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史记”
这本“史记”,是我最近一次回家发现的,初次见到,很震憾;翻阅,百感交集。
“史记”有二册,是爸爸将我们四个孩子的书信装订成册,从1984开始,前前后后十余年数百封之多。其间,我们家随乡政府异地搬迁,很多“古董” 都丢弃了,可是这些零散的书信却被爸爸保留起来,存放在一个柜子的里面,以至于我们每一次匆匆回家都没有发现过。真是不可思议!
一页一页地翻看,似乎不忍下手太重,唯恐经年的纸张太脆,经久的墨迹太干,那一份份淡淡浅浅的诉说太软太弱……
这里,有姐姐的婚恋曲线,有成家立业的琐碎生活;这里,有我在大学时所有的生活学习报告,有毕业分配时的担心迷惘,也有初为儿媳的烦恼忧伤;这里,有妹妹远嫁山东的千里思亲,下岗生活满是苦辣;这里,有弟弟军营里的成长故事,更有复员后工作生活一波三折。让我更惊讶的是,这里面还有姐夫、妹夫、我的丈夫当年写给父母的“保证书”,甚至还有,姐姐的女儿二岁时模仿她妈妈“写”给姥姥的信……
我的信中,很多内容是“钱已收到”或是“我又没钱了”。看到这些,我的鼻子有些发酸。大学的时候,爸爸工资就五十多元,每月除了给我邮二十元,剩下的是父母和弟妹四人的生活费了。每月8号发工资,过四五天就会收到汇款,那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现在, 如果我把工资的五分之二交给父母,我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
这本“史记”,也是我们全家三十年生活的变迁史。那时候,我们全家6口人,慢慢的慢慢的,变成现在的13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