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日晒or室内萎凋,白茶工艺难懂?老茶师教你一眼分清!
点击蓝色关注小陈茶事,置顶公众号,谢谢↓
早晨起来,阳光灿烂。
透过树叶的隙缝看上去,阳光像小精灵一般筛下来。
本想来几张自拍,奈何手上提着沉甸甸的礼品,母上大人安排村姑陈去给她的同学和闺蜜们送粽子和茶,细胳膊都要被绳子勒断了。
这种阳光,照在身上,没有丝丝热度,在微风里行走,长裙翻飞,充分享受福州初夏难得的凉意。
小区里的老伊姆们说,这种天气,一看就是台风要来了。
刚到闺蜜的茶室,坐下来,就听到她们在讨论一款荒野小土茶,是室内萎凋的还是纯日晒的。
哇,一个月不见,这帮小姑娘们,都研究到如此深入的层面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于是本村姑八卦地凑上去,看她们讨论得如此起劲的一款茶,到底长什么样。
触眼所及的是一茶则黑乎乎的茶,说是荒野茶,福鼎的小菜茶,一种土生土长的土茶,从宋朝时便生长于太姥山的“茶树活化石”。
叶片是窄窄的,细小的,但奇怪的是芽头非常非常少,而且叶片的颜色也很花杂——有浅绿色、有深绿色、有墨绿色、有砖红色、还有黑褐色.......就像开了个杂货铺子。
完全不像今年村姑陈在福鼎某深山老林里淘到的一款荒野小土茶。
村姑陈掏出手机,给她们看自己淘的菜茶的照片。有饱满的芽头,细密的白毫,雀舌般的细瘦萼叶,颜色是均匀的嫩绿色。看着就特别舒服。
闺蜜说,哎,还是你这个茶看起来舒服,顺眼。
得意了一番之后,开始给她们分享,为什么她们看到的茶,颜色花杂,绿黄红色都有,像个调色盘;而我挑的茶,颜色均匀,芽头饱满,白毫密集。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工艺。
也就是起先她们讨论的纯日晒和室内萎凋。
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这篇文章的素材。
《新手入门学白茶系列》第 16篇文章,将用村姑陈从福鼎制茶师手上学来的秘诀,分享给看官们,如何一眼就能看出白茶的工艺——是纯日晒,还是室内萎凋。
名词解释纯日晒:又叫(日光萎凋),是指从采摘、到摊晾、到萎凋,整个加工期都在日光照耀下进行的白茶加工工艺。
纯日晒的白茶,费工艺,费人手,费时间,费场地,认天气,养分保留充足,口感纯正,汤水稠滑,是白茶中的极品,产量不高,价格贵。
室内萎凋:是指从采摘结束之后,茶叶就一直存放于室内,利用萎凋槽或者萎凋房,用机器加温和机器制造的风,使白茶脱水的一种白茶加工工艺。
而室内萎凋的白茶,对场地要求低,对天气要求低,不费人手,不费心思,养分有一定的损耗,口感清爽度差一等,汤水欠稠滑,是比纯日晒次一等的白茶,产量极大,价格相对便宜。
如何区别纯日晒和室内萎凋要区别纯日晒(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初中的生物知识学得扎实,那肯定一眼就能看破。
当然,如果你的生物学得很差,或者直接还给了初中老师,也没关系,村姑陈在这里再分享一次。
我们学过生物学,都知道,叶子会呈现出绿色,是因为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含量高,叶子的绿色就深。叶绿素含量少,叶子的绿色就浅。
而叶绿素这个家伙,它是会变化的。
遇热,它会分解。遇阳光,它也会分解。遇氧气,它照样分解。
叶绿素它呆在植物的细胞器里,这个细胞器,叫做叶绿体。
叶绿体就像是叶绿素的家,当然,在这个家里,除了住着叶绿素,还住着叶黄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
当叶绿素过度受热,它就会过度分解,生成新的物质。
同时,当它分解了,它的含量就变低了,叶子的绿色就会变淡。此时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就显现出来,让叶子呈现出黄色、红色、橙色等。
掌握了上述叶绿素变化的知识,我们就可以理解茶叶当中颜色的渐进式变化过程了:
从采摘、到纯日晒(日光萎凋)、到烘干,茶叶颜色的正常变化轨迹是——叶绿素含量正常(深绿)、叶绿素含量减少叶黄素增加(绿)、叶绿素含量加速减少叶黄素成倍增加(竹青绿)。
从深绿、到绿、到竹青绿,这种颜色的过渡,是正常的,是自然的。
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村姑陈在山淘到的荒野小土茶那种绿,绿得顺眼,绿得均匀。
这是纯日晒(日光萎凋)环境下,自然受热,接受自然均匀光照后的结果。
那为什么闺蜜们看到的荒野菜茶的颜色,十分花杂,黄绿红都有呢?
因为它不是日光萎凋的产物,它是室内萎凋环境下,做出来的白茶。
前文提到过室内萎凋的原理,要实现室内萎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萎凋槽,让茶叶铺在萎凋槽内底下用鼓风机,模拟自然风,模拟自然温度,给茶叶加温,给茶叶吹风,让它脱水,实现萎凋。
而这种非自然的萎凋方式,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温度太高,比如温度太低,比如风太大,比如风太小,比如茶叶堆积不均匀,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当人不能精确地控制和调整这台机器的时候,茶叶的颜色呈现出花杂的黄绿红色,就解释得通了。
温度太高了,叶绿素过度分解,叶黄素显现出来,茶叶呈现黄褐色。
堆得太厚了,散热慢,发酵快,叶绿素大量分解,茶褐素大量生成,茶叶呈现砖红色。
堆得太厚了,温度正好,但风力不够,叶绿素分解慢,但水分散发慢,茶叶呈现深墨绿色。
总之,不是自然光照,不是自然风吹,茶叶就会呈现出不均匀的,不自然的颜色。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有无缘无故的恨。
茶叶的颜色也一样。
你认真待它,认真晒茶、制茶,茶叶就会呈现出正常的色泽,均匀的色泽,明亮的色泽。
反之,你马虎待它,粗心制茶,偷懒制茶,管它天气好不好,一律扔到萎凋槽里,让它渥堆重发酵,让它过度受热,让它过度氧化,不仅过度散失了菜叶中的养分,还让茶叶的鲜爽度降低,口感变差,汤水也不清甜稠滑,相反地,产生涩叶的机率还大大增加。
茶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如何做,它便如何体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愿所有的茶人,都能认真、用心,制好每一款茶,不辜负茶与自己的这一场邂逅与缘分。
愿所有的茶商,都能认真淘茶,用心找好茶,努力提高鉴茶水平,不要人云亦云,浪费自己的网络影响力,去推广一些品质不过关的庸茶。
好茶是好茶师的通行证,庸茶是庸茶商的墓志铭。
2018年,《新手入门学白茶系列》的原创文章
- END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作者 | 村姑陈
买盖碗,考虑了材质,顾及了厚薄,为何依然烫手?
具备这六个特征的白茶,再便宜都不要买!
新白茶的上市顺序,看过才不会踩坑里!
掌握这四点,简单分清荒野茶园与抛荒茶园!
如何在外观上识别新白茶和老白茶?
购买白茶前奏曲:如何简单识别白茶的干度?
初入门的白茶新人,如何选择第一杯茶很重要!
白茶气味篇:新白茶、老白茶不应该出现的臭味!
白茶气味篇:新白茶、老白茶应该出现的香味!
90%的女性学习泡茶,时常忽视一个重要问题!
品鉴白茶,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初入白茶之门,该喝寿眉、牡丹还是银针?
高山茶,半山茶,平地茶,该如何选择?
初识只觉老茶好,深交方知新茶淳!
请查收,一份写给新手的白茶学习秘笈!
白茶界永恒的困惑——散茶好还是饼茶好?
......
文章为小陈茶事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长按二维码,关注小陈茶事↓
小陈茶事.2018高山一级白牡丹这款2018高山一级白牡丹,生长于牡丹王之后,清明牡丹之前,它的第一冲,带着牡丹王的晶莹汤感,第三冲起花香渐浓锋芒毕露,既得了牡丹王的韵,又得了牡丹的香,是承上启下间,大自然赐予我们不可忽略的一个好作品。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太姥高山白牡丹的一天(现场直播)!
点击阅读原文,将2018高山一级白牡丹带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