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才有性生活的他说:“生活一切都是玩” | 七片光(04)
好报美好生活的方法论有人说内容很好标题太俗,对不起标题太清新你会点开看吗?我希望我用心做的内容,被尽量多的人看到。七片光,片片都是高浓缩炸药,炸开你的脑洞!
1
《死亡诗社》,
一部感动了无数青少年的电影,
讲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用他那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
影响一群希望突破平庸人生的少年的故事。
这部电影里,
罗宾·威廉斯饰演的老师,
最闪亮的一句台词,
恐怕也是影史上最短小精悍的台词之一,就是:
carpe diem(拉丁语),
翻译为英语就是:
seize the day
抓住今天,
因为你的生命,你真正能够抓住的,
就是今天而已!
2
艺术家黄苗子
2012年去世,活了100岁,
是个长寿的艺术家,
他曾在生前对媒体说:
因为悔恨年少时没有好好用功,
晚年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3
安德鲁·卡内基,
美国镀金时代的钢铁大亨。
考虑上通货膨胀因素,
卡内基比当今的比尔·盖茨更加富有。
他的个人财富占当时美国GDP的4%。
他也是现代社会第一个因大手笔慈善而青史留名的亿万富翁。
可他的一位朋友记得,
在卡内基功成名就、人生过半之际,
有一次他们一起在野外散步时的情景,
在穿越沼泽时,
卡内基毫不犹豫地躺倒在石南花丛中,
仰望天空,低声背诵苏格兰短诗。
此刻的他,好像并不是那个财富帝国的主人,
他的行为倒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小男孩。
在与大自然相处的短暂平静中,
他回首失去的青春,
为自己不曾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而感到遗憾。
他对一位同行的少年说道,
如果你能把你的青春交给我,
我就把自己的金钱全数送给你。
4
张贤亮,
21岁因发表长诗《大风歌》被打为右派,
接受劳动改造,
43岁才得以平反,恢复作为人的基本权利,
这位错过了整个青春时期、40岁前不曾经历过女人的男人,
将满腔苦闷和压抑化作了文学动力,
80年代凭借《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
成为当时中国一线作家。
又因熟读《资本论》颇具经济头脑,
一手打造并成功运营了西北影视城,
——也就是周星驰《大话西游》的外景地,
他因此成为作家里的亿万富翁,
但他过着低调平静的生活,
他人生最后20年是在影视城中度过的,
足不出户,写作、练书法、养狗、四处闲逛,
当然只有一样不低调,那就是谈恋爱,
他与诸多女性复杂的情史,被传得沸沸扬扬……
仿佛是为了恶补他从前的缺失,
也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和素材
这位人生40岁才开始的男人,
谈到自己的生活时说:
我当然不知道自己会活多少岁,
我只知道今天在这喝茶挺享受的。
我不知道明天的事情,
说不定明天又来了个王小姐,
也说不定谁也不来了,我就一个人坐着。
我不管明天的事情,更不管死后的事情,
过去的事?你管它干什么,已成定局。
现在很多事情我就是玩,
写小说是玩,
管理影视城是玩,
各种社会活动也是玩,
今天跟你聊天也是玩。
对于小孩的教育也是玩,
小孩就是听其自然,听天由命,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有他的命。
关于他那被荒唐时代夺去的20年青春时光,他说,
还是不要怀有恨意的好,
“贪、嗔、痴、慢、疑”这五个东西不要有,
这样你才能快乐。
5
加藤嘉一,
一位曾留学中国的日本80后青年,
作为一名专栏作家,26岁就在中国享有不小的影响力,
他也是一位对自身、对本民族、对日本与中国及世界关系
有极大阅读能力的年轻人,
是什么塑造了他?
有一次他接受媒体采谈时谈到他的生活:
我每天看一本书,
尽量坐地铁,因为在地铁里可以看书。
我每天11点到12点上床睡觉,
4点起来,沉思一个小时,
然后去跑步,跑5-10公里,
这是我的生活原则,
即使有女人在身边,我也会保持这种生活习惯,
不管有没有女人,绝对不会妥协,
一个坚持不了你的原则的男人,
别指望有女人。
6
舒国治,
一个闲晃了快60年的台湾老头,
一个视自由为生命的作家,
写得一手好散文,
可他给人最大的印象是“流浪”。
在赚钱成为台湾社会主流意识的时期,
他选择了“不务正务”“耽误自己”,
跑到美国“闲逛”了几年,
用500美元买来的一辆破车,到处游玩,
之后回到台湾,继续过着晃荡的生活,
他没有什么钱,花甲之年还要去住青年旅馆,
背着个大包行走,应付一切场合,
也会为了稿费与编辑着急,
但他的那种自由状态
却是令那些“追逐成功”的人士所羡慕不来的,
谈到他自由的“秘诀”,他说,
人要任性,任性,任性。
普通人大多数过度压抑,
所以我才劝大家,你可以任性一点。
如今,已太少人任性了。
不任性的人,怎么能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
他随时都在妥协、随时在抑制自己,
其不快或隐忍究竟能支撑多久?
他不会时间到了叫吃饭就吃饭、叫洗澡就洗澡,
完全不倾听自己的灵魂深处叫唤。
不会睡觉睡到没自然足够便爬起来。
睡眠是任性的最佳表现,
人必须知道任性的重要。
7
汪化,
一个出生于福建闽南小乡村的女孩,
小学没毕业,15岁就外出打工,
孤身一人,在外漂泊了十多年,
租住在10㎡的地下室,和老鼠作伴;
每月拿1000块钱的工资,
省吃俭用还要给老家的父母寄钱;
30岁那年,
在看了一个介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电视节目后,
她开始拿起笔画画,
画了第一幅画后,
她惊呼道:“我是个天才!”
从此每天将工作谋生之外的所有业余时间,
用于画画。
为提高画技她还去中央工艺美院的食堂当服务员,
为的是能够有机会蹭课、学习绘画技巧
而她画的各种各样密集分布在纸上的怪异线条,
却引起了知名画家的震惊,
称“我以前没见过这样的学生”
她出了名,有人出价20万收藏她的画,
可她不卖,
因为她觉得她的画只是和人们心灵的交流,
如果加上了商业就变味了。
画画之于她的意义,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在宇宙间,我们的生命也好像只有一天
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走哪条路,
我只能埋着头,把所有的理想都画在纸上,
我也只能这样做
她没有家庭,没有事业,
在艺术中自娱自乐的汪化说,
我会一直画下去!
更多 七片光:
“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我不是”|七片光(新·01)
“男人为什么要追逐女人?因为有性欲?不是。”|七片光(新·02)
“直到丈夫老得下面软了,对妻子的那颗心才开始柔软”|七片光(新·03)
由报大人牵头的读书、写作、画画、自我探索及个人成长线上社区——“豹读会”——正在内测。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的精彩都能被看见,每个爱读书、爱写作、爱画画、热衷自我探索的人,都能找到同伴。内测阶段报名费仅99元(管一年)。有意加入者滑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