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王国维名言大全
1、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宋元戏曲考·序》
2、(1)《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矣加水旁〕,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止加水旁〕。”(2)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人间词话》
3、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杨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春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人间词话》
4、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
5、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
沉沉空翠压征鞍,马前山复山。
浓泼黛,缓拖鬟,当年看复看。
只余眉样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阮郎归》
6、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人间词话》
7、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8、(1)周邦彦【解语花】(元宵):“风销焰蜡,露□〔邑加水旁〕烘炉,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2)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上秋下瓦〕。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僵换成革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人间词话》
9、(1)冯延巳【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2)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3)《全唐诗》卷六:孟浩然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云:“浩然尝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人间词话》
10、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玉楼春》
11、昨夜书中得故纸,今朝随意写新诗。
长捐箧底终无恙,比入怀中便足奇。
黯淡谁能知汝恨,沾涂亦自笑余痴。
书成付与炉中火,了却人间是与非。 ----《书古书中故纸》
12、海鸥应是未忘机,故人今有问归期。 ----《浣溪沙》
13、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人间词话》
14、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人间词话》
15、(1)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2)章质夫【水龙吟】(杨花):“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欲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人间词话》
16、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其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可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17、人生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
18、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19、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20、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人间词话》
21、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22、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人间词话》
23、则宗教与美术二者是,前者适于下流社会,后者适于上等社会,前者所以鼔国民之希望,后者所以供国民之慰藉。
24、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人间词话》
25、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 ----《鹧鸪天》
26、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 晏殊《蝶恋花》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 柳永《凤栖梧》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
27、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
28、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罄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浣溪沙·山寺微茫》
29、百尺朱楼临大道。
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
独倚阑于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
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蝶恋花 · 百尺朱楼临》
30、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 ----《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