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愚法师的名言名句
1、高山流水,诉说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成就了这一对前无古人难有来者的知音。其实,真正难觅的知音不是他人,而是自己那颗浮躁不安的心,也是认识自己,剖析自己的过程。了解了自己,看透了自己,这个世界也就没有了痴心妄想,更没有了烦恼痛苦。
人生这一场路过,需要我们把这一场过眼云烟活出国色天香般的幸福,感悟人生,体味人生,享受人生的美好,做生命的知音。 ----《做生命的知音》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在,不是想烦恼纠结,而是我在看阳光如小猫的舌头,温润地舔着岁月;我在,不是在痛苦中煎熬,度日如年,而是在看夜色如一朵花般柔和地开合。一切遵循自然,一切水到渠成,享那份自在,活那份自由。 ----《我在故自在》
3、生活里最不需要的就是那场对自我的迷失,仔细打量一下,爱恨情仇,是非得失,也不过是电光石火般转瞬即逝,这世间的一切,也不过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一切都将过去,一切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那些缠绵的故事情节,不过因缘而起,又会因缘而灭,从来就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与其心惊肉跳地沉溺其中,不如活出那份心地的朗润洒脱。生命的价值,不过是一场自我的觉醒,是一份不被各种偏见所左右的自我肯定。 ----《生活是一场泰然自若》
4、生活不是一场对痛苦的演绎,也不是一场无地自容的尴尬,更不是对那些纠结不清的恩怨一次又一次的辛苦阐述。都说生活不容易,对生命的思考,在于如何珍惜那份触手可及的幸福,在于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解读生命,淡然,痛苦渐远,豁达,烦恼不沾。 ----《所有的经过都是微笑的理由》
5、生活不是一场把忧愁写在脸上的惆怅,恨人太累,恨自己更累。生活从来就不是一场为所欲为的恣意,外在的环境很多无法改变;但生活更不是一场自怨自艾的自寻烦恼,世界那么大,从来就没有必要在那种偏见和固执里画地为牢。 ----《人生一世,花事一场》
6、经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生活不仅是一场边走边痛边感伤,也是一场边走边悟边解脱。这奔波向前的时光,最残酷也是最温柔,它残酷是因为它终会带走所有的故事,它温柔是因为它始终和你不离不弃。直面这漫漫人生,生活中从来没有白受的苦,也没有白掉的泪,那些曾经的辗转飘零,那些曾经的痛楚窘迫,回首过往,一刹那间沧海桑田,一刹那间天堂地狱。其实,这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它们早已融入到了我们的生命当中,是它们成就了生命的宽阔和祥和。 ----《到哪里都是鲜花开放》
7、稽首文殊古道场,风清似水夏日长。日没云层浑无着,不黏烦恼即清凉。生活不是一场固执的自我伤害,而是需要在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烦恼面前,活出一场心如止水的坦然,活出一场挥洒自如的自在。犹如那日月,虽然在云层里不时的被乌云遮盖,但却黏不上一丝云彩,挡不住它本有的光辉。 ----《不黏烦恼即清凉》
8、面对生活中那一场又一场的相遇,需要用几份恬淡,去和生命娓娓而谈。那就用几份超然去实践生命的豁达,用几分从容去融入生命的活泼,用几分舒缓去体味生命的宽阔,用几分坦然去活出生命的无限禅机。 ----《笑揖峰头月一轮》
9、那些沉重的疲惫,那些粘稠的怯懦,那些拗口的浮躁,那份温和的宽阔,那份善意的平和、那份从容的幸福,就像水和波一样永远不会分开。只要用心去体悟,就会知道,这就是生命。 ----《感知生命的美好》
10、风雨兼程的旅途,渐行渐远的岁月,生命的存在,是一次次接受与转化,一次次塑造与改变,而不是一场退缩与拒绝。流过的泪,受过的痛,都不是放弃世界的借口。这世界的创伤,需要用温暖的心地去抚平,去治愈;这世界的万千风景,也需要用宽阔的心地,去承载,去欣赏。 ----《活出生命的韧性》
11、生活里需要用几分豁达去敞开襟怀,去欣赏所遇到的一切。若隐若现的烦恼,烟熏火燎的焦躁,难以割舍的执着,惴惴不安的徘徊,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生活,也就成了一段渐渐老去的光阴。 ----《闲花落地 悠然人生》
12、生活的禅法,更是一种对自我的突破,它需要远离种种执着、种种妄想、种种羁绊、种种偏激。但即使体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也是开口即错、动念即乖。生命的真谛,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是一种生活崭新,而不是苦苦的追寻。它是一种心地的境界,是一种与世界的友好相处,心无挂碍,平淡而欢喜,安详而平常。 ----《心心相印,守一不移》
13、生活里有句永不过时的忠告“自觉觉他”,与生命的相遇,需要用几分宽厚,几分勇气,几分豁达,去面对这人生路上的所有山高水长,去笑迎这人生路上所有的两肩风霜。有句话说的好:相信幸福,才能活成幸福,感到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一路洒脱走天涯》
14、坦坦荡荡地走过岁月,遇到了什么,离开了什么,生命只是一场历练,一场认识,一场体会。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所有的故事不过是一场自然而然的风景,而不是一场千篇一律的与烦恼的纠缠。 ----《春夏秋冬平常过》
15、生活里需要超越一切诸如“动”、“静”的相对的概念,因为这些概念也是来自于人们固执的分别。所谓的“红尘”,也不过是在这些分别下的纷纷乱乱的焦躁与疲惫。 ----《说说生活里的“静”和“净”》
16、勇敢地去感受、去体悟、去领略这自由自在的生命,才是实践了那个经常被挂在口头上的名词“三皈依”。皈依佛,天下第一幸运;归依法,天下第一坦然;皈依僧,天下第一清净。 ----《实践生命的安详》
17、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每个人的心地,都有那片属于自己的自在空山。那就安住在那片空山,细细地品味每一段时光,像雁过长空般不着痕迹地享受生命里的喜悦。 ----《一山一水亦禅堂》
18、生命不是一场可怜兮兮的惆怅,更不是一场痛苦不堪的煎熬。离不开,放不下,舍不得,得不到,遇不上,忍不了;于是,手中那些短暂的岁月,那些说好了的幸福,败给了懦弱,败给了浮躁,败给了傲慢,败给了拖延,败给了厌倦。 ----《一路洒脱走天涯》
19、人生就是一场洒脱的路过,那就用几分淡然、几分自在去重新认识生命、感受生命。那就在自己虚妄的偏见面前高抬贵手,活出那份鲜眉亮眼的舒展;那就把所有嘈嘈杂杂的烦恼,当做夏风蛙鼓一样平常。生活中的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烦恼,那些尖锐刺耳的偏见,就让它一笑而过吧。 ----《不黏烦恼即清凉》
20、这平平常常的生活,所遇到的一切,都是因缘而起,因缘而灭,它不会对谁的心意百依百顺。这也是生活对我们最深刻的教化。 ----《生命里那坛老咸菜》
21、生命并不是因为拥有了什么才觉得可贵,它只是一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体验。伸手是掌,握手是拳,那些层层涌出的细腻的烦恼,不过是一场场精致明朗的诗情画意。
生活不是一场场捶胸顿足的自怨自艾,而是一场场触景生情的从容与自主。活的怎么样,全在自己的拿捏之间。 ----《青灯有味似儿时》
22、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信念的实践与传递。就像一盏明灯可以辗转点亮无数灯盏,照亮无数月白霜浓的夜半。岁月不是用来感叹自己的经历,也不是用来去品味那些苦涩,而是应该用来拓展那份善良的韧性,去展现生命里的无限生机。 ----《愿为春来归》
23、远离那场在烦恼中的顾影自怜,用一种恬静而厚重的心地与这世界相处,学会享受生命里的和煦与温润,鹊噪鸦鸣尽是活生生的第一义谛。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世间的一切,无不是生命活生生的呈现。生命的真谛,也就在这一场春风化雨般的自觉觉他里。 ----《一脚踏翻四大海》
24、生活里需要善待那些悲欢交加的故事,让那心有余悸的三千烦恼化作云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用一种平和,活出人生的淡远与悠长。 ----《静看流年偷换》
25、我在旁观这白描的世界。我在看这青山如何寂寞,看这河流怎样流淌,看这露水怎样凝结,看这白云怎样飘荡,看这岁月怎样如细沙般从手中滑落。简单,释然,平常。 ----《我在故自在》
26、生活的禅法,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畅想,而是一种当下的体悟、一种自在畅达的经历。它不是在追逐与祈求之间,而是在迷与悟之间。生活里的幸福,也不在别处,但也不离此处。 ----《大小梅花一样香》
27、为什么世尊说法时会天雨宝花?因为他在用最大的善意祝福众生,祝福人间,祝福这个世界,也得到了天人、众生最真诚的赞叹。
为什么佛陀说法时会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因为他要告诉众生,能打破内心的固执和偏见,体悟到崭新的人生世界,能超越自我的狭隘,获到清凉明澈的心地,会震天动地,脑洞大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与虚空同体。 ----《心地清凉 脑洞大开》
28、生活的禅法,在于对烦恼清醒的认识,在于对偏见执着的当场看破,它不需要和任何烦恼反唇相讥,也不需要和任何偏见执着针锋相对,而是需要认识到它们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虚幻不实,当下承当这风光无限的自在生命。
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更无渣。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一场信手拈来的坦然里。那就放下虚妄的执着,用湛然明澈的心地和这个世界相知相守,品尝这生命里坦坦荡荡的喜悦。 ----《一地芳香无处藏》
29、做个勇敢的生命的行者,看岁月的风雨一场场的侵蚀,心地却依旧不改清辉;饱经了生活的一次次伤害,心地却更加宽厚温和,更加柔软坚定;千回百转的岁月,却磨砺出了如大海般波澜壮阔的智慧;种种烦恼的直面相对,却锻炼出了“一肩担尽古今愁”的担当;所有的经历,也就成了一场场自我的回归,成了一场场对自我的突破。在这一次次对生命的超越中,让心无挂碍,让心无所着,心地一片澄明。 ----《水月镜花 不碍妙用》
30、路途十万亿,当下即故乡。佛陀如慈母,只是道家常。不要说西方路途遥远,也不要说佛法遥不可及。如果用清静心、慈悲心去工作、去生活,自净其意如虚空,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契入无限的生命,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就是永恒,一念之间,也就笑捻起了这三千大千世界。 ----《生命是一场圆融无碍的智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