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ZHU在英伦》第六期:纪念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ZHU在英伦》第六期:纪念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

2017-09-24 13:00:29 作者:祝小兔 阅读:载入中…

《ZHU在英伦》第六期:纪念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

▲今年是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英国各地都举办了各类纪念活动,《ZHU在英伦》也专门拍摄了一期特辑,来纪念这位对英国甚至对世界文学有重大影响的女作家。

简•奥斯汀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位出生于小镇的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文豪“、“女性中最完美的艺术家”,也是英国本土最受欢迎的作家。

简•奥斯汀于1817年的夏天逝世,安葬于著名的温彻斯特大教堂。她一生未嫁,在人生最后的7年才正式成为一名作家,但她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却成为了永恒经典

1775年12月16日,奥斯汀出生于汉普郡(Hampshire)史蒂文顿村(Steventon),兄弟姐妹共八人。

奥斯汀的父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牧师,母亲也因出生富裕家庭而有良好的文化修养。1783年奥斯汀和姐姐卡珊德拉按照家庭传统被送到牛津(Oxford)安•考利太太(Mrs. Ann Cawley)处接受教育

同年,她跟着老师去了南安普顿(Southampton),之后由于身体不适重返家中,在父母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开始了自学和创作之路。

奥斯汀的作品主要诠释评论了18世纪末英国地主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生活,小说中的情节常常反映了女性为追求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而把婚姻作为依靠的社会现实。(人生励志文章 www.wenzhangba.com)

虽然她笔下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但这些人物都体现了奥斯汀本人的婚恋观。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生活的小天地。

直至今日,她的作品也经常成为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灵感来源。

《傲慢与偏见》,这恐怕是奥斯汀最知名也是最受欢迎的小说了。虽然《傲慢与偏见》如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但它在当初是匿名出版的,并没有在生前为简•奥斯汀带来名气。

1869年,在她去世的52年后,她的侄子出版了《简•奥斯汀回忆录》(A Memoir of Jane Austen),使得更多公众和读者知晓她,这也是她作为作家,名望转变的重要事件。

英伦乡村的田园风光,摄政时期绅士淑女的衣香鬓影,不露声色又入木三分的讽刺风格,以及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花好月圆——人们心目中的简奥斯汀风格,恐怕有一大半是《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树立的。

不仅仅如此,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影视剧作品中,被改编过10次之多,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1995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高度还原的同名电视剧以及2005年上映的同名电影。

这样看来,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英国人要在简·奥斯汀离开这个世界200年后仍然在纪念她。

今年,英国皇家造币厂发行纪念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的新版2英镑硬币,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也宣布要印刷有这位女作家头像的新版10英镑面值塑料钞票。

著名媒体也开展了各种活动,例如《卫报》在简·奥斯汀冥诞之际开辟特别的专栏,邀请了英美著名作家例如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 哈德利(Tessa Hadley), 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等谈他们最喜欢的奥斯汀小说。

尽管过去了 200 年,今天的年轻女性和奥斯汀女主们在“原则”上有不少共通之处:斥责传统两性束缚,但仍然重视家庭观念;承担生存的压力,在消费中获得治愈和逃脱。

 

-END-

推荐阅读:

《ZHU在英伦》第五期:现代生活里的复古情怀——“喜旧厌新”的英国人

我们在喧嚣中孤独,他们在孤悬世外中孤独

有些弯路,是捷径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唐七餐桌美学课!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