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梁文道的名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梁文道的名言

2018-10-27 20:24:01 作者:梁文道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梁文道的名言

  1、很多人说他有点像梵高:生前潦倒没人认识,死后大家越来越捧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神话。 ----《我读》

  2、但凡山珍海味等神话食品,都有不凡的出身。例如燕窝,要工人冒生命危险爬上悬崖采集;白松露则要夜晚秘密地用狗去寻找(一条合格的狗,其价码可能比采燕窝的工人生命还高)。但松露更神秘之处,是所谓的“焦土现象”,也就是它附近的植物会因其生长而干枯,直径范围可达十多二十米,直如被雷劈过一般,留下一圈烧焦的土地,至今无人能够给出科学的解释。所以我们在吃松露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些使它增值的背景故事,正是它们造就了神话,使它昂贵,也使它更美味。 ----《味道·味觉现象》

  3、茶道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千利休曾经让他的儿子绍安打扫茶室外的庭径,当他依言完成父命之后,利休却吩咐他再扫一次。于是绍安很听话地又扫了整整一小时。然而,利休还是不满意;他说:“这还不够干净。”绍安很无奈地回报:“父亲大人,已经没有东西再好清理的了,小径已经刷洗了三次,石灯笼跟树梢上都洒了水,苔藓和地衣看起来都生气勃勃,洋溢生机;哪怕是一根小树枝,或者是一片落叶,都不能在地上找到。”孰料利休竟然斥道:“蠢蛋,庭径不是这样扫的。”然后他“步入庭中,抓住一棵树干摇将起来,园内登时洒满红黄落叶,片片皆是秋之锦缎”。这个有名的故事不仅象征了茶道那落叶飞花皆可赏玩的精神,还被人当做是日本美食之道的唯美体现。 ----《味道·第一宗罪》

  4、时事评论不只是批评时局里的种种弊端,往往还是种策论,要懂得站在政府的角度,以旁观者的清明提出可行的建言。这种文章写得多了,会渐渐习惯穿上当权者的鞋走路,稍不留神就要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与批判的距离。 中国文人更有当国师的传统欲望,尤其容易养成这种不把自我当回事的“大局观”,有时还不限于策论,更要主动充当政府发言人,替官抚民。 ----《常识

  5、他就断言大革命是个下半身颠覆了上半身的革命,物欲层面的感官享受代替了更高层次的细致感情,穷无止境的胃口则取缔了更上层楼的灵性追求。可是,那又是个《百科全书》之后的时代,文人相信理性非但能够为世间万物定下准则的位置,甚至能在这各种事物之中找出它自身依循的原理和准则。所以德?拉?黑尼叶一方面温和地讥讽大家好吃爱喝的潮流,鄙之为下;另一方面却又试图调解矛盾,想要为口腹之欲这种至为本能至为动物的欲望定出它的“理性”和标准。 ----《味道·第一宗罪》

  6、当年他们都曾经最相信革命,支持切.格瓦拉,崇拜他,但是当现实磨人,有一天发现自己没有什么能做得到的时候,回过头来就只能够嘲讽过去的一切,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中年人不是吗? ----《切·格瓦拉之死》

  7、爱惜物用,才是绅士。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苟花钱,朝秦暮楚。 ----《奢华与教养》

  8、在每一段关系的开头,他已预感到终结的模样,他永远在投入的同时抽离,在水乳交融的时候孤寂。 ----《我执》

  9、另一方面或者更多的时候,他(史铁生)力求某种的安静、平稳、干净、清洁,这时候就衬托出他的目光是何等的和缓。

  10、醉酒是不懂饮食艺术的表现,因为餐桌上的艺术“是很文明的,一切讲究节制,为的是更完美的人际沟通。喝酒可以放松神经使人健谈,促进桌上的气氛,但绝对不能让人变成野兽”。所以一个人要是自己吃自己喝,除了只是满足很动物的食欲之外,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味道·第一宗罪》

  11、很多学者形容纯粹的恶行是史无前例的“极端之恶”(radical evil),其规模其内涵超出了人类想象力的边界。而汉娜·阿伦特独到之处,就是指出即使邪恶如纳粹,到底也是个再地上行走的机器,是个人类零件组成的组织和机构。而人之所以会附和它甚至加入它,只是因为受到诱惑,只是不想与他人不同,只是想做个乖乖听话的“好人”,此乃“平凡之恶”。 ----《常识》

  12、此外也有些人学得太快,知道Fusion是潮流就搞Fusion,晓得室内设计是话题就不惜大老远搬来一座古宅做噱头。“品牌形象”正是近年大陆商界的关键词,一时之间人人都以为品牌无非形象,仿佛LV起家靠的就是广告,完全用不着任何手艺传统做根底。这样子搞下来又怎能不是形象大过内容,公关大于实质呢? ----《味道·第一宗罪》

  13、每当你觉得快乐或不快乐,满足或不满足时,你都清楚地跳出来看一下自己,这时被刺激被满足的究竟是什么?我需要这样的满足吗?人的确很难认清自己。唯有常常问自己问题,离自己有点距离,你才能清楚看到那个状态下的自己是什么。 ----《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

  14、「夜里看着那么多船舶亮起温暖的灯,你有向他们打听消息的冲动,就像在异国的旅店探问爱人的去向。同时却又不忍也不敢面对回到岸上的现实,他或许在,或许不在,又或许早就无关痛痒。回去,还是不回去?这就是河口的犹豫。」 ----《我执》

  15、「海洋如此广大如此古老,人的尺度无法丈量它,你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它在想什么。遇上海难的水手经历了紧张的亢奋、不安急躁以及海水涌入肺部时的绝望,最后从闪现着丝丝白发的恐怖浪潮中沉入永远安静永远沉默的海底。或许他会知道海的秘密,但他没有回来通知大家的机会。」 ----《我执》

  16、佛法所讲的空,并不是指世界上什么都没有,也不是指的是,世界上什么都有,而是指的是有或没有,都不是一个绝对的状态,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绝对的,相信它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 ----《一千零一夜》

  17、如今在我们这个时代,要娱乐有太多的选择,而一个人居然跑去看书,表明他不只是抱着娱乐的目的,更是想提升自己。任何一本书被一个读者拿起来的时候,他心底都有一种或许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欲望,就是要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这是一个很伟大也很卑微的欲望。

  18、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人去读书了,我不那么认为。

  19、一个美丽至极的人必定见过人间所有的谄媚和心计,了解一切可能的手段和交易。所以当他到了十六岁那一年,其实已经有四十五岁那么老了。而且在他眼前,众生莫不阴暗,他不知童真,也不信单纯,所以美丽是危险的。 然而,美丽的人又必将经历美丽的消退。自他年轻时候,他就有预感,那些曾经围绕身边恍若飞虫的人群必将离去,转向另一头动物的新鲜尸体。 ----《我执》

  20、这就是逛图书馆的情绪,一种更加认清自己的谦卑。逛书店是满脑都是从自己出发的思考和慾望投射,就看不见自己是谁了。逛图书馆妳却不由自已的开放给未知的书架,让它们提醒自己的渺小和位置。你去图书馆可以认识你自己。 ----《弱水三千》

  21、最好看最诱惑的文章,总是书写忏悔与堕落间的循环往复。 ----《我执》

  22、「人给丢在这个世界之上,但他并不是赤裸裸地掉了下来。在多数的情况底下,他首先生在一个家庭之中,在一间屋子里面。这个家,这间屋子为他界定了最早的形上思考基础,屋子里面是“内在”,屋子外头自然就是“外在”。内外之别不只是空间的区别、形象的区别,它还是我们所有思维活动的根本隐喻。人一生下来,首先学会的一组对立就是这内与外的差异。」 ----《我执》

  23、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倾慕奢华,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自己进步,自然就有了教养。

  24、你根本不曾寄望瓶子有被开启的一天,那是一段不想被人接受的信息。写瓶中信的人不是敢于下注的赌徒,而是认命的作者,最纯粹的作者。 ----《我执》

  25、我们躲避过度的崇高,是为了复现人性的本来的面目。

认识了人性的怯懦与卑下,我们才懂得包容和悲愤,再踏实地谋求个人道德上的进步和完善;而不是反其道而行,奉怯懦卑下为理想。

  26、当然,我们还可以相信自己;只不过,一个所有人都只信任自己的社会还能叫做社会吗? ----《常识》

  27、擅于文字的,终将死在文字的手上。 ----《我执》

  28、「威尼斯错综复杂的城市景观是一幕追踪悬疑剧的绝佳舞台,也是暗恋的形象比喻。最理性最自重的作家全然放弃了自己,以对方的脚步引领自己的脚步,以对方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主体之所以是主体的自主自律在这样的状态底下彻底融化消散,就像水城流向咸水湖的那些污水一样,变成流动的液化状态。水往低处流,他也不断地沉沦堕落。 ----《我执》

  29、如果每个人都以类似的态度对待言辞与事实的距离,那么他们一定不会再轻信任何言辞以及用那些言辞表达的所有美好价值。而这个社会将不只是个信任匮乏的社会,它还必将滋生出一种犬儒的冷漠。对于种种明明背离了现实的描述和形容,他们会说“这真是没办法”;他们会说“反正事情就是这样了”。默然地承受,机敏地度量,以一己的智巧去处理世事之无奈。虽然很多人都过早地衰老,常常世故地劝告那些还会生气还在盼望的人“不要太天真”... ----《常识》

  30、诗人好像灵媒一样来往两界之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梁文道的名言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