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话,何为空
佛教《心经》里有一句名言:“照见五蕴皆空”。这充满阐述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因果关系的哲理慧典,有多种的解释。有佛教内部人士的解释,有社会上专家学者和贤达人士的解释,大家都从自身的经历和生活的环境上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以求利益大众。
《心经》里说:人们很容易把生活中的烦恼、压力、焦虑……的问题当成生命里的“主人翁”了,压力山大成为引领生命力的发展的方向了,人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上却活得越来越痛苦。这才有了佛学专门讲解生命发展的因果关系和规律的学说,成为了一种大学问。
“照见五蕴皆空” 的因果规律是从生命的本源上来解决人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生命的本性,我们可以用“镜子”来比喻;现象变化的“物”,我们可以用“镜中影”来比喻。本性这个“生命镜”本身所具有的照见功能作用力,他能显“物”本身却空无一物的“本性”的属性作用力———“无心”的“道”自化的生化力。人“照镜子”,镜子中即会显影的自然而然的反映(外在是内在的反映的“无中生有”的规律),镜子中并没有增加一物,“人”并没有添加到镜子中去,镜子还是镜子,人还是人的相互独立存在,又有关联的关系。即生命的独立性、局限性、不可替代性等等“性空”的“照见五蕴皆空”。“空”是指生命的独立性、局限性、不可替代性、平衡性……因果互化性的“无为自化”的生化力。也就是生命力———“道”。
“空”是生命本源里的“道”的“无中生有”的发展规律和因果互化的对应的关系,这种因果关系用在生活的当中是指心与境的对应的关系。外境是人的内心的反映、“照镜子”的互为因果的互相转化的关系。即,心即是境;境即是心的物化反应。
简而言之,因果是阴阳互化的、互变的对立、统一的互为因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