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来来往往 来日并不方长
我以沉重的心情写下这个题目,是为了哀悼我刚参加工作那年,教过的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妻子。我就简称他为Z吧。
昨晚九点多,Z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他的妻子因急性脑膜炎医治无效,突然去世,年仅41岁。他的心疼和无奈……我安慰了一下他,也知道这种安慰没有什么意义。我给他一个姓秦的同学打电话,说正在南京,明天回来,相约去看望他。
人生就像天气,说变就变。有时,的确很难预料,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之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可以测得很准了,可是人生的旦夕祸福仍然很难预料。
我和Z、秦他们几个小学的同学很有渊源。1985年,我师范毕业教他们,当时小学五改六,教了他们两年。他们后来一直拿我当朋友,至今保持着常来常往的关系,一年要聚会几次。他们有什么高兴的事情,或者烦心的事情,遇到什么困惑,也愿意与我聊聊。也因为这原因,我认识赵的妻子。
我已经年过半百,经历了不少生离死别的场面,有我的同学、朋友,也有同事,有的三十多岁,有的五十多岁……每到这时,我的心情总是很沉重,出于教师职业习惯,不断感悟人生,提醒自己。就如于丹在《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里的感慨一样:
“生命来来往往,我们以为很牢靠的事情,在无常中可能一瞬间就永远消逝了;有些心愿一旦错过,可能就万劫不复,永不再来。
什么才是真正的拥有?一念既起,拼尽心力当下完成,那一刻,才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
昨晚,看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很有感慨。也就在那个时候,我接的Z的电话。九十多岁的翻译家许渊冲谈到,因喜欢林徽因而翻译她的诗《别丢掉》,五十多年之后才回信,这首诗是为了纪念徐志摩遇难四周年而作。由于这首诗,我找到了徐志摩的《偶然》。本来我不大喜欢现代诗,尤其是新月派的,可是就在昨晚,我突然对这两首诗有了异样的感觉——一种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总是希望,生活和和美美顺顺当当,可是生活总是按照它的逻辑规律走下去。没有什么“绝对”和“应该”,只有现实存在,不管你是否能够接受,它都是现实存在。就像刘瑜在《愿你慢慢长大》讲的那样: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