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名言
1、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三国演义》
2、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 ----《三国演义》
3、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 ----《三国演义》
4、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 ----《三国演义》
5、“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亚父忠言逢霸主,子胥剜目遇夫差。白门楼下公台死,致令今人发叹嗟。”
“不识游鱼不识龙,要诛玄德拒曹公。虽然背却苍天意,谁似忠心映日红?” ----《评价陈宫》
6、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三国演义》
7、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
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
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
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三国演义》
8、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三国演义》
9、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三国演义》
10、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救阵扶危主,只有长山赵子龙。 ----《三国演义》
11、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三国演义》
13、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三国演义》
14、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三国演义之舌战群儒》
15、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 ----《三国演义》
16、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 ----《三国演义》
17、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
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
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
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三国演义》
18、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 ----《三国演义》
19、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 ----《三国演义》
20、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 ----《三国演义》
21、主簿陈琳曰:“不可!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今将军丈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三国演义》
22、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
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三国演义》
23、青蛇口中舌,黄蜂尾后针,两般尤未毒,最毒妇人心。 ----《封神演义》
24、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 ----《三国演义》
25、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 ----《三国演义》
26、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演义》
27、运筹又遇强中手,斗智还逢意外人。 ----《三国演义》
28、安居在家是父子关系,受命于国家之事,是君臣之分。(没有父子关系)充分体现曹丞相执法严明,不询私情,教子有方,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种美德值得中华民族借鉴和发扬。! ----《三国演义》
29、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三国演义》
30、呔!俺老孙来也!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