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黄小平小品文有关介绍和评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黄小平小品文有关介绍和评论

2018-06-20 21:54:29 作者:黄小平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黄小平小品文有关介绍和评论

  黄小平小品有关介绍评论

  一、天天美文首页

  每天滚动播出:中国小品文大王——黄小平入驻“天天美文网”!

  二、2015年第7期《创新作文》摘录:

  黄小平,江西新余市作家协会主席,长期致力于小品文创作,被天天美文网、《杂文报》媒体报道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

  三、2016年第2期《时代青年》悦读)摘录:

  作家黄小平长期致力于小品文创作,有“中国小品文大王”之称。其文章取材生活寓意深长,励志耐品。

  四、2016年第7期《人生十六七》摘录:

  黄小平的文章以短小常见文字不多却包含了深刻哲理,给人带来心灵慰藉启迪。他的文章常被作为素材引入作文,并被《读者》《意林》报刊转载。故事短小,所以方便记忆,而道理深刻,更能说明问题

  五、2015年第7期、第8期《创新作文(初中版)连载:

  李弗不先生所写的“小素材,多积累灵活用,写佳文——黄小平小品文素材多维解读”

  六、2014年第8期《教育文汇》发表

  李弗不先生所写的“尺水兴波——读黄小平小品文”评论。

  七、黄小平小品文《哲学家思考》分别选录全国技工院校规划教材语文课本、全国高级技工学校公共课教材《语文》课本和全国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通用教材《语文》课本;《生存之道》选录高一语文课本(粤教版)同步练习阅读课文

  八、《新余日报》2010年12月16日报道:

  新余市作协举办黄小平作品研讨会

  12月12日,黄小平作品研讨会在分宜古北文化桔园举行。江西省作协副主席褚兢、李小军,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谭》主编江子及本市作家文友共30余人参加研讨会。

  现供职于市委组织部的黄小平长期致力于小品文创作,目前出版人生宝典》《人生哲理枕边书》《感悟》等五部文集,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等全国上百家报刊转载3000多篇次,作品入选《最受欢迎名家哲理美文排行榜》《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最受小学生喜爱的100篇童话》等多种文选文集,多篇作品被相关网站选录进《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

  研讨会认为,黄小平找到了最合适手艺,并把活儿干得如此漂亮,成为全省小品文作家群非常优秀代表性作家之一,成为新余乃至全省全国文学界的一个品牌。黄小平的小品文站在生活细处低处仰视人生人性和灵魂的高处,融合寓言、故事、诗歌特性,文风雅致细致考究干净凝练,微言大义,充满生活的草根气息和人生的烟火气息,充满音乐节奏感,充满知性和诗性,贯穿着爱、乐观、进取、顽强主题,闪烁着心灵和智慧火花有益职场心理建设,有益于当代人的精神建设,具有醒世警世的作用,给人以精神滋养思想启迪。作家们与他共勉:不断突破,勇于创新,以更高的文学追求文本追求,写出推向极致、具有人生深义大义、独树一帜的作品。

  九、2014年5月16日《杂文报》发表:

  水能流向天空

  湖北 邵火焰

  前不久,被誉为“中国小品文大王”的青年作家黄小平,应邀到湖南韶山一所中学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心态成功

  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黄小平结合很多名人成功的案例旁征博引分析了心态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他告诉同学们,假如心态是水,那么成功一定是鱼;假如心态是根,那么成功一定是叶;假如心态是母,那么成功一定是子。

  在最后的一个互动环节中,黄小平问了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水能流向天空吗?”

  很多同学不假思索地一起回答:“不能!”

  黄小平追问:“请你们说说原因!”

  很多同学举起了手。黄小平把话筒递给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女生说:“这位同学,请你说说看!”

  这位女同学站了起来接过话筒说:“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

  黄小平笑着问:“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

  这位女同学说:“水是不能直接流向天空的,那是水变成了气态后蒸发到了天空的。”

  黄小平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说:“你说得很对,水的确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一种气态时,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黄小平扫视了全场一圈后问同学们,“大家说对吗?”

  同学们一起响亮地回答:“对!”

  最后,黄小平说:“当我们无法改变一种环境,无法改变一种自然的限定,我们可以像水一样,去改变自己,去改变自己的心态,成为一种流向天空的‘水’,创造一种令人惊叹的成功的奇迹。”

  台下掌声如雷。

  (载2014年5月16日《杂文报》)

  十、《学苑新报•语文天地》2013-2014学年度第17-26期在“作家谈创作”专栏中推出黄小平作品和创作谈:

  【作家简介

  黄小平,新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文集6部。在《新民晚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500多篇,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等近200家文摘报刊转载3000多篇次,同时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多篇作品被《思维与智慧》、《少年文摘》、《课外阅读》等报刊为卷首语刊发,多篇作品被选录进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为《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签约作家。

  【作品展示

  生活角落的人生智慧

  文/黄小平

  另一种粮食

  朋友画了一幅画:一只鸟巢,里面有4只小鸟,巢外的一只母鸟正向它们飞来,小鸟们齐刷刷地张开着小嘴。

  朋友问,这些小鸟张开小嘴想要干什么呢?

  想要母鸟喂它们食物。我说。而朋友说,他的画所表达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哪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问。

  小鸟张开小嘴,是想要母鸟吻它们,对生命来说,无论是鸟还是人,爱是另一种粮食,有时甚至是一种更重要的粮食。朋友说。

  坏了的时钟也有对的时间

  我曾在一家公司总经理。但我识人,总是过于偏激,对那些在工作出现错误下属,总喜欢棍子打死,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

  一段时间我家的挂钟坏了,一直搁在墙上,没有拿去修理,指针一动不动地停在2点15分那个位置

  一次,父亲见我回家,自顾自地说:“别说,这坏了的挂钟,也有对的时间。”

  “这挂钟一直坏着,连时针都不走了,怎么会有对的时间呢?”我说。

  “至少,它一天有两次对的时间,就是白天和晚上2点15分这个时间,这挂钟所指示的时间是对的。”父亲说,“一只看似彻底坏掉的时钟,一天也有两次正确的时间,何况一个犯错的人呢?”

  父亲的话,让我开始对自己的所为反思起来。

  看不到鱼钩的鱼

  朋友爱好钓鱼,一次,我跟他一同前往。来到湖边,朋友准备好钓鱼的工具,见他把一段饵料套在鱼钩上,可只套住鱼钩的一半,另一半鱼钩却露在外面,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

  “鱼钩露在饵料的外面,鱼不会发现鱼钩吗?”我不解地问。

  “有了饵料,鱼钩再显眼,鱼也是看不见的。”朋友说。

  果然,不一会儿,朋友就钓上了一条鱼。吞钓的鱼,在岸上蹦跳着、挣扎着。

  看到诱饵,而看不到眼前灾难的,又何止是这些可怜的鱼呢?

  【谈写论作】

  万有引力早就存在,早就存在万物之间,可直到一个苹果落到牛顿头上,才触发了牛顿的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产生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灵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发现。苹果曾落到过很多人的头上,为什么只有牛顿触发了灵感、产生了灵感、捕捉了灵感呢?

  同学们写作文,总是苦于没有灵感,无从下笔。那么,什么是灵感呢?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呢?又如何去捕捉呢?所谓灵感,是人们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相互碰撞产生的美丽火花,是人们思维活动从量变到质变产生出来的高度创造力

  结合写作《生活角落的人生智慧》,谈一谈我写作过程中是怎样触发灵感、捕捉灵感的?

  灵感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灵感产生的源泉,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在生活细微的角落,捕捉到若隐若现的灵感。我们都见过钓鱼或有钓鱼的亲身经历。一次,我看朋友将鱼饵套在鱼钩上时,并没有将鱼钩全部套住,而是露出一截在外面,鱼钩在阳光下闪着光。当时我想,这怎么能钓到鱼呢?难道鱼是瞎子吗,看不到明晃晃的鱼钩吗?继而,我又转念一想,对于鱼来说,它的眼里只有鱼饵,是鱼的贪婪,让鱼忘乎所以视而不见生活中的这只鱼钩,触发了我的写作灵感,于是就有了这篇《看不到鱼钩的鱼》。

  灵感源于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就是积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积累、思想的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妙笔生花。读书,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爱做笔记,见书中每每有闪光的思想、深邃的智慧,就忍不住记录下来。一次,我翻阅笔记,其中有一道智力测验题:一只停了的时钟,一天有几次对的时间。答案是2次。一只坏了的时钟竟然也有对的时间,一丝思想的火花闪过我的脑际,我不由联想到那些犯过错的人,难道他们就一无是处吗?于是便构思创作了《坏了的时钟也有对的时间》。

  灵感离不开一颗敏感的心。小孩常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就是因为小孩有一颗敏感的好奇心。记得小时候,我家的房梁上有一只燕巢,每次母燕飞回来时,巢里的雏燕都会争着张开嘴,有好多次,我发现母燕的嘴里并没衔着食物,可雏燕们同样张着嘴。这一幕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幅类似的画,画下的标题是《吻》。这时,我的思维好像一下接通了电流,灵光一闪:雏燕们张开嘴,不是出于进食,而是为了吻,为了爱,为了另一种粮食,精神的粮食。于是,写下了《另一种粮食》。

  当一只苹果落在你的头上时,千万不要去诅咒它,也许,它正是触发你灵感的精灵天使。(摘自《学苑新报•语文天地》2013-2014学年度第17-26期)

  十一、《新余日报》2014年1月10日摘录:

  小品文,大世界,真人

  ——读黄小平先生的博文有感

  ●刘杰锋

  1

  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发现了黄小平先生的博文。一读,眼睛一亮,怦然心动,如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一样,我心旷神怡爱不释手

  于是赶紧下载,做成课件推荐学生看。和我一样,同学们对黄先生的文章,都表现浓厚的阅读兴趣,天天读,天天摘录,成了习惯,也成了期盼

  学生说,黄小平的文章短小精悍发人深省,充满哲理,给人启迪。

  而我想说,黄先生的文章,常读常新,越品越有味道,如芳香的茶,似绵柔的酒,更像鲜美爽口的营养快线。

  2

  黄先生的文章,确实能够给人“营养”。

  一位朋友爱旅游,常迷路,为什么呢?黄先生在《迷路和歧路》中这样分析:“因为歧路上有迷人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走着、走着,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旅游之路是这样,求学之路、恋爱之路、事业之路、人生之路不也是这样吗?

  借事说理,如果你读懂了其中的道理,就吸收了一份思想的营养。

  3

  风,你见过;树叶,你也见过。但同一棵树,有的树叶会落,有的树叶仍在长,你思考过原因吗?

  黄先生在《风中的智慧》中这样写道:

  “树叶都是被风吹落的吗?”我问母亲

  “孩子,树叶不全是被风吹落的。有些树叶,即使不刮风,也会自动脱落的。”母亲说。

  “没有风,树叶怎么会自动落下呢?”我不解地问。

  “因为这些树叶自己放弃了自己。世上最无可救药的,就是放弃了自己。”母亲说。

  托物寓意,如果你读懂了其中的寓意,我想你的人生信念从此不会“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是一种精神的营养。

  4

  吃鱼时,你可能有过鱼刺咔喉的经历,难受吗?

  摘花时,你可能有过花刺扎手的经历,疼痛吗?

  黄先生这样思考:

  一根刺,哪怕是再小的刺,一旦扎进人的身体,就胀痛难忍。所以,一根刺的命运,最后总是被人无情地拔除。

  一个人,当不被人接纳和欢迎,不要一味地去责怨别人,更要好好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尖刻如刺,扎进了别人的心里?

  如果不想成为一根被人厌恶、被人痛恨、被人无情拔除的刺,那请慎重自己的言行。

  逆向思维,如果你读懂了“不要做伤害别人的‘刺’”这句话,你收获的将是一份智慧的营养。

  5

  读黄先生的文章,你会发现,作品里面有很多小动物、小植物、小景色、小角色。不信,看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窥斑见豹:

  《细沙与陷阱》《肚子里长不出苹果树》《看到尘埃里的星星》《一滴水与一粒沙》《逆行的鱼与顺流的叶》《旧房里的一窝燕子》《拿不走的金子》《害死斑马的斑纹》……

  最为奇特的是《成功语录》这篇短文,诸如鸟巢、火柴、茶叶、昙花等这样的小角色,竟然有26个之多!

  角色小,不等于容量小、主题小、道理小;相反,黄先生的文章,你可以从中读出大的思想、大的胸怀、大的境界。

  在《忍着不睡》中,你可以从一个很普通的陌生人中感受到人性的高尚与伟大。

  在《彩虹的美》中,你可以从一道很纤细的彩虹中重新认识障碍的力量、挫折的意义。

  在《两种不同的成熟》中,你可以两枚很常见的果子中进一步思考什么是成熟,成熟既有雅俗之分,也有高下之别。

  在《成功语录》中,你可以从26个很平凡的事物中真正理解什么是成功,它不是“五子登科”,不是“一夜走红”,不是“傍大款”,不是“土豪”,更不是“神马都是浮云”。

  ……

  以小见大,如果你读出了其中的蓝图、方向、道路,如果你读懂了其中的人格、心灵、世界,那么你收获的将是一份生活的营养、成长的营养、幸福的营养。

  6

  其实,黄先生关注的,不只是生活中的“小”,还有自然界中的“大”。

  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呢?黄先生的思考就很大气:

  “上帝把地球造成圆的,是以此来告诉人们,地球是圆的,所以无论在哪里,都不是尽头,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是绝境,都还会有路可走。”

  大气,在于能够看到遥远的未来;大气,在于可以从绝境中看到希望。

  更大气的,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的,是这样一篇《太阳每一天都是“晴”的》。

  文章这样写道:

  在飞机上,学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问老师,为什么下面的大地下着雨,而上面的天空却是一片晴朗呢?老师说,其实,太阳每一天都是“晴”的,都是阳光灿烂,光辉普照,不管大地是刮风下雨,还是电闪雷鸣,都无法影响太阳的晴朗,都无法影响太阳放射出生命的光芒。

  在人生的旅途中,也会遇到风风雨雨,但只要我们的心,保持像太阳一样,每天都是“晴”的,我们就能拥有一片永远的晴空。老师说。

  读这样的文章,我想到了苏轼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啊,我们一直认为,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从来 没有想到,我们一直“匍匐”在云层之下,而太阳的光辉亘古不变地普照大地。

  跳出庐山看庐山,自然会豁然开朗:高度决定境界,宠辱不惊做自己。

  7

  作为读者,我也有困惑的时候

  “黄小平,出版文集5部,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思维与智慧》等上百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0余篇,作品被《青年文摘》、《读者》、《意林》等全国数百家报刊转载3000多篇次。”

  这是黄先生在博客中的“个人简介”。我在想,5部文集,1000余篇文章,这些内容各异、表达精致、思想丰富多彩的文章是怎样写出来?还有,黄先生的博文每天在更新,他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呢?

  除了勤奋和坚持,除了观察和积累,除了敏锐和智慧,我想,在黄先生的身上应该还有独特的东西。

  是什么呢?再次抚摸厚厚的《智慧人生》,再次浏览网上的3536篇博文,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黄先生对生活的热情,对“草根”的热爱,对自然的眷念,对世界的关注。

  健康的人,才能写出健康的文字。其实,世界的美丽,从来不是表象的,而是人们的心灵。

  8

  依然有困惑。

  那么多人在写小品文,为什么黄小平的小品文出类拔萃、独树一帜?怎样超过他呢?

  不要嫉妒别人的优秀,那是上苍对他勤奋笔耕的馈赠。

  不要想着超越别人的高度,齐白石大师有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如果你真的热爱文学,请耸立自己的高度。

  独特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从来都是丰富多彩的,如同黄先生的佳作一样,不是只有十篇、百篇、千篇……

  9

  文章不能白读。懂了,就要珍惜;悟了,就要出发;吸收了营养,就要努力成长。

  我告诉自己,不要辜负了先生的那些美文!(摘自《新余日报》2014年1月10日)

  十二、《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7年第7期发表:

  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与研究误区(部分摘录)

  作者:刘杰锋

  每次上课之前,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推荐一篇小品文或微视频。小品文,以推荐作家黄小平(“中国小品文大王”)的为主,因为他的文章有一个鲜明特点:篇幅短小,善于从日常的事物中发现、提炼出耐人寻味的道理。每一篇小品文,都制成课件(课件最后一页,是文章摘要),便于学生朗读和记笔记。微视频,则来源广泛,《我是演说家》《开讲啦》《焦点访谈》《品读》《名家访谈》等,都是笔者关注和剪切的对象(视频长度,都5分钟之内),看完后,请学生谈感想,训练其思维。(部分摘录。摘自《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7年第7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