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她没有精致的容颜,却是无数人心中的女神
按 | 玻璃天花板一词出现于1986年3月24日的《华尔街日报》的女性专栏当中,用来描述女性试图晋升到企业或组织高层所面临的障碍。而82岁的张弥曼,却取得了震惊整个古生物界的成就,打破了这层天花板。这一次,张女士做客《朗读者》,与董卿共同探讨一个女人该如何对待一份事业。
y 阿谷君
最近,“中国精神”一词火遍了朋友圈。
也让所有人知道了
“国家精神造就者”这个奖项。
我认为这个奖项,
颁给谁都不合适。
因为国家精神的造就,
非一朝一夕,
是我泱泱华夏数千年历史的沉淀。
同样它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
或者是一群人,
努力出来的结果。
要我说,
这个奖项应该颁给,
那些将数十年青春奉献给祖国的,
最朴实而高贵的国家造就者!
在我眼里,无论他们多老,
都是永葆青春的男神女神!
张弥曼女士便是其中之一。
最新一期的《朗读者》邀请到了她。
作为目前古生物领域的世界级专家,
张弥曼走上科研之路的方式,
远没有她的成就来得传奇。
上世纪50年代,
会选择研究地质学的女生并不多,
而张弥曼一开始,
并不是出于对地质学感兴趣才选择这个方向。
当时,充满理想主义的张弥曼
除了响应国家需要地质学人才的号召,
还有一个浪漫的原因:
“就是觉得骑着骆驼在沙漠上走多浪漫啊。”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
开始工作之后,
张弥曼每年平均有三个月要在野外考察,
经常只有她一个女性,
跟着三四十个男生一起跑。
为了方便,
张弥曼剪了短发,
一度让村里的乡亲
认不出她是男是女。
她甚至习惯了,
两三个月只靠擦头擦身度过。
岁月在她脸上,弥漫成了一道道皱纹。
下面这张照片,
是张弥曼年轻时候拍的。
干练的短发,
微微显胖的脸颊,
以及一双带笑的眼睛。
没有一点点胭脂粉饰,
没有一点点华衣配装。
相片中的张弥曼,
只有一个女人的自然和真实。
而这份真实和自然,
从她踏入科研道路起,
一晃就是六十余年。
在国内,说起中国当代女科学家,许多人都只讲得出屠呦呦女士,这还是多亏诺贝尔奖的知名度。
然而张弥曼女士这种超级大神,取得的成就足以令全中国骄傲,却没多少人认识,真是太遗憾了。
张弥曼女士自带传奇属性的简历,截取一段大家感受一下: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1996年担任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
1997年被选为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名誉会员。
2011年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6年获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
2018年被授予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 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
▲ 张弥曼(右一)与另外4位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科学家合影。
虽然对科研精益求精,
但生活上的很多细节,
张弥曼却毫不在意。
《朗读者》节目现场,张弥曼笑言:
“当时为了防止把虱子带回家,
每次回家都要把身上的毛衣、内衣,
放进锅里煮一煮。
就用煮汤的铝锅,煮了衣服以后再煮汤。”
董卿听着张女士平淡的叙述,不禁问道:
“那不是很不方便吗?”
张弥曼女士很直白地说道:
“好像也没有什么不方便。”
董卿又问:
“你不难受吗?”
她和蔼地笑了笑,
“不难受,习惯了。
节目进行到这里,
我的心情和董卿是一样的,
张女士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她像是上一代人的缩影,
就算再多的艰难困苦,
在他们的身上也压不出致命的伤痕。
可是扪心自问,
如果是我们去经历这一切,
又会怎样?
现在的女人,讲究精致。
但是大多不懂,何为精致。
有的人不惜花钱整容,
有的人苦学化妆神技,
以为外表的精致,
就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倚仗。
却不知道,
真正精致的女人,
精致在内心。
也许张弥曼女士永远不会去想,
精致的物质生活该是怎么样的。
但在她的心里,
早就活出了现代女性追求的精致。
这次登上《朗读者》的舞台,
是张女士82年来第一次尝试化妆。
甚至在国际颁奖舞台上穿的旗袍,
都是她自己亲手裁剪制作的,
甚至连裁缝都自愧不如。
在张弥曼的身上,
我看到了中华文明的“根”。
没有什么成就是可以轻易得到的。
科研的世界里,
往往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逆流。
作为古生物的研究者,
张女士要将2.8厘米的化石样本,
切成540多片。
每一片,
甚至要比头发丝还细。
并且每一个切片,
都要在显微镜下,
精密地绘制出一张图。
她的工作,
看似繁琐乏味,
却是精致到了骨子里。
对于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来说,
这些工作仅仅只是日常罢了。
最大的挑战,
是当你孤身一人,
面对业内权威时。
上世纪80年初,
正在瑞典进修的张弥曼,
通过复杂化石还原技术,
研究了云南曲靖杨氏鱼、奇异鱼的结构,
她大胆提出了一个
挑战当时权威学说的观点。
而这个权威,
恰好是她的导师,
两人抬头不见低头见。
当董卿问及有关挑战权威的压力时,
张女士的回答,实在让人赞叹。
在科学的大是大非上,
她宁愿尊重事实,
也不愿为了一个学位折腰。
心态之好,
三观之正,
让人拍手称赞!
▲ 听到张弥曼的回答,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用现在的话来说,
张弥曼是个很“佛系”的科研人。
张女士说:“坚持真理是科学家的准则。”
其实这同样也应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准则。
任何职业,都需要有这种崇高的操守。
无论你在社会的哪个位置,
无论是基层还是金字塔的顶端,
都需要有张女士这样的职业操守,
这份操守同样也是道德的体现,
是我们华夏数千年文明该有的价值观。
节目中,
张女士朗读了
英国作家杰拉尔德·达雷尔所写的散文——
《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
优美的文字,如同一首生命的赞歌,
听着张弥曼深情的朗读,
我似乎从她的双眸中看到了那个,
在大漠里骑着骆驼的女孩,
那个能够将枯槁的生活化为绚丽诗歌的女孩。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再精致的容颜,也难敌岁月;
再动人的身姿,也终会老去;
唯有一颗真正精致的心,才能永驻青春。
费心修容,不如澹泊修心。
女神可以不倾国倾城,但一定人格独具。
女神可以不曼妙婀娜,但一定心中有梦。
女神可以不精致动人,但一定坚韧不拔。
特别声明:文中插图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
【关于麦家陪你读书】麦家有一个长达20年的读书计划,期望能更好地带领大家一起读书。目前我们的新媒体招聘专栏作者,希望更多有才华、有观点、有态度的小伙伴加入我们。请将作品投递到 zhengwen@maitown701.com,期待遇见你。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本文作者 | 靖居士 设计 | 文旦
主编 | 花梨 图片来源 | 来源于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听读经典好书合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