的出彩地方。

  《黑暗中的孩子们》影评(十):黑暗中的孩子们

  影片用了一点很奇妙的设定,用一个恋童癖记者追究儿童器官贩卖的眞相,最终得知这个团伙也会将儿童当作性工具贩卖。其实是打了个幌子。器官贩卖只是个表面,影片欲图诘问的,是儿童卖春。或者说,是儿童卖春和器官贩卖的同一原因——家庭贫穷、父母抛弃、社会状况复杂(黑社会组织多、法治法制都不健全、警察不管甚至助纣为虐)。   这个観点正确与否尚且不论,最大的问题在于影片还并没有在这方面的过多的深究,而是将所有観点都草草略过,给你看一个全貌,故事节奏推上了,正当代表正义的一方要血战到底,然後突然一下,正派变反派了,出来反扑了,恋童癖被抓的被抓、上吊的上吊,没了。可是,被抓了就完了吗?他们都就从黑暗中出来了吗?黑暗还会存在吗?造成黑暗的到底是什么呢?以後还会有这样的团伙吗?   多可惜!如果它只想反应这种社会状况的存在,那可能是一部不错的纪实主义影片,诸如《盲山》、《盲井》一类的现实题材。可是,也许是为了更有看点而讲这样一个题材内容,也许是本来就是想将儿童性行为作为噱头,它讲的明明是一个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故事——日本人来到泰国调查、解救黑暗中的孩子,小时候被性虐以至于长大後当起「老鸨」的泰国「小头目」被抓后反而释然了。影片有一点点似乎是纪实风格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却是讲一个被夸张化的人物内心挣扎的故事。   分镜头简单,除了粗制滥造感,没有感觉到——可能是导演想表达的——眞实感。当然,这点并不是最主要的,大家关注的更是这个猎奇的故事。故事也不算太好。侭管人物多,这个故事的最主要的人物和故事核心全是日本人——而且都特圣母,内心特单纯,泰国人都是打酱油的。最严重的问题来了,用了恋童癖记者这一独特的设定,却没能好好利用,引出他与这个儿童卖春团伙之间的恩怨故事。影片太内敛了,只用了几处闪回、「是我儿子」的回答和泰国小头目威胁他的小片段,最终自杀了。他留下的最引人思考的东西,就是他刚才所说的——在「猎捕者」被抓捕的新闻中审视自己。这个审视带来的思考和冲击有吗?有。有力吗?我的答案是没有。因为想表达的信息面积达,导致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度太低。   所以,影片的节奏和故事的重心都有失偏颇,但仅仅是因为这个题材,还是赢得了一些关注和美誉。但在我看来,它对恋童癖的了解程度之低,对社会状况的分析程度之不完善,以至于根本没法触摸到核心的东西,只顾一味的黑暗,黑暗,黑暗,黑暗,黑暗,黑暗,黑暗,黑暗……可是真有这么黑暗吗?为什么呢?它什么也没说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