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如果可以,请你勇敢地做一个好人
今天,书单君想和你聊聊最近很火的《我不是药神》。我的感受也许并不算新奇,却是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所在。
- 1 -
《我不是药神》里有一股力量在推动着剧情往前走, 但一开始,我并没有太仔细去体会它到底是什么。
直至我看到了下面这个片段:
警方为了找到售假的源头,带走了很多持有仿制格列宁药物的白血病人。在警察局里,一位患病的老人对刑警队长曹斌说了这样一番话:
“警察领导,我求求你,别再追查印度药了行吗?四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非说它是‘假药’。那药假不假,我们能不知道吗。那药才卖五百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没赚钱。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你们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曹斌到洗手间用冷水洗了把脸,把人都放了。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会让你把心悬起来。因为编剧让你明明白白地看到了主人公的危险:一边是法律,一边是人命,这样的矛盾对立到让你看不到缓和的可能,并一直延续到结尾。
在患病老人说完那番话后,我突然明白了编剧制造这样的矛盾是为突出什么,就是那股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力量:对生命的同情,对于善的选择。
因为对生命的同情,程勇完成了从“渣男”到“药神”的转变;因为对生命的同情,铁面无私的警察曹斌心生不忍,放弃了追查药贩子;因为对生命的同情,就连假药商张长林,在受审时也死死守住了秘密。
《我不是药神》也许还不是神作,也许还配不上豆瓣9.0的高分,但你无法否认,它确实是部触动人心的好电影,散场时,我发现不少人的眼里都有泪花。
我们经常盼望着,能够有改变一个国家的电影。但这太难了,更现实的是,我们的电影能不能先改变看电影的人?
我想这就是《我不是药神》最重要的意义:它激发了观众对生命的同情,也由此激发了我们内心的善意。
当程勇即将入狱,他对曹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儿子要是问起来,告诉他,他爸不是一个坏人。”
这也是我想说的:如果可以,请你勇敢地做一个好人。
- 2 -
也许你会说:做好人有什么难的,我就是啊!
是的,我相信人的天性中本来就有善的种子。只不过,这颗种子的微光是那么容易被遮蔽。
知乎网友@王诺诺 介绍过一项著名的心理实验:20世纪80年代,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巴特森主持的“伊莱恩实验”。
实验的对象是44名心理学系的女大学生,她们每个人会单独进入一个房间,接触到一名叫伊莱恩的女子,巴特森告诉她们,伊莱恩也是来参加测试的,你们将共同完成一项有关人的抗压能力的研究。
你可能猜到了,伊莱恩是巴特森请来的“托儿”。在实验中,伊莱恩会被“随机”分配为被测试者,接受10次电击,而女大学生们则被“随机”分配为观察者。解说员告诉她们,电击的强度并不大,也就是衣服静电的两三倍。
第一次电击,伊莱恩就表现出了不适,第二次电击,她的表情显得更加痛苦异常(当然,这都是装的)。解说员询问她是怎么回事,伊莱恩回答,自己小时候受过电击,可能留下了心理创伤,所以反应过激。但她仍然表示,自己可以继续忍痛做完实验。
这时候,解说员问作为观察者的女大学生,是否愿意交换一下角色,替伊莱恩承受几下电击?
看着伊莱恩可怜的神情,大多数姑娘当即表示愿意换角色。
然而,当解说员稍微改变一下说辞:“要不你俩换换角色,你替她受几次电击?不愿意也没关系,你可以先走,我来看着她被电。”这时候,大多数女生却做出了迥异的选择:离开实验室。
尽管她们很清楚,伊莱恩会继续受折磨,而自己只是看不到而已。
你看,只要外界情境稍微有点变化,善恶真的就只是一念之间。
更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就不用再多赘述了,由它概括出的“路西法效应”提醒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住着魔鬼,大多数时候,它隐匿无形,可只要环境合适,它就会从人性最幽深处冒出,统治整个心灵。
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做个好人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容易了。
因为善很脆弱,很难靠人的本性去保持,它更多的时候关乎选择,要靠很强的自觉力,在大家都把善忘了,或者外界环境给了你可能性的时候,仍然提醒自己,保持善意。
- 3 -
然而,“好人”这个称号,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诱人。很多时候,它不仅带不来好报,还可能意味着沉重的代价。
也许你还记得,程勇第二次前往印度购药时,在烟雾缭绕的街头看到的那尊神像。
她是迦梨女神,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湿婆的妻子。
印度教中,有一个关于她的传说:
有一天,三界中出现了一个法力高强的恶魔,它每滴一滴血在地上,就会幻化出一千个同样厉害的分身去祸害人间。
迦梨女神得知后,便决心铲除这个恶魔。在决斗时,为了不让恶魔滴血分身,她便把恶魔的血吸干,进而杀死了它。
可是,得胜后的迦梨却陷入了狂暴,她不停地用脚践踏大地,世间无法安宁。
为了减轻众生的痛苦,丈夫湿婆便主动躺在地下,任由妻子践踏。所以,在印度教画像或雕塑里,如果你看到了迦梨,很可能就会发现她的脚下躺着丈夫湿婆。
一个愤怒无法自持,一个被踩在脚下无法翻身——为了救人,却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看到迦梨的神像,也成为了程勇命运的转折点。他再次做起了格列宁的代购,但这次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救那千千万万的生命。
他当然知道自己这么做的后果:赚不到钱甚至赔钱,而且,这是犯罪,被抓了要蹲几年甚至十几年大狱。
可他依然选择这样做了。卖药救人,也一己承担法律责任。
“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就是我说,做好人需要勇敢的原因。看的到风险,看不到利益的时候,选择“离开”只是一个念头的事,但选择当一个好人,去做符合自己内心道义的事,却需要莫大的勇气。
影片的结尾,长街相送,程勇坐在囚车里,恍然在人群中看见了死去的吕受益和黄毛,瞬间泪水溢出眼眶。他转过身去,嘴唇翕张,泪水挂在脸颊,仍然露出了一抹微笑。
那一刻,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他亏了钱,判了刑,但卖了药,救了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上帝对好人没有什么奖励,唯一的奖励就是,让你做一个好人,内心欣然自足。
我们并不都会面对程勇那样的艰难困境,但生活里需要你做出抉择的时候,也许并不少见。
电影《奇迹男孩》说,如果要从正确和善良中做出选择,请选择善良。
所以,如果可以,希望你永远能心怀善意,勇敢地做一个好人。
-
END
-
不知道读什么,猜你喜欢:
(自律)☞ 你的自律,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教育)☞ 阶层终将固化,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赚钱)☞ 不工作也能赚钱,我听过最靠谱的建议
(心理)☞ 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不知道读什么书?
/ 后台回复“好书” /
提取500本精选好书
今晚就开始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