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活在这两个奶嘴之下丨细节
01
前几天,一个“尿停电梯”的小男孩火了:
金华一个6岁的男孩在一部观光电梯中,朝着右下角的电梯设备操作控制箱撒尿。尿液进入控制箱后,电梯按钮全亮,发生剧烈震动,随即停滞在七楼与八楼之间,男孩第二次爬到电梯轿厢与墙体井壁的空隙时,不小心掉下了30多米高的电梯井……
历经一个多月,男孩伤情终于好转,目前已经转入康复科,恢复了过去开朗的模样。
原本只是一个熊孩子的故事,可是,媒体却刻意又不经意地主导了舆论方向,标题是:“尿停电梯”男童将出院,系4代单传有7个姑姑。
果然,被熊孩子惹毛的网民们炸开了锅:
“四代单传,7个姑姑? 长点心吧家里没有皇位,这回救回来了,再这么惯着怕是传不下去了。”
虽然也有评论质疑:“不懂媒体的要点,单传跟他尿电梯有什么关系?”但很快便被淹没在评论的茫茫大海中。
无独有偶,这两天一篇“老婆宫外孕要死了丈夫却不让手术?医生果断报警110救回女子一命!”的文章在网上引起热议,文章称,9月23日中午,一名宫外孕破裂出血并处于休克状态的孕妇,在一位青年的搀扶下来到海南乐东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孕妇面色苍白、冷汗直冒,情况非常危急,当事医生要求立即为孕妇做手术,不然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孕妇丈夫坚决不同意,并做出一把将输液管关掉的过激行为。最后是医院给110打电话,男子才同意在手术知情书上签字。
文章发出后,很多网友表达愤怒,“要是真出事了,再娶个新的,好算盘啊”、“真是直男癌”……
然而事实上,孕妇丈夫只是担心县级医院医疗水平不行,想将老婆转到三亚的大医院,而非其他原因不让动手术。在医生劝说后他也很配合,还给老婆上了止痛泵。
媒体说什么就是什么,谁也不想去探究真相,只渴望对网上一个又一个对象进行口诛笔伐,以让自己无聊的生活不那么无聊一点。
媒体也不需要知道真相是什么,他们只需要稍微煽动一下,网民就屁颠屁颠跟着走了。比如:
【抓到了!杀害中国女留学生的白人嫌犯落网】
——强调“白人”刻意又很自然的挑起种族鄙视链争端,果然,评论最热门的几条几乎全在表达对外国人的鄙视。
【某地一医生被患者持刀砍杀 都是潜规则惹的祸?】
——这个“?”有人看见了么?没有,就算内容解释的是患者有精神问题或者很恶劣,读者也逃不出潜规则三个字的先入影响。(情感倾诉 www.wenzhangba.com)
02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包括撒切尔、老布什、各大顶尖企业的董事长,等等。
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呢?如何应对全球化。
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
该如何解决这80%贫困人群的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呢?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他们嘴里塞个“奶嘴”,安慰他们的情绪。虽然这不解决问题,但是也不会发生更严重的后果了。
“奶嘴”是什么?主要是指两种产业:
第一种,是发展发泄性的产业。包括色情业、赌博业,暴力型影视剧、游戏、体育等等。
第二种,是发展满足性的产业。如娱乐节目、明星八卦。
布热津斯基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做出判断。”
03
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提到,日本的新一代,正在逐渐步入“低智商社会”。他们读的书越来越幼稚,对各种谣言丝毫不会思考,很容易遭到媒体的操纵,得过且过、毫无斗志……
我们也是如此。
现在,媒体已经很好地把握住了这种微妙的社会心理,不需要虚假,不用扭曲,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给予你足够臆测的空间,不要直接给予答案,让所有人都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带入,进行猜测,一个社会舆论便就此产生。
媒体只需要用一把小小的扇子轻轻一扇,民众的熊熊怒火便会立刻成燎原之势燃烧起来。网络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收容站,收纳了数不清的情绪垃圾,憎恶、嫉妒、愤怒、悲观……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越来越被主流舆论带着走,而个体的声音,则越来越微弱。
媒体为民众们提供笑料,提供憎恶的对象,如果没有,那么就自己强行制造一个——总而言之,主流媒体已经成功给网民制造了情绪发泄的奶嘴。奶嘴在为他们提供消遣、谩骂的对象时,也在渐渐剥夺着这些人的独立思想。
是时候警惕了。我们不妨冷静下来,好好反思自己:是不是一直在跟着主流舆论走?身边是不是只有一种声音?
你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在吗?现在打醒自己,从主流媒体给予的“奶嘴”前抽身,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