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难忘的让“甘薯元帅升帐”的大跃进年代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难忘的让“甘薯元帅升帐”的大跃进年代

2015-10-13 作者:张国中 来源:张国中投稿 阅读:载入中…

难忘的让“甘薯元帅升帐”的大跃进年代

  上世纪的1958年,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指引下,笔者所居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让两个元帅一齐升帐。一个是让钢铁元帅升帐,另一个则是让甘薯元帅升帐。

  那年笔者12岁,上小学四年级,我清晰地记得,我们村大街最显眼的墙面上,竖写着两行大字标语:左边是“让钢铁元帅升帐”右边则是“让甘薯元帅升帐”

  明朝万历年间,徐光启的《甘薯疏序》载:“方舆之内,山陬海澨,丽土之毛,足以活人多者矣。”其大意是说:“在所有的疆域之内,山的角落,海的边涯,有土能生长草木的地方,均可栽培甘薯,甘薯能够养活好多人口。”“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由此可见,种植或栽培甘薯,可以解决农村贫困老百姓糠菜半年粮的问题,这是不可忽视的大事情。因为“民以食为天”吗!

  《甘薯疏序》载:“甘薯原产于美洲中部,明万历初,经菲律宾引种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首先是由闽、粤地方栽植,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闽、粤乃我国东南沿海,栽植的甘薯不如北方栽植的甘薯好吃,大概是与土质和气候有很大关系。

  甘薯的名称很多,也叫白薯、红薯、蕃薯、甜薯、金薯、朱薯、枕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等。甘薯的品种也很多,上世纪50年代北方栽植的甘薯有红生、细蔓、黄袍、护国、黄圆蛋等;90年代有一窝红、一三八、北京红等;本世纪又繁衍出了藤菲、紫瓤等现代甘薯品种。

  上世纪50年代,科技还不发达,水稻、高粱、玉米等还没有杂交品种,粮食亩产较低,北方土地瘠薄,水源匮乏,粮食产量“超黄河,赶长江”仅仅是口号而矣。多栽培甘薯,提高粮食产量,才符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因此,大嗡大轰,一哄而上,上级号召多栽甘薯,向农民灌输“土、种、水、肥、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千方百计地提高甘薯产量,让甘薯元帅升帐。并且还有人出馊主意,栽甘薯要“高台大垄,薯秧子上架”。我们生产队选择一块土质肥沃的平地,搞“高台大垄,薯秧子上架”试验田。垄宽80公分,垄高50公分,在垄背上栽薯秧子,株距40公分。薯秧子伸蔓后,开始上架,就像架黄瓜秧豆角秧一样,让薯秧子上爬,真是儿戏一般。甘薯秧子本来是匍匐茎,在垄上延伸;不是缠绕茎,让薯秧子上架,纯粹是浪费人力、物力。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为了让甘薯高产,1958年夏天,我们所在的地方上级,竟然号召打狗,搞了一次轰轰烈烈地打狗运动。烀狗肉汤子描甘薯(给甘薯施肥)。上述措施都是为了提高甘薯产量,为了让甘薯元帅升帐。 www.WENZHANGba.com

  到了秋天,试验田里的甘薯秧子长得封严不透,垄背上连一点扒璺的地方也没有。一刨甘薯,傻了眼,甘薯长得又细又长不说,甘薯的根扎得很深,满地都是薯鞭和绦绳子(农民对甘薯不好的比喻)。对甘薯田间管理违反了农业科学常识。甘薯的生长特点适宜沙性土壤或瘠薄山坡地,不适宜肥沃土地,试验田里的甘薯不但没有增加产量,反而减少了产量。

  笔者家住河北省的北部山区,那时候,甘薯的确是农民生活主粮,真是“一窖萝卜半窖米”,“一窖甘薯半年粮”啊!笔者青少年时期,秋冬两季,每天基本吃一顿或者两顿蒸甘薯,早晨蒸甘薯,吃完早饭后,甘薯不出锅,中午接着吃。到了冬天小雪节气以后,将蒸熟了的甘薯吃剩下的冻起来,熘着吃,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平时还要拿甘薯当零食吃。说实话,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们北方山区出生的人,真是靠吃甘薯长大的。

  甘薯的吃法很多,真可谓变着花样吃。据报刊上记载,甘薯有934种做法,所说的做法,也就是吃法。笔者亲身吃过的方法就有十几种之多。

  鲜甘薯切成片,晾生薯干,生薯干其吃法更多,烀生薯干吃,轧碎做薯干粥吃,轧面烙饽饽吃,烙锅贴吃。将生甘薯干用水泡过,除去甜味,再晾干轧面,胜似荞麦面,可以捏饺子吃,做馍馍吃,做花卷吃,压合勒(过水面)吃……,其吃法不可胜数,莫衷一是。

  现在,由于科学种田,农作物品种优良,粮食产量逐年翻番。甘薯的栽培面积逐渐减少,但甘薯仍然是人们最喜欢吃的粮食品种之一。

  那种疯狂地大跃进、浮夸风,让“甘薯元帅升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成为上世纪历史上永久的记忆了。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