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訾非专栏|啥样的厕所,咋样的英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訾非专栏|啥样的厕所,咋样的英雄

2018-07-12 06:30:15 作者:訾非 阅读:载入中…

訾非专栏|啥样的厕所,咋样的英雄

  · 更多心理学帮助,进入幸福研习社 ·

  在印度电影厕所英雄》里,男主人公凯沙夫的父亲对于厕所的恐惧真心实意的。在他的文化观念中,粪便极端污秽之物,在家里排泄,整个生存空间就被污染殆尽。在家建个厕所的想法给他带来的厌恶之感,大约不亚于我们中国人想到在客厅里养猪。

  我们当然会认为凯沙夫的父亲对于厕所的恐惧是毫无道理的,而我们不在客厅里养猪,乃是出于对于卫生实事求是讲究,我们是开明人,凯沙夫的父亲是个老古董

  且慢,我们有没有这些讲究:下班回家,要脱下一身衣服塞进洗衣机里清洗,我们被“外面的世界”污染了的身体,也要打扫干净才可以上床;家中物品一定要一尘不染,假如在地板发现一根头发,要跟那个掉头发的人大吵大闹不共戴天;听到邻居家的孩子考的大学在榜上排名第八而自己孩子的学校排名第九,整个人不好了……

  我反倒觉得,凯沙夫的父亲对于厕所的厌恶,真是比我们这些城里人洁癖还多了几分根据

  在医疗卫生条件很差的传统社会,粪便显然是疾病传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将其排之于原野,也许是最科学选择。但在城镇化的时代,没有厕所的生活的确很不方便。时移世易,习惯终需随着时代而变。固守某种传统,恰恰失去了这种传统的本真精神

  不过,嘲笑一个固执的父亲是容易的,反观自身却很困难。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在漫长短暂生涯中,不断积累惰性不可理喻的习惯。年轻一代对年老一代的嘲笑是容易的,因为他们起点高、理解力强,被文化渗透得还不是那么深切

  可是每一个老人曾经年轻过,有多少年经人会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在分分秒秒间变老?那些变老的迹象是什么?自己能控制得了朝老古董之路狂奔的节奏吗?如果没有这种反思勇气年轻人和他们所反对的老人,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他们变成个木头疙瘩指日可待

  我认识的一个人,他说他不得不从北京移居海南。他在北京街头看到臂上套有黑袖套的人,就无比惊恐。因为北京施行火葬,臂缠黑袖套,显然去过火葬场,身上一定载有死人骨灰。“哪怕有一个骨灰的原子落在我身上,我也受不了。”他去了海南,因为据说海南是土葬。

  另一个人跟此人有相似害怕:隔壁邻居去世,他觉得邻居去世前摸过的一切物品都被死亡污染,他不得不搬家。从城市一端搬到另一端。然而不论搬到哪里,总会有人去世的消息,听到以后紧闭门窗,吓得要死。

  这两人都是强迫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之后,幸运缓解症状,过上了正常的生活。我们的大脑出现功能上的问题时候,真是有无比神奇想象力,整个世界都败在大脑的洁癖之下。大脑在生理功能上出了问题,就更容易被一些想法套牢,与鲜活的世界失去联系

  所以,有时候执着于文化主张习俗,不过是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施展症状的最好借口和最安心路径。以维护传统和习俗为借口,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最坚定情绪维护早已过时东西,会以一种义正辞严姿态震慑住相对健康的人,甚至大家都不敢思考那义正辞严背后的疾病因素

  我当然不是说凯沙夫的父亲一定是强迫症患者。但每一种文化下的生存禁忌,总与这些症状表现得何其相似。对于什么是污秽的、什么是洁净的,我们很难摆脱文化给我们的暗示与加持。不妨想象一下,一个北方中国人。若是不得不养一笼老鼠在家,会是一种怎样恐怖心情?哪怕它已经不会传染鼠疫,并与白鼠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我们成长在一个老鼠被视为不洁之物的文化里。对老鼠的厌恶,是在我们早年记忆里就深深扎根了的。我们小时候,每一个看到老鼠的成年人,都会指着倏忽而过的灰黑一团,睁着瞳孔放大的眼睛喊:“老鼠!”这是无比直接、无比有效仇恨教育

  同样地,卡沙夫的父亲对粪便的感知,也在其早期的教育背景下深深扎了根。这种根植于早期经验和文化传承的情绪,要想摆脱,未必比摆脱强迫症状容易。(假如一个人服了精神药物,就变得开明而理性,那才是不可思议奇迹。)所以有时候,我们所称的“保守势力”,要比精神疾病更像是一种难治的疾病。

  在《厕所英雄》里,年轻人与老年人同居一村,共住一个屋檐下,观念不同、感受不同,相互间的龃龉难以调和,生活对于双方都是痛苦的。

  保守如凯沙夫父亲那样的老人,恐怕只有敬而远之,不把你的自我跟他的自我纠结在一起,才能相安无事。然而吊诡的是,恰恰是这种老人更向往儿孙绕膝的低界限生存,更热衷于一手遮天的高控制状态

  而开明开放的老人,子女反而又不必对其敬而远之,即便同居一处也没有太多违和——女主人公和她的原生家庭关系便是如此。生活是悖谬的,正是这种悖谬让人们无奈。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一切的传统社会都把忍耐作为美德。除了忍耐,几乎无法可想。

  我们容易观察到这种情况越是地位高的父母,对其子女的控制欲可能越强。也许社会地位让他们有了控制的底气。但是从另个角度来看,是不是某些类型成功,并非主要来自于实事是的态度坚韧开放的品格,反而是来自最大限度地向传统妥协,并努力扮演卫道士角色

  凯沙夫的父亲是一个乡村婆罗门,自认为出身高贵,自恋情结爆棚,在那一片世界举足轻重。而这样的父母的子女往往又不容易看透父母的装腔作势。他们自己甚至也会暗暗自得于“高贵的门第”“显赫家世”,宁要牺牲自由和鲜活的体验而守着大家族不放。凯沙夫开着个小车行,那一身的自信却像个王子,把女主角实在在地镇住了。这一身正气颇得乃父真传。

  电影里凯沙夫终于反叛,这在37岁的年龄实在是太迟而不可信。他的父亲宁受千般劝说坚定不移地捍卫精神的贞洁,却在母亲遭遇不测的时刻幡然醒悟,倒是有点符合世相人情

  愚以为,对于人类所固着的感受层面的东西,一个试图有所改变的人,除了慢慢适应,一点点地脱敏,有限度地挑战,用事实说话,恐怕无法寄希望于讲道理、用逻辑当年轻人发现自己面对的是那样的父母,争论和争吵恐怕都没有什么建设性。也许你一争论,你就输了,且首先输给的是命运。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是个现实主义者,但经常性地被看成悲观主义者

  作者訾(zī)非,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佐治亚大学教育心理系托兰斯创造力和资优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2003年5月-2005年5月为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后。

  主要研究领域临床咨询心理学、人格与文化心理学,长期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出版著作完美主义研究》《感受的分析: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等。

  更多往期精彩话题

  訾非:中产阶级帝王式”的选择焦虑

  你的生命建立在哪种需要之上?匮乏型or充裕

  无畏付出的时刻,才是爱真正动人心魄之处|你敢付出无条件的爱吗?

  ● 长按二维码加入幸福研习社

  咨询电话188-0137-4573 / 138-1124-8084

  回复目录,提取所有往期文章目录,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阅读原文进入幸福研习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