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又是一年粽香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又是一年粽香时

2015-06-24 作者:王礼 来源:王礼原创 阅读:载入中…

又是一年粽香时

   夏日的微风将粽香轻轻地吹进我的心房,我似一枚飘落的树叶伴着粽香悄然落到儿时生长的地方。

  我生长在建国初期贫困的农村,那时人们在意的节日不过只有春节、端午、中秋等几个。端午虽不如春节热烈隆重,但母亲包粽子的形象及那粽子的黏糯、香甜、清香,却时常在记忆的长河中回荡,他像一坛老酒,历见弥香,令人回味。每年的端午节总是在麦田翻金浪的时节,尽管那时农村贫苦且又是农活最忙时,母亲总是要给我们包粽子吃。农村还有个习俗,端午节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插上艾蒿,据说能辟邪、驱灾、除虫,保平安、健康。是个祈福并吉祥的传统节日。

   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产队所分配的东西有限,再加黍子的产量低,一年生产队分不了几斤黍子。母亲总是左计划右盘算着,将生产队按人头分回来的有限的黍子,要分别放在过年时蒸年糕和端午包粽子时用。母亲为了让我们能吃上年糕和粽子,想尽了一切办法,粗粮细作,诸如在年糕里面掺加上玉米面,粽子里面掺合上小米。尽管口感不如纯正的好,但我们还是津津有味地吃的开心,感到香甜可口。在那个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艰难时代,能让我们按时节吃上时令的,能让我们饱腹,能让我们与乡邻们吃上相同的饭食,就十分的不易。真难为了老娘亲,可怜天下父母心。

   五月初一村里的碾子就忙起来,村人们自觉排队,那时,父亲和两个姐姐要在生产对做工计工分,母亲艰难地推着沉重的碾子,我们赶紧帮着推碾子,碾子将黍子压破皮后,母亲用萝筛去细面,再用簸萁将皮糠簸净,就成了金光灿灿的黄米。初三到河里采摘青翠的苇子叶,回家里整理并捆绑好,除自己用外,初四还要到铜冶集市上卖苇子叶,好换回几个零花钱。初四的早晨,母亲将黄米和小米用刚从井里打来的新水洗净,并浸泡在大盆里,同时将新采的苇子叶和自家树上收获的大枣分别用开水浸泡。

  母亲包粽子时,都会选在初四的下午。母亲将浸泡的黄米、大枣、苇叶的盆子放在葡萄树架下的地桌上,开始了她的伟大工程——包粽子。母亲在包粽子时,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慈祥笑容在眉眼里铺展,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涔满了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大……

  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眼看着一片片细长的苇子叶在母亲手下飞舞,一把把金黄的黍米像变戏法的藏在了苇子叶中,一条细线在母亲双手中旋转,很快她的手中就会有一个饱满各大有棱有角的粽子。这时会有邻家的婶子大娘前来帮忙包粽子。大人们一边包粽子,一边说着笑着,我们小孩子们也叽叽喳喳地围在一边看热闹,大家都倘佯在包粽子的幸福之中。在这叽叽喳喳地欢乐中,很快就将粽子包好,母亲就和婶子大娘们到别人家中帮着包粽子。 (伤感日志 www.wenzhangba.com)

   从母亲开始包粽子到粽子包好,我们就眼巴巴的看着不肯离开,巴不得母亲快煮粽子。可直到吃完晚饭后,母亲才将粽子排放到锅里,开始生火煮粽子。在漫长的煮粽子的过程中,苇子叶、黄米、大枣混合蒸发出的那种清香,从厨房里缓缓弥散开来,那缕缕清香顷刻飘满房间和院落。陶醉在棕香中,也是一种享受。棕香味其香愈热,其热愈香,给人一种难得的味觉享受!看着我们一脸的馋相,母亲总是笑着说:“小馋猫,别着急,现在还不能吃,得等到明天早晨才更好吃,那时才更黏糯,更香甜。”我们很不情愿地,恋恋不舍得离开厨房,钻到被窝里等啊等,做着甜美的梦……

   端午的早晨是不用母亲叫起床的,我们都起的很早,等着母亲揭锅吃粽子。等到厨房里看到,锅旁放着两个碗,碗中放着满满一碗个大好看的粽子,母亲就让我和三弟每人端一个碗,给西邻的奶奶、东邻的大娘、后邻的婶子等家中送过去让他们也尝一尝,每到一家都能听到谢声,有的也回敬我们一碗粽子或大黄杏什么的。为了能早点吃到粽子,我们都是端着碗跑着去,再立马跑回来,虽然很累,但却非常高兴。回到家中,接过母亲从凉水桶中捞出的粽子,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

   以前不明白粽子煮好后为什么要隔夜吃,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粽子里面掺放的不黏的黄小米多,只有将包粽子的黍子与小米先浸泡十几个小时,包好煮收后还要在热锅中浸泡一夜,这样经过一个晚上的温浸,黄黍子的黏糯和大枣的甘甜就能浸到不黏的小米中,这样吃起来才劲道、黏甜清香,为了更好吃,还要将出锅的粽子放到新打的井水中,这样冷水一叮,凉黏糯甜的非常好吃。这是劳动人民的创造,是祖辈传下来的。我们多么勤劳伟大的母亲们。

   那时的端午节,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又说又笑的,津津有味的吃着母亲给我们包的黏黏的、甜甜的、清香的、柔软的粽子,这可是最奢侈,最美好的享受。正因为有了这粽子,才使得那段苦涩而又温馨的日子,总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悠长。可现今孙子问:“爷爷,超市里有那么多的粽子,奶奶为什么还要包呢?”是啊,为什么?超市里的粽子是卖的,那是商品,是和金钱连在一起的,而奶奶包的粽子不是卖的,是让亲人们吃的。超市里买的粽子是商品,而非心意。自己动手包粽子,它告诉人们“有滋味的吃东西和吃有滋味的东西不是一样的,”自己动手包粽子,是运行了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的过程和结果,其味之甘,气味之厚,是买来的粽子远远不能比拟的。自己包粽子既有乐趣,又有亲情,更能增进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共享天伦更能体会到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吃着这样的粽子,才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才感到母爱的珍贵。

   又是一年粽香时,尽管超市里的粽子玲珑剔透、品牌多、口味多,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已然找不到当年孩子时吃粽子的味道,也没了当年那种热烈的气氛,没有了母亲的味道。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又是一年粽香时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