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4小时破10亿!这是一个中国儿子和母亲创造的奇迹,而今天我们更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24小时破10亿!这是一个中国儿子和母亲创造的奇迹,而今天我们更

2018-05-27 12:30:05 来源:墨香中华 阅读:载入中…

24小时破10亿!这是一个中国儿子和母亲创造的奇迹,而今天我们更

  来源:德国优才计划

  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2017年,

  中国有一个视频叫《初心》,

  全网播放量超过13亿,

  它堪称全中国人都在看的视频!

  点击观看:全中国最牛的视频

  《初心》视频过后,

  本以为很难再出现,

  如此超正常现象的情况了,

  没想到就在刚刚过去的,

  2018年,母亲节那一天,

  一篇关于他和母亲的文章,

  又立即引爆全网,

  短短24小时全网阅读量,

  居然又超过了10个亿!

  在他的书架上,摆着这样一张照片。记录下了儿子陪伴母亲散步的温馨时刻,儿子拉着母亲的手,漫步在公园中。

  这是一个,

  伟大的中国儿子和母亲创造的奇迹,

  而今天一个特殊的日子,

  我们更想来说说他的父亲……

  他,就是习仲勋

  1913年10月15日,

  习仲勋出生于陕西富平县习家庄,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家庭,

  他有6个兄弟姐妹,

  父亲习宗德没上过学,一直务农,

  一家人都很贫穷,挣扎在饥饿线上。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懂事的他,5岁就下地干农活了,

  可一家人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于是,父亲为了生计在外奔走,

  当时正处于军阀割据,混战不断的年代,

  父亲在外见到了许多事情,

  回家后,满是感慨地对孩子们说:

  长大了不要做官,也不要经商。

  当官的欺压老百姓,

  商人又难免唯利是图,多重钱财。

  如果有了学问,就做一名教书先生,

  用自己的本事传书授道,受人敬重。

  要不就种庄稼,还是做个本分的农民,

  总之,要做勤劳正直的人。

  小小的他还无法理解这其中的含义,

  但他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了心中了。

  1922年,9岁的他上了小学,

  他天资聪颖,好学好问,

  成绩十分出色,他的同学说:

  “老师每天布置一大堆背书任务,

  我们一听就头脑发涨,

  许多学生因为背不过书而挨板子。

  但仲勋好像不很费力气就能熟背如流,

  考试老是第一。”

  不仅学习好,他还很有组织能力,

  经常组织小伙伴们玩打仗游戏,

  他机智勇敢,指挥有方,

  轻轻松松就能攻入“敌阵”,

  小朋友都愿意接受他指挥,

  称呼他为“习司令”。

  1926年,他进入渭北地区,

  最有名的立诚公学高小部上学,

  学校里的许多老师都是进步的知识青年,

  在学校的影响下,

  才13岁的他就加入了共青团,

  开始参加革命斗争,

  从此走上了长达70多年的革命道路!

  后来,国民党盯上了立诚公学,

  他只好转学到富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而他一入学,

  就立刻投入到新的革命活动中,

  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宣传,

  反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他的行动很快引起当局注意,

  1928年,他被抓捕入狱了,

  在被关押5个月后,由于国民党,

  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的宽赦,

  他才侥幸被释放。

  他在狱中意志十分顽强,

  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

  出狱后才刚刚15岁的他,

  就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那个年代入党,不是为了荣誉和权力,

  而是代表一个人,

  要为国家,要为理想,

  视死如归,奋斗到底的决心!

  后来他回家乡,父亲见了他,

  并没有责怪他参加革命、入狱,

  对他说:等你长大了,

  为广大穷人办事就好了。

  1929年,陕西关中地区发生大灾荒,

  他深爱的父母相继去世,叔叔也病重,

  全家的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艰难苦闷的日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在一片抑郁中,

  他想起了小说《少年漂泊者》,

  书中主人公历尽艰辛,最终走向革命。

  1930年,17岁的他,

  依依不舍地和6个年幼的弟妹告别:

  “我们没了父母,你们要互相照顾,

  不能让叔父作难。”

  之后,就毅然背起行囊,泪别故乡,

  投身到了更广阔的革命事业中。

  这一步,他迈得并不容易……

  他重新联系上了党组织,

  组织指派他走白色建军路线,

  很快,他就发展了二三十名党员。

  才19岁时,

  他就领导了共产党在甘肃境内,

  第一次革命武装斗争:甘肃两当起义。

  1933年,

  他又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在陕甘边根据地几乎陷入绝境之时,

  他主持陈家坡会议,

  做出了正确而理智的判断,

  这个会议对西北的革命意义极其重大,

  相当于西北的遵义会议。

  1934年,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举行,

  21岁的他,被选为主席,

  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娃娃主席”。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根据地,

  毛泽东在几处破旧的村落墙壁和大树上,

  看到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

  布告虽经日晒雨淋,斑驳不清,

  但上面“主席习仲勋”的署名,

  让毛泽东还是一下子就记住了“习仲勋”。

  见面之后,

  毛泽东更惊讶于这个“习主席”的年轻。

  年纪轻轻就有了主席的权利,

  可他并没有因为权力而自鸣得意,

  不管是谁,无论多大多小的事,

  他都会亲自见面过问。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那时,

  他就意识到了廉政风气的重要性。

  他带头执行政府的供给制,

  从吃饭穿衣到办公用品,

  全部统一筹办,每个人按最低标准发放。

  为推动廉洁风气,他还认真制定了,

  自己的生产节约计划:

  和勤务员合作种棉花、白菜,

  每天捻毛线1小时,一年内,

  衣服被褥不要公家补充,冬天睡冷床,

  只烧炉子不烧炕,提前停火半个月,

  锻炼身体争取不用公家医药费……

  他总是说:我是农民的儿子,

  我这个人没什么特殊能力,

  是个很普通的人。

  辛勤耕耘才有收获,才能生存。

  他为人敦厚,深受群众爱戴,

  而且毛泽东对他的印象一直不错。

  1942年,

  他调任西北中央局党校校长,

  第二年才30岁的他,

  就担任起重要的绥德地委书记。

  1945年10月,

  被誉为“模范边区模范干部”的他,

  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

  这一次是毛泽东亲自点的将。

  抗战胜利后,

  他又和彭德怀一起指挥了,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

  三战三捷。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他都为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战友们都说:他一直任劳任怨,

  只要为了党、为了人民,他从无怨言!

  毛泽东也亲笔为他书写题词: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习仲勋(左三)与彭德怀

  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没有,

  停止为党、为人民服务。

    

  他以敏锐的眼光,

  最早关注到了中国疆藏问题。

  当时青海大小叛乱很多,形势复杂,

  他提出:

  一切工作都要在民族团结基础上,

  采取“稳进慎重”方针进行。

  而在处理民族问题时,

  他的方法是相互尊重,平等以待。

  争取各民族上层人士,

  争取宗教方面人士,

  然后去发动,不可颠倒过来。

  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新思路,

  为稳定西北开发西北,

  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他成功争取了,

  青海昂拉部落第十二代千户,

  项谦归顺中央政府,

  此后再未反叛。

  毛泽东对他是赞不绝口:

  “仲勋,你真厉害,

  诸葛亮七擒孟获,

  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他还是一个优秀的文艺领导者,

  他主持制定了:

  整顿提高、重点发展、

  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16字方针,

  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

  他认为,作家进城几年不出作品,

  作家有责任,但是党的领导也有责任,

  领导应给文艺工作者,

  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

  有些作品不是基本立场观点上的错误,

  不能完全否定,

  即便是立场观点上的问题,

  也要耐心帮助,

  而不是乱上纲上线,扣大帽子。

  之后,他历任:

  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

  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等中央要职。

  参与了国家重大方针、

  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他还与党外人士建立了良好关系,

  他与张治中的交往,被人们称为,

  是“党与非党交往的典范”。

  他和十世班禅大师的友谊深厚,

  当他到广东工作时,

  班禅立即就跑到广东休养,

  两人一见面,班禅就对他说:

  “我是奔着您来的啊!”

  他的政治生涯可谓一片辉煌,

  然而他之后的命运却天翻地覆,

  运动来了,他的苦难也随之而来!

  1962年,他遭康生诬陷,

  3年后,被下放到,

  洛阳矿山机械厂当副厂长,

  从副总理到副厂长,

  这样的人生落差换谁都受不了,

  而他毫不沮丧,坦然面对,

  每天上午劳动,下午读书看报,

  晚饭后就走到苹果园里,和工人们聊天。

  可那些人还是不肯放过他,

  轰轰烈烈的文革来袭,

  他再次受到残酷迫害!

  他对这运动感到困惑不解,

  当看到红卫兵到处“打砸抢烧”时,

  他更是感到气愤,

  身边人都劝他别管,可他非要管,

  他说:我不怕!他们不讲道理呀,

  我这一辈子没有见过,

  这样把国家财产拿出来烧的。

  可他很快就自身难保,1967年,

  他被强行揪到西安关押、批斗。

  看一个人的品质和为人处世,

  不是看他,

  洋洋得意时有多少人围着他,

  而是看他落魄不堪时,

  还有多少人肯站出来帮他!

  陕西省原省长赵伯平,

  在八届十中全会西北组会议上,

  坚持认为“仲勋是个好同志”,

  结果因此遭到株连,

  可赵伯平还是坚持不批斗他,不表态。

  当造反派把他拉到操场批斗时,

  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全都赶来了,

  台下足足有数千人,

  他们都觉得他是个大英雄。

  那天十分闷热,

  他快被毒辣的太阳晒晕了,

  看到他不停地流汗水,

  有位乡亲跑到台上就给他打伞,

  斥责那些批斗他的人:你们喊什么?

  大家都记得不,1962年闹春荒时,

  要不是他说了话,

  让老百姓到陕北驮粮,

  给关中道几个县调拨救济粮,

  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哩!

  就这样在群众们的斥责下,

  批斗会不得不草草收场了。

  毛泽东(右一)、刘少奇(右二)、朱德(右四)、周恩来(右六)、陈云(右八)、郭沫若(右七)、习仲勋(右三)、周扬(右五)

  当时周恩来处境也不好,

  但还是亲自接见西安造反派代表,

  并批评道:“我都不知道,

  你们为什么随便把习仲勋抓到西安! 

  你们抓住一个习仲勋,

  以为如获至宝,那是一个刺猬。 ”

  就这样1968年,他又被接回了北京,

  但回北京并不意味着他的苦难结束,

  而是就此开始了,

  长达8年的漫长监禁岁月!

  习仲勋与两个儿子,左:近平,右:远平

  他被监禁在北新桥交通干校,

  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房间里,

  与世隔绝。

  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依然有着非凡的意志。

  他在小房间里,

  坚持每天两次特殊散步:

  一圈一圈转圈子,

  从1开始,转一圈数一下,

  转到10000圈,

  然后倒着数,从10000转到1。

  他说他锻炼身体,是相信党,

  相信自己会有一个正确的结论,

  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还能出去做贡献。

  1972年,经周恩来特别批示,

  他和家人在分别7年后,终于相见,

  他老泪纵横,7年光阴,

  他居然已经分不清两个亲生儿子,

  谁是近平,谁是远平。

  后排右起:近平、远平。

  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他才终于得到彻底平反,

  而他蒙冤,被迫害的时间,

  竟长达16年之久!

  而更让人敬佩的是,平反后,

  他从不多谈过去遭受的迫害,

  只是满怀热情地又投入到工作中。

  改革开放时期,

  他离开北京,主政南粤,

  带领广东“杀出一条血路”!

  他刚到广东时,

  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

  不仅要解决文革遗留问题,

  “逃港潮”问题,还得推行新的政策。

  为尽快让广东人民过上好日子,

  他是夜以继日,拼了命地工作,

  每天都是凌晨后才休息,

  到了夏天,

  他又冒着酷暑一连跑了23个县。

  他想把失去的16年时光夺回来!

  1979年4月,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他,

  到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

  是他率先向邓小平建议,

  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

  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

  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

  为全国摸索出一点经验。

  邓小平同意了,对他说:

  “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

  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

  杀出一条血路来!”

  之后,在他带领下,

  广东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和排头兵,

  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提供了最宝贵的经验。

  70年代的深圳,还叫做宝安县。这里是广东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晚年回到北京,

  他还是不分日夜地工作,

  参与了一系列,

  重大决策的研究、制定,

  处理了许多重大、复杂的疑难问题

  ……

  1993年后,

  他不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

  他曾说:“现在我退居二线了,

  就要在深圳住下去,

  在深圳恢复我的健康。

  深圳是我的家,

  我要看着深圳发展。”

  2001年,已经88岁高龄的他,

  身体状况不好,家人为他举办生日,

  习家三代人都欢聚一堂为他祝寿,

  然而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近平缺席了。

  他太忙无法来,

  但他深情地写了封长信给父亲,

  信中这样写道:

  “自我呱呱落地以来,

  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

  对父母的认知,

  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

  从父亲这里,

  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

  一是学父亲做人,

  为人坦诚、忠厚,

  一辈子没有整过人,

  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

  二是学父亲做事,

  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我辈于父亲相比,实觉汗颜。

  父亲从不居功,从不张扬,

  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

  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

  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

  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

  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

  还是极左路线时期,

  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

  心中始终有明灯,

  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

  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您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

  热爱家乡父老,

  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

  您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

  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

  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

  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

  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

  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

  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

  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

  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

  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听完儿子的信,他欣慰极了,

  他对家人和亲朋好友们说:

  儿子就该以工作为重,

  以国家大事为重,

  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2002年5月24日,

  习仲勋因病医治无效,

  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

  他对子女说的话只有一句:

  “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

  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

  他用一生,身体力行,

  教诲儿女们,

  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不灭的革命精神,

  他优秀的革命家风,

  他为子女留下的宝贵财富,

  为中国,为所有中国人民,

  所做的一切,

  都值得我们深深的敬仰!

  光荣一生,亦清平一生,

  英雄一世,亦坎坷一生!

  2018年5月24日,

  习仲勋逝世16周年祭!

  视频:习仲勋之国事春秋

  根在故乡

  倾听游子的心声

  女人芳华

  女人的味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