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回忆那儿时的春节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回忆那儿时的春节

2015-01-27 作者:石金 来源:石金原创 阅读:载入中…

回忆那儿时的春节

  回忆那儿时的春节

  进入腊月,就要过年了,大家开始为这个喜庆气氛甚浓的节日忙碌起来。不过,如今这个时代的忙碌似乎又显得有些“轻松”了。一年一度的大扫除顾家政了,年馍、年糕、合碗,都在馍坊和饭店定做了,新衣服、新鞋子也是商店买或者网购了。更多的时间,人们选择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喝玩乐,或一家人结伴去旅游,度过一个休闲而快乐的春节。不同的时代,过年都有了不同的节奏和内涵。

  回忆儿时的春节,虽然没有现在的春节过得富足,浮现在脑际的却也满满都是温馨有趣的画面。

  按照那时的规矩,往往是从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开始准备过年。父亲会从介休或者孝义的集市上买回大概一小盘的糖瓜,到了二十三这天晚上十二点的时候,母亲把糖瓜放于灶台上,大哥和弟弟就去院子里放鞭炮,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母亲说,今天就打发“爷爷”上天了,这里的“爷爷”说得是灶王爷。母亲说,灶台献糖瓜,是为了能糊住“爷爷”的嘴,上了天后,他就不会把你做了的错事坏事告诉上帝,能保一家平安。等到第二天,我们兄妹几个,早早就迫不及待的起床,盘算着怎么瓜分那盘糖瓜。那个一毛钱能买十块水果糖的时代,糖瓜在我们眼里也是极好的美味了。

  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碌起来。二十四是大扫除的日子,这一天,全村的人都行动起来,用长长的扫把扫屋顶,用长长的掸子掸去墙面一年来积下的灰尘,揭掉铺在土炕上的油布,清扫炕底。那时每家都是烧火取暖做饭,一年下来,家里面基本上都熏得发黑。人们扫去灰尘的同时,也扫去了晦气,除旧岁,迎新春,对未来的一年能够过上好日子充满了信心期待。还记得那时母亲忙碌的样子,头上罩着花手巾,几间屋子下来,人也变得灰眉土眼,我们兄妹几个便帮着母亲擦洗家具,扫地,做饭。到晚上的时候,家里变得干净整洁,觉得屋子都宽敞了,空气也清新了。腊月二十五,母亲把家里的被褥,全家人的衣服都清洗一番,记得院子里长长的晾衣绳都挂满了衣服,到下午的时候,寒冷的天气,把衣服都冻得硬硬的,想想那会的日子别是一番滋味啊!

  腊月二十六,家里开始杀鸡宰羊,压羊头肉,做合碗子。还记得父亲杀鸡的“血腥”场面,抓着鸡的翅膀,把鸡头摁在一块厚木板上,用斧头用力一砍,一股鲜血喷出,鸡头下来了,如果没抓稳,已经没有了头的鸡还会挣脱父亲的手,飞起来,做最后挣扎,鲜红的血点四处乱洒。还记得,杀羊的时候,割下羊头,大人会用一个脸盆接了羊血,然后会叫我们几个小孩拉住羊蹄,拉的展展的,杀羊的人就开始剥羊皮。现在想来,自己都做过那么残忍的事情,儿时的我们是那么傻乎乎的样子。到了晚上,我们兄妹几个一排排坐在暖暖的炕头上,看着灶台上大铁锅里煮的鸡或者羊肉,闻着从锅里扑出来的诱人得香味,直往肚子里咽口水。隔一会我们就问一下母亲:“妈,熟了没有?”等到肉熟了,母亲会用筷子撕下一小块来,让我们尝尝,每个人只能吃有限的几块,剩下的要钉成合碗,等过年的那天和正月亲戚来了吃。

  腊月二十七到二十八,各家各户开始做面食、炸油糕。母亲、姥姥、奶奶们都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才艺,一双双巧手捏出了花色好看的发财馍馍、枣山山、枣角、供馍,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充分展示了山西面食的特色,现在想起来那种场景,我也不禁感叹:高手在民间哪!二十九这天,就是擦玻璃,贴对联,贴窗花,挂花凤纸的日子了!母亲用一个铁勺熬好了浆糊,父亲裁好红纸,准备好墨汁,自己开始写对联,院门上的,家门上的,猪羊圈,鸡窝,都有对联,我至今还记得对联的内容:猪羊满圈、鸡多蛋多。想来也真有趣!有时,父亲也会让我们也写上几个字,练练我们的书法。 wwW.wenzhangba.Com

  到腊月三十晚上十二点,母亲们会把蒸好的面食放到一张大桌子上,点上香烛,虔诚的跪下来磕头。母亲磕过了,我们兄妹几个也围过来,要求母亲:“妈,我们也要磕!”母亲慈祥的摸摸我们的头:“来来来,磕吧,好好磕几头。”磕完头,就开始放鞭炮“接神”,就是把腊月二十三那天的“爷爷”从天上接下来。接了神,我们就开始“熬年”,母亲说:能熬年的人明年一年都勤奋,不懒。那会还没有电视,能做的就是和邻家姐姐们打扑克,吃瓜子,一直玩到凌晨五六点,天还没亮,母亲已给孩子们冲好了红糖水,每人喝一杯,寓意新的一年开始先尝到“甜头头”,一年的日子都会甜。喝了红糖水,母亲开始给我们发压岁钱,每人五毛钱,记得稍大点也发过一块钱,领了压岁钱,就能保孩子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茁壮成长!高高兴兴的收好压岁钱,我们就眼巴巴的等着穿新衣服了。那会的新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为了我们能够像其他家的孩子一样,在过年的时候穿上新衣服,母亲经常熬到深夜,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硬是一针一线,为我们赶制好新衣服,做好新鞋子。那会,农村常年没有电灯,各家的照明大多是靠煤油灯。父母省下点钱,为的是我们上夜学的时候,能够用上明亮的蜡烛。到后来,快过年的时候,村子里会送上几天电,电灯亮起的那一刻,我们这些孩子们会在有路灯的街巷里,欢呼雀跃的高兴上半天,觉得过年实在是太美好的事情了。

  穿好新衣服,天也亮了,早早的,母亲也下好了羊肉饺子,蒸好了肉,对于一年都吃不上几顿荤腥的我们来说,满足小时候嘴馋的愿望只能在过年的这几天过过瘾了。我们狼吞虎咽的吃完饭,就穿着新衣新鞋子给去给同村的姥姥、姥爷、舅舅、姑姑、姨姨磕头拜年。当然,那会每个小孩子都有个小小的私心,就是去挣压岁钱。挣了压岁钱,去供销社买上几个鞭,几块糖,边玩边放,边玩边吃。

  民间道: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确实是这样。春节过后,亲戚们开始轮流拜访,也利用这个农闲季节加深加深亲情感情。常言道:亲戚是越走越近嘛!从初一到十五,也有不少讲究,如新结婚的年轻人,要在初三这天带着贡品去拜“外祖父家”,献神祖,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初五这天,要在天亮前把灰渣和垃圾倒出去,俗称送“穷姑姑”。这一天不出门,在自己家吃翻身“火烧”。如此等等。等正月十五闹完元宵,在城里看了社火,热闹,年就算过完了。

  回忆儿时的春节,每个习俗都无不反映了那个贫穷的时代,人们对未来美好日子的向往和憧憬!如今,人们虔诚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同样是过春节,不同时代,同样是中国人不同的过法,折射出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春节,做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一定会过得更加富裕、精彩!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回忆那儿时的春节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