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伤了谁?
一直在QQ上“呵呵”地给人聊天,不曾想再也无法“呵呵”了,这个词竟然成了最伤人的聊天用语。
我觉得呵呵是挺好的一个词啊。
纯文字聊天,干巴巴或者冷冰冰的,来个”“呵呵”,中和一下。它就像人说话时的表情一样,流露内心,丰富语境。我不知道“呵呵”能伤到哪些人。
任何的词语都有双面意义。“呵呵”既表示开心乐呵,也表示轻视嘲笑;“哈哈”既显示爽朗豪气,也显示讽刺与粗野。如果只盯着阴暗的一面,继而以偏概全,把整个词看成“黑暗罪恶”的词,那么世间也就没有光明的温暖的可供交流的词语了。呵呵,太过冷漠;哈哈,太过嘲讽;嘿嘿,又有些阴险。即便说“你是好人”这样夸赞之语,也可能是反语,充满着敌意。你的爱人醒来后冲你呵呵一笑,难道你还要把阴暗面给揪出来,然后郑重其事说:“这个词还有伤人成分,请您不要再说了。”那么你们,还有我们和他们也就陷入无语的境地了。
呵呵如果伤了人,受伤的首先是只盯着阴暗面的狭隘之人。
我们不要忘了,语言虽具有公共性,但是它的存在和使用都是个体的人来完成的。每个交流的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妻子说丈夫是神经病,你真的会以为那是侮辱人格的话吗?子女调皮了,家长骂一句“臭小子”或者“臭妮子”,你真的以为孩子的心灵从此受到无穷的伤害了吗?老两口斗嘴,互骂“老不死的”,你真的以为他们的关系就糟透了吗?非也,情感胜过语言,在情的土壤里,即使是戏谑之语,也变得情意浓浓。也可以说,重要的是说话的本身,而不是如何说话,说什么样的话。民政局负责办理离婚的都有这个经验:那些吵吵嚷嚷甚至恶语相加要离婚的,很大几率是离不了的,而那些啥也不说的,离婚成功的几率是最大的。语言只是个符号,表示情感的存在与否,而用什么样的话伤人,什么样的话不伤人,则是具体的个人选择,没有绝对的是与非。 (友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呵呵如果伤了人,受伤的是那些不懂生活情趣,听不出繁杂话语背后的真情实感的人。
有人怀着赤诚向好友发去问候,结果对方却只回了呵呵,于是感觉自尊心大受伤害,无数的“受害者”都在重复同样的悲惨遭遇。然而,即便是伤害,施加伤害的是电脑那头的人,与“呵呵”相关。道理很简单,有人骑车撞了你,你应该去追究开车人的责任,而不是追究车子的责任。如果你把车子视为仇人,打死打烂,就非常可笑了。没有车,我们哪儿都去不了;没有“呵呵”一类的词,我们的聊天鲜活不了。
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忙,忙着工作,甚至忙着娱乐,打开电脑只为闲聊的人很少很少。你是闲着了,有了聊天的极大欲望,但是你的朋友呢?可能正在苦苦构思一篇文章,思考一个问题,或者正被老板或者老婆逼迫着完成一个难题。哪有这闲工夫陪你闲聊啊,一句“呵呵”是善意的暗示。你只凭一个呵呵就判断对方伤害了你,是不是太过武断太过以自我为中心了呢?
“呵呵”就是一个语言符号,无所谓伤不伤人。如果有人老是拿恶意揣摩呵呵之人,那么“呵呵”也就成了万恶之语;如果有人心灵脆弱又太过自我,哪怕没有“呵呵”,也必会伤得遍体鳞伤了。(本文作者:刘成俭)
(具体文章参见王传言《网聊要持久,“呵呵”不能有》2014年1月25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