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起哄甘肃跳楼少女的人们,在想些什么?
新闻大家都知道了,不提。
有起哄的,有手机直播的,有嚷嚷催姑娘快点跳的,形形色色。
看客的冷漠与变态狂欢,自然让人绝望。
但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他们怎么出现的,很刻意细细琢磨。
围观他人灾难的爱好,大致出自以下心理:
生活平淡,且有远期的不安全感,所以欣赏一下他人的灾难,寻找惊险刺激的同时,也获得“还好不是我,至少我今天活下来了,倒霉的是别人”的伪劫后余生感,可以暂时忘记远期的压力。
鼓动跳楼,大致出自缺乏同理心,确切说,缺乏情感同理心。
情感同理心强者,多善于自省、分享与交流。
反过来,被长期单一压力控制的人们,尤其是孩子,会非常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拒绝自省,抵触分享与交流。
扎堆到群体后,群体非理性发作,人便会失去社交中的道德自省,自觉暴露出人性中非理性的那一面。
比方说,如果楼下只有一两个人,他们会起哄吗?未必敢那么猖狂;但扎了堆,就变成另一回事了:
“大家都起哄了,大家都拿手机直播了,我就扎在人堆里,也没做错啥嘛!”
所以,大概可以说:
楼下起哄的看客们,长期处于单一压力之下,没有合适的自省、分享与交流——直播跳楼不算理性交流,只是扭曲狂欢。
他们有远期的不安全感,所以乐意看到别人的灾难,好解脱自己的阴影。
他们自愿扎堆,来获取狂欢的安全感,避免理性的自省。
我不是想劝大家怜悯他们:毕竟他们起哄,鼓励少女跳楼,已经不止是冷漠,而是着实做了大恶。
只是,每个邪恶的狂欢者,都多少是,被周遭压力扭曲到异化变态,才会扎堆抱团,造出那么一个扭曲的群体。
归根结底,每个扎堆起哄的看客,骨子里都藏着这么句话:“看别人倒霉,我心里就平衡了;反正我也没啥事好跟人聊的,就这么着呗!这么做是缺德,但我扎在人堆里,缺德的就是人堆,不是我了!”
所谓“嘴里那么毒,心里一定很苦”,大概就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