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0年前,我被全民创业忽悠了一把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人生感悟 >

20年前,我被全民创业忽悠了一把

2015-11-05 作者:西闪 来源:腾讯大家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0年前,我被全民创业忽悠了一把

  在我的朋友圈里,“创业”老在刷屏。凭我的经验,但凡这个词儿流行,情形也罢,情绪也罢,都会处在悬而未决的状态。就像舞池里一曲终了,下一曲却久不响起。无人宣布散场,又不见继续的迹象。人人都在观望,看身边的舞伴尴尬,心仪的对象逸出视野,躁动,心有不甘,继而愤懑,继而失望,似乎有事可待,又觉万事皆休。徘徊中一个黑影站到台前,对着麦克风说了一声“晚安”,大家才一齐在心里骂出那个F开头的单词,明白真的完了。创业之滋味,大抵如此——形势比人强,天下哪有那么多的事业?看起来像创业,不过转身而已。

  说起来我也曾经创过业,不过那至少是20年前的事了。回忆总是不靠谱,故而权当虚构吧。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药厂做化验员。厂小,产量不高,工作量不饱和,相应地工资也低。每天上午按部就班,抽检、取样、化验、出报告。中午比较好玩,在食堂里三下五除二,碗筷一放直奔会议室。在那里,每天都举行午间舞会。科长、厂长都来,十八九岁的女工居多。一群人趿着拖鞋,白衣白裤白大褂,伴着林忆莲的《倾斜》跳三十二步,真是飞一般的诡异。

  下午是私人时间。在无菌室的准备间,我用包装箱铺了一个床。夏天没空调,拉上厚窗帘,无菌操作台提供最适宜的空气。天气转凉,墙角我准备了一个电炉,烧杯煮茶。工作服叠成的枕头边,一台walkman,一堆杂书。至于读了些什么书,今天全忘了。

  好景不长,我被调到生产科做副科长,原来的岗位腾给了一个关系曲折的姑娘。不仅无菌室的私密空间没了,每天还得去车间里转悠,摆出一付“拿摩温”的样子。回到办公室,日子也难受。科长是一个大烟鬼,每隔五分钟就向对桌的我递烟,害得我隔三岔五就得还礼。三四盒烟,一天放空,工资根本经不住烧。更要命的是没法读书,一会儿机修工来找你开条子买零件,一会儿库管员来闹补屋顶的事儿,好不容易偷到时光,只能塞本书在白大褂里,躲到片剂车间的男更衣室里去读。作为交换,我给这个车间的评级一向是最高的。

  比起独在一隅的质检科,生产科的好处是消息灵通。很快我就发现,整个办公区的人都在忙别的。销售科的不必说了,都在外边开了药店,批发零售兼做;财务科的出纳很神秘,中午用鼻孔哼一声我去银行转账,整个下午就不见人影,据说好几家公司有业务;人事科的科长宣布她患上了美尼尔氏综合症,一周里有四天都在医院里跑订单。其实也不是真的瞒着谁,大家聊天都说自己在“创业”。就连顶替我的那个姑娘都跟男朋友在创业——下班后在菜市卖卤菜,据说生意很好。她还在实验室用培养箱试制牛肉干,搞得全厂肉香扑鼻。偶尔我想,要不也创个什么业?念头一闪,懒意就起了。

  有一天刚发薪水,我兴冲冲挤上中巴,想赶在关门前到新华书店买几本书,免得工资全烧成了灰。当我挤出中巴进到书店,才发现兜里的钱被偷了,气得我一宿没合眼。第二天,我决定创业,开个书店。(好文章阅读 www.wenzhangba.com)

  开店要有钱,还得有店面。之前姑妈给了我一小笔钱,搁在我父母那儿,可惜这钱估计也就够店面租金,要想进货就难了。我跟一个高中哥们儿商量,他愿意出店面,算是合伙。

  所谓店面,其实就是哥们儿的卧室。高中毕业的暑假,我们几个哥们儿常躲在那里看黄带。卧室临街,拆了墙,装个卷帘门就成。

  改造的钱也省了。我舅舅是烟草公司的基建科长,他叫了几个工人,拉来水泥河沙灰砖,两天时间搞掂。门口一溜石梯,通向小街。他又找了两个木匠,给我们做了三排书架。

  门脸焕然一新,里面却幽暗不明。街面高过店铺一大截,挡住了光线。站在店里,只能看见行人光鲜的上半身。想了想,我们把书店定名为“地平线”。

  工程完毕,舅舅来视察。他看了看环境,看了看书架,提议说:“你们去申请一个香烟零售点吧。”

  过了没多久,我们就明白他的建议是正确的。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忙活了许多事。比如到文化局办理经营许可证。没这个证,工商局那边根本不会搭理你。个体工商户执照、经营场所证明、营业执照,每一项审批都得按不是规则的规矩办,每一项都不比许可证来的更复杂或更简单。总之,要把过程写出来,起码需要一个中篇小说的字数。

  街道办居委会以及爱卫会都来光顾过,惟独顾客没有。每天药厂下班去店里,就看见我那哥们儿正在安安静静地读书。换我当班,也是一样。只是读了什么,今天也记不得了。偶尔有一两个弯着腰的中年男子,朝店里探头探脑,困惑的我们一致断定,他们在找洗头房。

  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决定去省城进书。当然,主要目的是为了看甲级联赛的现场,那正是四川全兴火的时候。

  在图书批发市场里逛了一周,我们迅速地由土鳖进化成奸商。哪些批发店卖什么书,为什么卖得火,折扣多少,是否盗版,心里有数。原来,“地平线”的书太高端了,不够亲民。我们检讨,什么沈从文,什么余华史铁生,什么马尔克斯昆德拉,通通挪到角落去。金庸古龙梁羽生都嫌老土,一并摆到高处。最中间醒目的位置,留给席绢于晴余秋雨温瑞安。这些货好卖,本城就能进到,再不用跑省城,效益好起来的同时,成本也降了下来。

  可惜好景不长,很快我们发现,书籍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挑战——VCD。自从这个玩意儿取代了录像带,人们就更加不愿意在读书上花时间。那段日子,随便走到哪儿,都能看见热热闹闹的租碟店,都能听见鬼哭狼嚎一般的家庭卡拉OK。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我从那时候就明白了一件事,没有什么信息载体令人忠诚,不可替代。书籍、报纸、光碟、网络,对我而言,再无神圣感。

  剩下的顾客只有附近几所中学的学生。可是他们在店里东翻西翻,就是不买。怎么办?我们改卖为租,进了一大批卿卿我我的言情小说,门口还摆上了香烟柜台和收费电话机。学生租去的书经常被老师发现收缴。有时候,我们像收保护费的流氓一样游荡在学校门口,因为押金几乎成了书店的主要收入。

  又撑了一段时间,终究惨淡。这时候,另一个“创业”的哥们儿出了事。他在夜市开了一家火锅店,单位同事来庆贺。没想到一个喝醉了的家伙跑进厨房拿酒,灌了一杯发毛肚用的烧碱水。医药费赔垮了火锅店,“地平线”也在帮忙中歇了业。而这,就是我第一次创业的结局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