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女子图鉴
文 / 王泽鹏
写完《潮汕男子图鉴》后,很多人希望我写一篇《潮汕女子图鉴》。
原本以为《潮汕女子图鉴》会是一篇比较轻松的文章,因为外界对潮汕女生向来都是好评满满的。
采访@林敏
在跟林敏聊天前,我一直以为“要娶就娶潮汕女生”是个讨人喜欢的标签。
林敏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自己离开汕头,在广州刚上大学的时候。新生破冰会上她自我介绍说来自汕头,坐下去后旁边的男生偷偷跟她说潮汕女生很受欢迎哦。
她问为什么。旁边的男生列举出了很多潮汕女生的优点,比如顾家,比如勤俭,比如贤惠。
类似的对话在离开潮汕地区后她时不时都能听到,但越往后,她心里对这句话就越不是那么舒服。
当我好奇说为什么不舒服时,她先是说可能是自己太敏感吧,然后又很认真地说了一大段话:
“就在很多人的描述里,他们觉得潮汕女生好潮汕女生值得娶,不是因为她们聪明又或者怎样,而是因为她们会主动打扫家庭,会主动带孩子,会以丈夫为主blabla的。听话又贤惠,这就是外界对潮汕女生的印象。”
“很好吗?这种评价让人感觉,潮汕女生不是因为值得被爱所以招人喜欢,而是因为‘好用’。”
“因为‘好用’而受欢迎,很难高兴得起来吧?”
采访@阿琪
如果说外界对潮汕女生的标签仅仅只是“不足以高兴起来”,那么来自于家庭的阻力则让人多少有些许的无奈。
去年毕业的阿琪原本已经在深圳找到了年入20W的岗位,她也跟家里人说过,这份岗位的发展前途其实真的很好,但去年12月份和今年,家人都打过几个电话,建议她去考公务员。
“他们是尊重我的,我说不想做公务员他们也说都听我的。但有时家里人就是会旁敲侧击。怎么说呢,有点烦吧,就在他们的观念深处,或许还是觉得女孩子不需要那么拼。”
阿琪现在时不时会发一些仅家里人可见的朋友圈,因为前阵子工作太忙没心思发朋友圈,被父母追问了好几次,于是决定时不时发几条健康而积极的朋友圈让远在潮汕地区的父母安心。
今年春节回家时,她爸爸聊起说起邻居家孩子在家乡这边也赚了很多钱啊,问为什么不能回家这边工作呢,还认真分析了她名牌大学毕业后在家这边工作的优势。
阿琪说过几年就回家,她爸又忍不住问多一句是几年啊?
“有时候我会羡慕你们这些男生,你妈都不让你留在汕头吧?巴不得你出去外面摔几个跟头。家里人太疼我了,我努力工作的目标是想让自己和家里生活更好,但他们心底里可能会觉得,女生不需要太拼太出众。”
采访@陈妍如
“我真的不敢告诉我妈我有男朋友。”
陈妍如把“真的”这两个字咬的很重,以至于我彻底打消了劝她跟父母沟通一下的念头。
她在大学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两人感情一直挺好的,到现在有三年了,毕业后男朋友在东莞工作,她则回家从事自己本专业的职位。
对于这对刚刚毕业的情侣而言,异地是第一道坎,而第二道坎则是因为“男朋友不是潮汕地区的人”。
她曾试探过父母对外地男朋友的看法,父母反应的激烈程度超出她的想象,女儿会嫁到外地会住在外地,这是父母的第一个念头。
她也试图告诉父母,现在高铁去另一个城市很快啊,而且都在省内。而父母则仿佛嗅到了什么似的,问她是不是有了外地男朋友。
而确定没有外地男友后,他们又开始头疼自己的女儿是不是不受欢迎。
在婚恋这一块上,因为涉及到家庭涉及到上一辈,一些非常传统的观念便直接影响到了这一代。
而陈妍如现在最大的烦恼有两个,一个是如何维系自己和男友的关系,另一个是安慰父母别怕自己找不到男友。
我曾想过写潮汕女生的美丽与体贴,然后有个潮汕地区的朋友知道我决定写这篇文时,告诉我说能不能别写很套路的会做饭啊,长得好看啊,能不能写一些更真实的东西。
于是我说那我写写,潮汕女生们已经跳出了顾家的标签,她们也有独当一面的信念,分享自己身边那些有着出众能力和抱负的潮汕女生们。
我发现,对于一大部分潮汕女生而言,即便她们已经准备好去过一个独立的向往的生活,她们身处的环境也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比如外界对于她们“顾家、贤惠”的评价,比如父母、家庭、城市的氛围和习性。
这使得她们不得不以更聪明的方式去面对这些问题,譬如跟父母说过几年就回去,譬如跟男友说不是爸妈不喜欢他,而是想足够稳定结婚时再见父母。也因此换来一句句的懂事,孝顺和贴心。
但事实是,人们高度统一地赞誉某类人时,我们更应感到警惕。因为人活着的方式是不尽相同的,没有一群人能高度统一地活成一个标签。
对于潮汕女生们而言,她们目前最不需要的,或许就是诸如此类的标签。
即使那看上去是一种褒奖。
音乐 | 鱼仔-卢广仲
插图 | 王泽鹏
作 者 介 绍
王泽鹏:)
我也很麻烦啊
我们想给你一个理由 继续面对这烂生活
信箱:WeAllMessUp@Foxmail.com
这里收集了那些不太愿意迎合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