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81周年 | 此刻,请为牺牲的同胞而转发…
今天是7月7日
每年的这一天
81周年
3D动画还原“七七事变”
历史的见证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这是《卢沟桥歌》歌词,
如今,81年过去了,
仍让人动容。
老照片中,
被定格的宛平看似安静,
血与泪的国耻却不容遗忘!
“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本是迎送客人的门户,却在81年前的7月7日,招来炮火侵袭。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史称“七七事变”。
81年前的7月7日,
战火染红了卢沟桥,
宛平与北平不平,华北与中国告急。一寸河山一寸血。7月7日的枪声,宣告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这一天,投下长达八年的暗夜,遮覆了3500多万同胞的尸首;这一天,刻印着一个民族心灵上难以愈合的伤痛。14年抗战,记录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与杀戮,也见证中华民族的抗争与不屈。81年后的今天,有的人想忘记,所以我们更须牢记。▲1937年7月7日,日军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29军37师部队挑衅,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奋起而应战。▲当时,驻守的29军37师219团在团长吉星文的带领下奔赴战场。▲卢沟桥事变后的第六天,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号召“每个共产党员和抗日的革命者应该沉着地完成一切必要的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前线。”事变后第十天,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1937年8月,上海留日同学救亡会在上海码头欢迎新一批回国的留日同学。“卢沟桥事变”后,国难当前,海外中国留学生纷纷辍学共赴国难,尤其留日同学更是悲愤异常,战端初启,立刻整装回国。两个月的时间内,6000余名留学生中有将近4000人回到祖国。▲1945年10月,中国军队于“七七事变”8年多后回到卢沟桥。驻守该地的军人代表着守土卫国的正义形象,背后的石碑上斑驳的“卢沟晓月”四字,饱含着民族历史的沧桑与荣耀。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
演习地带传来枪声,日军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图为走失士兵志村菊次郎)
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
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遭到中国军队顽强抵抗的日军见暂时很难占领卢沟桥,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
日军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图为日军代表寺平大尉为交涉事由被守军用绳子拉着在宛平城墙上下)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
“现地谈判”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
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7月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
第29军军长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图为29军官兵在北平城高呼抗日口号)
7月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
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数字……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占领了东北。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又侵占了大半个中国。
为了达到长期占领中国,乃至征服世界的罪恶目的,日本侵略者对我国施行了疯狂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暴行,并疯狂的掠夺中国的资源财物…
历史需要铭记!
战争需要铭记!
需要铭记!
而有这么一群人
我们更不能遗忘
▼
81年过去了
但历史的伤痕还在!
历史的警示还在!
历史的教训还在!
81年后的这一刻
让我们致敬老兵
致敬曾经不退缩、
纪念,也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少年强则中国强,吾辈少年当自强!
此刻,请为牺牲的同胞转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