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波罗蜜的句子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波罗蜜的句子

2018-11-15 02:27: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波罗蜜的句子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

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凭什么好孩子要会背你大爷的《般若波罗蜜心经》啊! ”
“我们这系统就是这么认定好孩子的,寺院里的小沙弥从五岁时就开始背啊,虽然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鬼意思,但是背得好就有饭吃,有大红花戴,就是好孩子。背不好就是大坏蛋,就考不上好寺庙,以后只好出去从事讨饭,募捐和打劫这样的低附加值工作。” ----今何在《西游日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传灯真解》观音大士 自注
1、 “般”,还也。“若”,顺也。“般若”者,返还顺行直泄之元精。元气,元神也,在儒为之克己复礼,在道曰七返九还。“波”,苦海之洪波。此海一名欲海,一名孽海,波涛凶险,最易溺人。然“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能行般若法,过得此海,便是神仙,则“波”中包罗有秘密天机也。
而“般若波罗蜜”,下加一“多”字者,何也?盖返还“波”中之秘密天机,其功行宜多非可一二次了事也。且人之气质不齐,而亏损各异,实难以数目计,吾因以“多”字括之。 ----《心经》

  ●舍能外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是忍,速能成种孩向羼底波罗蜜多故。
“复次,舍能外子,云气事菩萨摩诃萨羼底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依我在修开道变还便样如别,具足成打你忍法我在相。舍能外子,菩萨忍者说来有瞋恚,是菩萨忍;说来有忿怼,是菩萨忍;说来诸怒害,是菩萨忍;不起怨诤,是菩萨忍;说来诸烦恼,是菩萨忍;善能自护,是菩萨忍;善能护起里把,是菩萨忍;当善护作为,是菩萨忍;当善护语,是菩萨忍;当善护心,是菩萨忍;如当看这观察,是菩萨忍;厌离诸欲,是菩萨忍;依净业报,是菩萨忍;作为善清净,是菩萨忍;语善清净,是菩萨忍;心善清净,是菩萨忍;受诸国她人圆打你净乐,是菩萨忍;如来相好圆打你庄严,是菩萨忍;如来言说梵音微妙,是菩萨忍;开道变还便样如别菩萨开道变还便样如别摄诸善本,令不坏却打,是菩萨忍;出离众生逼迫苦恼,是菩萨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若度苦厄,何不度我.......度者无度,还需自渡。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

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

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

!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

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

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

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

  ●柔软的水才能千回百转,或成平湖、或成瀑布、或成湍流,天下没有可以阻挡的。

柔软的土地才能生机绵延,或在平原、或在奇峰、或在污泥,都能展现生命的活力。

柔软的心才能超越人生世相,或处痛苦、或陷逆境、或逢艰危,都能有着宽容、感恩、谦卑、无畏的心情。

故知柔软心是觉悟、是菩提、是般若波罗蜜多,是成就一切法门的根本心,也是一切法门成就的境界。 ----林清玄《心无挂碍 无有恐惧》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

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

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曰:
梵语波罗蜜
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明象的日记《明象的日记》

  ●《金刚经》、《心经》和其他佛学典籍中,都提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金刚经》第二品“善现启请分”中佛陀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心经》中有“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菩提”的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槃的程度。” ----雪峰《三十六道八卦阵 智慧阵》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

‘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

: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

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

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

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无普贤,拾得定是。相传寒山为文殊菩萨化身,拾得为普贤菩萨化身。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世人爱荣华,我却不待见,名利总成空,我心无足厌,堆金积如山,难买无常限。 ----寒山《寒山问拾得》

  ●云何持戒能生智慧? 持戒之人,观此戒相从何而有,知从众罪而生;若无众罪,则亦无戒。戒相如是,从因缘有,何故生着?譬如莲华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淨;以是悟心,不令生着,是为持戒生般若波罗蜜。

  ●我问师父你怕啥?师父正襟危坐:“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我看到宝象城墙,不禁忆起大唐长安,心系救苦救难,要拯救苍生万物,是故心有所感,不甚激动。”我感觉我的汗流出来了,慌忙双手合十:“师父心系天下,悟净惭愧。” ----童瞳《沙僧日记》

  ●修行者需要不断的断除烦恼、增长智慧,对此佛陀曾做如是开示:世尊告尊者大迦叶曰:菩萨有四法,失般若波罗蜜。云何为四?一者不尊法、不敬法师;二者为法师者悭惜吝法;三者欲得法者为法作碍,呵责轻易不为说法。四者憎慢贡高自大誉毁他。 ----益西降措仁波切《益西降措仁波切官方微博》

  ●传说红色的曼陀罗被称作彼岸花, 也叫曼珠沙华。

佛曰,梵语波罗蜜,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 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 流通,即名为彼岸。

佛说彼岸,无生无死,无苦无悲, 无欲无求,是个忘记一切悲苦的极乐世 界。而有种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 行之中,生于弱水彼岸,无茎无叶,绚 烂绯红,佛说,这是彼岸花。

彼岸花花彼岸,开一千年,落一千 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因果,缘注定 生死。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

去,故名如来。”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感谢上苍的恩赐,恩赐一份相遇的美,邂逅的禅定,我照见五蕴,在五蕴中行禅,行深般若波罗蜜,慈悲的心怀流入心田,感受尘世的七情六欲,行得一份空灵明静喜,无畏无惧。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
明明哭的是你,为什么我的眼里却涌出了泪水――如果你扭过头,那就是一座大海在崩溃。 ----佚名,独坐苍茫《生如夏花,像一颗露珠一样爱你》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錀;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普贤菩萨《华严经》

  ●维时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僧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安置洞内。
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井上靖据此写《敦煌》 ----《敦煌古卷》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心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波罗蜜的句子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