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欲子女终相报 此生无悔尽白头 ——《目送》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不欲子女终相报 此生无悔尽白头 ——《目送》有感

2018-06-16 20:34:39 作者:蝴蝶为你朗读 来源:蝴蝶为你朗读 阅读:载入中…

不欲子女终相报 此生无悔尽白头 ——《目送》有感

  2018/6/16

  蝴蝶为你朗读,让声音插上情感翅膀

  《目送》是一部书写家庭伦理亲情散文集,全书的73篇散文分别描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牵挂兄弟的携手同行。

  龙应台开篇写道:“华安上小学的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果子”“我看着他瘦小身影消失在门里”。刀刻般的记忆诉说着龙应台对孩子心地不舍与期待

  有人说如龙应台般刀光剑影女子,竟也有水波般绵软如微风拂过麦田文字。而在我看来,这样的绵软,不过表达的是为人父母心底荡漾的柔情

  作为子女,我们总是傍依着这份柔情和大爱恣意追寻梦想,却从不自觉曾经留下多少背影自己的父母。或许直到有一天,像我一样,骤然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才会在模糊视线里停下来,发现,他才是一直支持前行力量

  父亲离世的那段日子,我把这本《目送》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我反反复复品读这本“生死笔记”的每一篇章,合着书中文字,任凭情感奔流释放,任凭回忆奔涌来袭。

  1989年7月7日,我在清晨的瓢泼大雨中迎来了我的高考, 留给父亲的是16岁的我桀骜难驯的背影。

  在我求学生涯的11年里,总觉得父亲对我的关爱不及他的学生。我仍然记得父亲在他两个学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时欣喜若狂表情,我也记得,父亲从微薄的家庭收入中挤出钱带着班上的孩子去北京艺考,学生成为当年北京广播学院在河南地区录取的唯一考生,而他却给也打算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我兜头一瓢冷水。我断然拒绝了父亲的送考,一头扎进瓢泼大雨执拗地出发了。而我的父亲只得一路偷偷尾随,循着我的背影,不敢半分打扰,看到我平安抵达考点,悄然离去。四年后,大学毕业的我投笔从戎,这次父亲想送我参军,我没有拒绝,但是我知道,当我身后军事管理区那扇洞开的小门姗姗而合的时候,我的心满是跳脱的喜悦,而我的父亲一定又是在门口目送着我的背影,又怔怔地站了许久。

  龙应台写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2013年,我调来广州工作需要更高的综合能力,5年来,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然而爸爸最常说的就是让我安心工作,照顾家庭,不必牵挂,他说咱家的亲情不是体现在时时欢聚中,他以为我并不知道,我每一次从家返回广州,他都会坚持着蹒跚的脚步送我到楼下,挥动着手掌直到我消失在小区的尽头。

  “人生本来就是旅程。我们只好相信蜡烛烧完了,烛光,在我们心里,陪着我们,继续旅程”。

  我和父亲的对话永远定格在了2018年元旦。

  那是新年的第一天,爸爸发来短信祝我新年快乐同时向我道歉,为阻止我当年去外地的求学之路,这一天距离我的高考已然过去28年,不知这歉疚在他心里埋藏了多少时日,而今时今日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这样回复父亲:“爸爸,你多虑了,我现在也为人父母,理解你的苦心,你和妈妈养育成长,我要用一生感谢你们!报答你们!爱你们!”10天之后,我和爸爸天人永隔。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支沉重巨大抽屉缓慢往前滑行。没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他是我的父亲,作为教师,没有给我传授过一堂课的知识,然而,作为父亲,他让我明白跌倒时,如何保持勇敢低谷时,如何坚守决定,他教会我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况都可以情满于山,意溢于海。他给予我无限地滋养,却从不索取回报

  我和父亲的人生在我对他的最后一次目送中更迭成了一部笔记,不是渐行渐远,而是“在一条我们看不见的路上”继续着永远地陪伴。不欲子女终相报,此生无悔尽白头。这,是父亲的人生,也终将成为我的人生。

  作者 毛英南 文青,爱好朗读。

  编辑时光匆匆、轻舞飞扬

  管家盛宴浮云

  音审:谛听

  投稿:739255591@qq.com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蝴蝶为你朗读”

  蝴蝶学习群正在招募,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