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亿万少年俱乐部》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亿万少年俱乐部》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8-02 02:0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亿万少年俱乐部》经典观后感10篇

  《亿万少年俱乐部》是一部由James Cox执导,塔伦·埃格顿 / 安塞尔·艾尔高特 / 凯文·史派西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亿万少年俱乐部》观后感(一):当皇家特工遇上极盗车神,栽了

  犹记得《王牌特工》第一部上映时,白目蛋蛋(塔伦·埃哲顿 饰)迅速走红,圈了一大票粉,但之后的日程表上,我就只看到第二部预备和他在ins上狂饭科林叔了,很好奇这娃到底还有没有什么新的代表作

  这个情况同样出现在安塞尔·艾尔高特身上,《星运里的错》一炮而红之后,他好像也没什么动静了,最多在某些故事片里混混眼熟,直到《极盗车神》横空出世,才重新以Baby之名回到大众眼前。

  所以,当听说这两位欧美小鲜肉合作新片——《亿万少年俱乐部》时,我也是报了很大的期待等着观影

  没想到,又是太过天真的高期待搞砸了一切。

  这部电影翻拍自1987年流行美剧《大智若愚》,而且故事本身有原型案件作为依托。毕竟那个年代我还没出生,并不知道电视剧到底有多火,但原本的案件确实曾经轰动一时,涉及到富二代进军金融圈、商业诈骗谋杀父亲、逃脱罪行等劲爆话题

  在真实案件基础上,《亿万少年俱乐部》将塔伦饰演的Dean塑造成了一位混迹于上流社会交际达人,艾尔高特饰演的Joe则是个不受待见的金融天才,随时等待时机发光发热。

  前者有人脉,后者有脑子,二人一拍即合,打起了人傻钱多的富二代们的主意策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庞氏骗局

  其实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很容易出彩,只要能够把握一定的剧情节奏,然而这部少年气满满的《亿万少年俱乐部》很倒霉,接连遇上了两件不幸事情

  第一件,是只会写流水账的编剧,从行骗二人组推出BBC公司开始,他们开派对、筹巨款、杀贵人等等行为都保持着同频运转的高速节奏,完全没有高潮过渡差别,看着都让人心累。

  第二件则是主要配角凯文的性侵丑闻,影响了本片的发行,口碑不佳连带上映受阻,极大冲击了鲜肉宇宙碰撞效应

  说实话,即便不一定符合全体范围内的比较,我仍然觉得自己pick的几位欧美鲜肉比国内流量演技多了,可他们的星路在证明另一件事——有时候成功需要运气眼光

  与蛋蛋和艾尔高特同期的卢卡斯·赫奇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月升王国》《告密者》到《海边的曼彻斯特》《伯德小姐》,这位小哥哥基本上演什么火什么,而且全部都是热议佳片,为他自己的演艺之路垒好了每一块基石

  这种对比正好和我近期遇到的事情相通,也使我明白很多时候努力只是成功的一个因素付出东西能不能带动一切走上既定轨道,还需要运气作为保障

  唯一能熬的鸡汤是,别放弃努力,至少运气来了的时候,我们还有机会成为自己作品里的最佳主角

  不吹不黑,追个热点,说个观点

  《亿万少年俱乐部》观后感(二):真事丰满,电影一般,故事讲得不太好

  故事原型其实挺丰满的,涉及到: 富二代、诈骗、被老骗子骗、凶杀、儿子老爸兄弟反目、污点证人,但是电影没有拍好。

  由于Kevin Spencer的性骚扰事件,电影本身的上映出现了很多波折影片本身也没有拍好。主要的问题在于:

  1. 故事讲得不够有力,也不够深入优秀的讲金融的电影,例如《华尔街之狼》、《大空头》、《华尔街1》等等,会有能量得多。该故事讲得像白开水,既没有深入金融行业,也没有深入这个故事。基本上电影的品质类似《华尔街2》。

  2. 人物特征突出,没有说服力,转折突兀。乖乖优秀毕业生,如何转变利欲熏心只求暴富的骗局男一号?没说。

  3. 故事推进和结尾有点草率。导演和编剧把故事分为几个小节:小试身手 > 设局 > 快速发展 > 被老手骗 > 杀老骗子 > 走偏门赚快钱 > 又失败,再杀人 > 兄弟反目。过程有点流水账,讲述得比较普通。导演显然是想在一个金融诈骗故事中插入更多元素,例如兄弟反目+高潮反转,试图比常规剧情更丰满。但是没有做好。两人如何兄弟如何反目并没有令人印象深刻。最后男二号的黑化比较做作。片末最后一句升华非常牵强,故作深沉:我们曾经是老朋友,但现在永远不会是朋友了。

  下面说说故事原型的真实历史

  故事所基于的真实案件发生在1983年。真的是一帮有钱人家孩子,想着要快速致富,就在南加州搞了这样一个公司:BBC:Bombay Bicycle Club 孟买自行车俱乐部。这个名字来源于男一号Joe Hunt在芝加哥长大时经常去的一家餐厅的名字。公司的业务一开始就是典型的旁氏骗局的模式

  C里众人生活开销非常奢靡。其它有钱富二代由于缺乏经验、难以在正规公司获得他们所期望角色,于是也愿意投身到BBC这样的企业一起做高大上的事情。一开始是蛮顺利的,毕竟有钱。亲友投资,就不用愁了。

  但是,毕竟是年轻。一年不到,一个叫Ron Levin的骗子就骗了富二代们400万美元。加上本身BBC的业务也没有高速发展到新流进的资金覆盖他们所对早期投资人许诺的高额回报,在捉襟见肘之下,他们只好杀人了事。先是把Ron Levin杀了。这时候是1984年。然后其中一个富二代的老爸也成为他们的目标而被杀,据说他们认为杀了能有3500万,但实质上该老爸已经变穷光蛋了。

  警察一查,事情就败露了。公司二把手Karny开始转做污点证人,换取免于起诉的豁免权。1987年审判,Joe Hunt被判有罪。1988年,检察官和开枪杀人的BBC保卫总监Pittman达成认罪协议,认罪但无刑罚。1992年,针对杀老爸这个第二起谋杀案,由于证据不足,陪审团认定无罪,法庭无罪释放Joe Hunt和其它人。检察官撤销相关指控。

  一年之后的1993年,这个Pittman竟然无脑到上电视承认并介绍他打死Ron Levin的情形,并吹嘘由于一系列限制,检察官已经无法就这两个案件追究他了。4年之后,1997年,这个Pittman因肾衰竭死去,时年44岁。

  1987年,NBC就该故事做过一个迷你剧。然后2002年也有个小电视剧集说这个的。

  总结一句就是:不要贪婪

  《亿万少年俱乐部》观后感(三):老题材难有新成就

  虽然集结了美国的小鲜肉和老帅哥。而且还是改编自真实事件。但是电影感觉不好

  原因就是电影题材并不新颖,不过就是“黑美国梦”,批判国人的“轻松大钱”才是本事,才受尊敬,至于怎么赚钱,没有人会管。所以,两个哈佛毕业生,凭借着他们的朋友圈,还有他们的“魄力”(放下良心,狠狠发财),开始玩老套的“庞氏骗局”。可惜,狼子遇到老狐狸,老狐狸看起来是入伙,是带帮他们,实际上暗地里已经把他们的钱转走了。被逼上绝路的两个聪明人,只好走上不归路,杀了老狐狸(却拿不到钱)。回头帮助墨西哥钻石商偷渡,却不慎杀了人。所以,现实并不是他们胆子大,够聪明就能够驾驭的,他们没有办法掩盖罪证,最终被警察逮捕,还玩起了“相互陷害”。

  不管如何,他们的辉煌人生豪宅豪车的生活瞬间即逝,等待的只是牢狱之灾。

  为什么电影不够好,很明显,我们知道之前有太多太多的好片了。什么《华尔街之狼》,什么《安然:一屋子聪明人》,什么《欺诈圣手》……

  何况在相同题材下,电影并没有重点突出他们的诈骗(当然本来就很简单历程。所以故事就没有了吸引力。18.7.28

  gNk���~$%P

  《亿万少年俱乐部》观后感(四):只有我觉得这个片子不错吗?

  豆瓣评分只有5.3分!我觉得至少有7.5分吧。故事讲得还不错啊。叙事很流畅。虽然人物的变化有点突然,但是也在情理之内。这片子没有上院线,我猜测是因为史派西的丑闻。这个片子一看就是小制作,爆丑闻时,估计已经拍完了。没有钱再去请个人来重新拍一遍史派西的镜头了。肯定不能上院线了,所以直接上网络。

  直接上网络,并不代表一个片子质量不佳。话说回来,史派西在这片中演得真好。

  虽然他爆丑闻,但是我还是喜欢这个人的演技。这跟他的人品没关系。他也许喜欢性骚扰美女,但是他的确演技好。一个人的人品和他的成就,这是两个事情。我们看人应该全面一点。不掩盖,也不片面

  人都不是完美的。

  我并不是要原谅史派西,而是要想清楚该如何看待一个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