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天命之后始背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知天命之后始背书

2015-04-25 作者:意中 来源:意中原创 阅读:载入中…

知天命之后始背书

  也许是出于偶然,也许是出于推崇,以知天命的“高龄”,意中尝试着背诵下来王勃那篇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其实,说起来简单,而背诵的过程却异常艰难。想想就不难理解,年过五旬了,还要“聊发少年狂”,上演一出“惟有年轻人才扮酷的咏颂著名篇章”的“壮举”。但毕竟年龄不饶人了,对于《滕王阁序》这类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纵横捭阖之文章,仅凭喜好与热情不足以完成这项在年轻人眼中分分钟就能做到的事情。好在意中争强好胜之心未泯,采用以往屡试不爽的“蚂蚁啃骨头之精神”,一点一点地抠,一个字一个字地记。说出来羞煞人,意中每天抽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历时两周方才磕磕绊绊地能够默诵而不敢、也不能朗朗上口、势如喷涌而出的程度。期间,为了背诵,每每于临睡前,闭目默诵,经常因为卡壳而烦恼不已,一度夜夜失眠

  当两周后,《滕王阁序》已深深植入意中脑海,成为有效储存的一部分,其成就感与自信心极度满足与膨胀,背书行为愈发不可控制。两天背诵了苏轼的《前赤壁赋》,两个小时背诵了苏轼的《后赤壁赋》。以往,因为背书而失眠。现在,愈背愈快,已成了催眠之一部分。阖目默诵几篇文章而酣然入梦,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哉!

  曾几何时,意中亦曾以博闻强记而自诩。确曾在临近五十岁的时候,用时两分三十秒背诵下来子明明随手写就的36位数字,时过五载而至今不曾或忘。但对于背书,却少有耐心。因此,曾多次撰文述说读书笔记之作用。确曾从内心排斥背书,认为那是读死书,不可取。经常采用的是人人皆知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子”的作法,每每读书,笔记多多,原文、感悟等尽收录其中,确实对增进学识获益良多。就是时至今日,意中也始终认为这是读书的正确方式之一,也没有放弃这一方法的打算。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只靠背诵几篇文章“讨生活”,泛泛地浏览还是要以笔记的形式记载其要义的。

  不过,有了背书的经历,就有了与读书笔记不同的感悟,说出来还是可以对照一下的。

  当一篇文章烂熟于胸之后,他就成了个人思维的一部分,甚至已经变成了一种固有的叙述模式。不用刻意去想着,只要到了要用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喷薄而出了。譬如谈到立志,那么,就有“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尤欢”等句;说淡泊,就有“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等语马上映出,想用就用。而说到读书笔记,每当文章写到一定层次,感觉在某个层面上,应该引用一下名句。这时就要视对笔记的掌控及领悟程度了。如果是熟知部分,那就翻阅一下笔记,把他抄录过来用了;而如果是不太熟悉的部分,惟有穷其笔记而觅之。找到了,恰当的,倍觉兴奋。而遍觅不见,就有了意犹未尽之遗憾了。意中以为,凡背诵下来的篇章,需要引用时,肯定能信手拈来并恰如其分地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之中;而读书笔记有不可确定因素在内。这就是背诵与笔记最大的区别。 (感人故事大全 www.wenzhangba.com)

  关于背书,第一次是听好友于军说的,他认为应该从启蒙就开始有选择地背诵一些著名篇章。不要考虑孩童能否理解如许之深奥,更不必考虑能否会写。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其良好的记忆功能年龄段死记硬背下来,留待知识增长后去慢慢消化就可以了;第二次是听子明明提到的。意中的一位朋友孩子正在上初中,古文与作文成绩尤其不佳。朋友抱怨老师不负责任,古文不讲解只布置硬背,作文批语不详尽等,想让明明帮助补补课。对于担任高中语文老师的明明,虽然执教时间不长,但意中对其古文、语法及其作文能力充满自信。这不是爱屋及乌,而是来自其自小读书不辍,小学一、二年级作文动辄千字,侃侃而谈之从容;初中即开始研读《资本论》并经常有感而发;高中已通读《古文观止》且能随意之乎者也一番;而初为人师既崭露头角更是涉猎古今中外之文坛名宿名篇。说起朋友的忧虑,明明轻描淡写地说,初中文言文,就应该死记硬背,不需要太多的理解。这时候脑袋正好使,不多背些文章留着干什么?至于作文,只要不出现语法错误,老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一篇一篇地改?写作文的技巧,靠多读书多背书来充实,没有捷径。

  对于背书,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当为其中翘楚。其用3日所作《读书指南》一书,在无任何书籍可资参考情况之下,于斗室方寸之间,仅凭其记忆,将古之圣贤书目一一列举,甚至有些章目大段原文及后人批注,均一一详细罗列,宛如常人循着书目照搬照抄。试想,如若不曾下过狠功夫苦读死背,哪来这般本事?料来,古今但凡做学问之人,都曾受过此等历练。否则,如我辈之人,每每想到一个问题,马上查翻所能查找之资料,费尽体能与精神,还不知能否如愿,还谈什么著书育人?

  当然了,对于学习,因每个人的态度、积极性不同,且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所取得的效果亦不同。但对于背书这件事,却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要功夫用到了,就能转而为我所用。通过背书这件事,使意中体会到了,只要有恒心,只要还没有老到忘记了家人和自己的姓氏,就能胜任。惟有快慢与进展之分而已。

  上小学的时候,意中曾背诵过音乐课上的一个歌谱,四十多年过去了,至今还能顺畅地背诵下来。而现在的意中,别说那么久远的事,即或发生在一两年之内的事,也不敢说还能准确无误。不承认记忆衰退这个事实不行,不服年岁大了不行。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背诵,可以调整方式方法,那就是有自信心,有毅力。心中始终抱有不服输的劲头。用勤来弥补记忆之不足。别人用一个小时背诵下来一篇文字,意中用两个小时,甚至更长。别人背下来就可以不管了,只到用时才去脑海中检索。而意中每日在脑海里咏颂一遍,也许用起来比检索来得还快还准确。这就是意中对背书的态度,并准备坚持下去!

  意中常展望,如果有一天背诵下来100篇文章,每日临睡前需要多久方能全部默诵一遍?能否有遗漏?能否混淆?想想都是一种挑战,让自己兴奋、激动不已!

  二零一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知天命之后始背书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