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市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一市民”

2019-02-24 12:30:25 作者:苗向东 来源:演讲与口才杂志社 阅读:载入中…

“一市民”

  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有两件清代乾隆掐丝珐琅冰箱。说起这一对冰箱,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原处长博物馆专家梁金生很是感动

  这对冰箱,盖的边缘饰以鎏金,其上阳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六字款,做工精细庄重典雅,原是宫廷之物。后被溥仪盗运出宫运往天津寓所,终因器大体重,就地拍卖了。冰箱被当地的一名老中医陆观虎先生拿下。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1985年,陆观虎的女儿陆仪女士儿子潘大卫达成共识,要把这对冰箱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根据规定,故宫文物管理处对社会自觉自愿捐献给故宫文物的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因为乾隆掐丝珐琅冰箱仅此一对,文物的价值地位可想而知,所以奖励金额高达1万元——确实够高,那个年代,社会上的万元户还是听说,普通工薪阶层月工资还不到百元呢。

  一听说要给钱,还是一笔“巨款”,本来是坐在椅子上的潘大卫,“嘭”地一下跳起来了,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绝对不行,这东西本来就是故宫里的东西,我们要物归原主,不能收钱。陆仪女士也是坚定地附和。文物管理处依了他们,没有给奖金。但依据捐赠的程序,捐赠者捐赠文物后,文物管理处要出据一个捐献文物的证书,叫捐献证书,捐献证书必须要有人名。这时,潘大卫与其母亲陆仪女士又异口同声,不要留下他们的姓名,如果一定要写,那就写“一市民”吧。

  如今旧事重提,梁金生仍记忆犹新,尤其是“一市民”仿佛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他说,故宫代表着中华文化精髓,“一市民”不只是不要本该属于自己的“巨款”,连自己的姓名都不要,这是一个普通公民大国情怀故宫就像一面镜子,照着一个民族的情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一市民”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