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镇系列:鬼门关里转一圈。
01
平安镇上有一个荷花池,荷花池的边上,是一所名叫贡院的学堂。
每日上午,学堂里都会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夏日,池塘中荷花成片,馨香扑鼻,成为了平安镇的一景。时常,会有一些文人墨客前往荷花池,在那里舞文弄墨,好不惬意。
荷花池边有一条街,名叫耿家胡同。顾名思义,街上住的人大多姓耿,其中有一户人家的男人,在家排行老六,人称耿老六。
这个耿老六,本没什么特别从,但却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大孝子。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在耿老六身上,可是一点没有体现。
耿老六的父亲老耿头一病数年,卧床不起。老耿头有七个儿子,唯独耿老六一人,伺候老爷子梳洗用餐,无微不至,数十年如一日。
街坊邻居无人不竖大拇指,对耿老六赞誉有加。
可不管耿老六多孝顺,老耿头还是敌不过命运,散手人寰。耿老六涕泪交加,悲痛万分。
在耿老六的心中,母亲走的早,父亲一人又当爹又当妈地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实在是不容易。孝敬老人这件事,他一不攀比二不靠,自己行自己的孝,只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老耿头走后,耿老六难受了一段时间。渐渐地也走出了阴霾,带着老婆孩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02
耿老六的家境,称不上富裕。不过他为人勤快,头脑活泛,解决温饱倒也不成问题。
耿老六的儿子,亮亮,是村里出了名的聪颖,经常跑去贡院外偷听师傅念书。听上两遍,竟能记在心中,丝毫不差。回家以后,洋洋得意地再背给耿老六听,给爹妈解闷。
耿老六心中当然欣喜。欣喜过后,心中又是一阵酸涩,家中的条件根本就负担不起亮亮入学的学费。
他到贡院学堂打听过,一个学期,要二两银子,而这二两银子,是全家人一年的开销。
这一天,耿老六一阵烦闷,出了大门溜达。不知不觉,就溜达到了贡院学堂,看到亮亮正躲在矮墙外,听师傅念书。
望了半晌,耿老六深叹了口气。
这样终究不是个办法。孩子天赋再高,只会读,不认字,更别提写了,不能让孩子一辈子耽误在自己身上。
03
回到家,耿老六将家中的老黄牛牵到了集市上,卖了二两半银子,到了贡院学堂将亮亮的学费交上。
第二天,亮亮一蹦一跳地进贡院读书去了。
老六媳妇一脸愁容:牛卖了,家里的几亩地怎么办?
耿老六呵呵一乐:“没事,我多干点就有了,你忘了,我就是属牛的!”
没了牛,耿老六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经常起早贪黑地下地干活,人又瘦了一圈。
唯一让他欣慰的就是,每次他给亮亮送饭的时候,学堂的师傅总是拽住他,告诉他亮亮有多么地聪明刻苦,长大之后必定有所作为。
每每听到这,耿老六心中一阵舒坦。孩子能有出息,将来光宗耀祖,想想都激动。
人活着有了希望,即使每天食不裹腹,依旧感觉有奔头,有干劲。
04
一日,耿老六在地里干活,邻居急匆匆的过来喊:“老六,你家亮亮生病啦!你媳妇让我喊你回去!”
穷人家的孩子,谁没有个头疼脑热的,抗一抗也就过去了。耿老六没放在心上,但还是放下了地里的农活,回了家。
进屋一瞅,亮亮的小脸蛋,烧的通红滚烫,已然失去了意识。耿老六见势急了,紧忙到了村里的蹩脚医生那里,讨了一副偏方,回来给亮亮喝了下去。
左等右等,天有些黑了,亮亮的体温依旧没有退下。耿老六再也坐不住,交代媳妇照看亮亮,自己取了两吊钱出了门。
平安镇东头有一家药铺,药铺经营多年,大夫见多识广,问清症状,一般只需三副药就能药到病除。唯一的缺点就是,价钱太高了,他们平素里是去不起的。
亮亮的病现在耽误不得。
耿老六一路小跑到了药铺,天黑透了,药铺早已经关了门。耿老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砸开了紧闭的大门,买了药,匆匆往回赶。
05
时间已经不早了,路上几乎没了什么行人。耿老六惦记着儿子的病情,也没注意,前边的路上,什么时候多了两个人。
两个人一个身着白衣,一个身着黑衣,一边走,一边聊,声音空冷,让人一听浑身汗毛都不自觉地竖起来:“你不知道,这一家也可怜,原本命中无儿无女,可是因为这男人行善积德,老天就送了他一个儿子!”
耿老六本无意听别人闲聊,听到这,不禁脚下一慢。
曾经,他与妻子算过命。算命先生说他命中没有儿女缘分,今生不会有孩子的。后来,妻子无意间怀上了儿子,倒也算是老天垂怜。
想到这,耿老六放慢了步子,仔细地听着。
另一个人接口说:“这人,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大孝子。你说,怎么这么短命呢!其他哥几个,人人都不是好东西,偏偏就命不该绝!”
耿老六听到这,越来越害怕。
他们说的那个人,越听越像是自己,不行,自己得追上去问问。
06
耿老六脚步一滑,没有注意到脚下,身子一歪,顺着道边滚落到了荷花池里,冰凉的河水瞬间将他淹没。
耿老六挣扎着刚要起身,却感觉脚脖子被一双手牢牢抓住了。
耿老六心下暗骂:坏了,早就听说这荷花池里有水鬼,经常害人性命,没想到,在这叫自己遇上了!
原来,这荷花池里,隔不了几年,就会淹死一人,且淹死的都是男子。掉下去,捞上来就没了气息,女人掉下去,扑腾半天兴许还能游上来。
村民们经常说,这里面呀!肯定是个女鬼,要吸男人的阳气呢!
耿老六的挣扎,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越陷越深,气息一点一点地在减少。
原来那两个人说的真是自己,自己就是那个短命鬼!
07
恍恍惚惚间,耿老六奋力地爬上了池塘边,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气,眼角余光看到自己身上的衣服:奇怪,衣服竟没有湿?
还来不及细想,耿老六就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耿老六随口应了一声,望向来人,正是刚刚自己在路上遇到的那两黑白之人。
难道,自己已经死了?
其中一人,声音依旧空冷:“耿老六,男,56岁,平安镇耿家胡同人?”
耿老六一点头,马上自己的手上,便被套上了铁链。黑衣人说:“走吧!到时辰了!”
耿老六本不想走,可身子不听自己的使唤,竟不由自主地跟着两个鬼差,向不知名的地方走去!
随着他们的步伐,耿老六也是健步如飞。
片刻的时间,就走出了数十里,来到了一所大城门前。
08
进了城门,镣铐打开,耿老六的身子一阵轻松。他活动了一下手脚,四下一望,顿时愣在了原地。
老耿头,站在不远处,摇摇向自己招手。身边还有自己死去多年的母亲微微笑着。
耿老六一阵激动,热泪盈眶,紧忙想着迎上去。
一个鬼差阻拦住他:“别着急,一会崔判官那里报了到,有的是时间让你叙旧。”
另一个鬼差说:“不急,等宣,让他过去说几句!”
耿老六飞奔过去,抓住父母的手,不知该如何说起。两位老人,碎碎地念叨着思念,耿老六心里慢慢平复下来。
这时,不远处隐约有人的呻吟声传出,不一会儿哀嚎阵阵,让人毛骨悚然。
耿老头看出了耿老六的害怕说:“没什么,住习惯了就好了!只是可怜了我那孙儿,早早的没了父亲,真是苦命的娃啊!”
耿老六想起儿子,心中一紧,忧虑也上了心头。
09
鬼差很快过来催促,耿老六泪眼汪汪地和父母告了别,前往崔判官那里报道。
路上,他看到不少缺手断脚的人,还有一些正在经历酷刑的人们,惨厉异常,触目惊心。
耿老六心里不解:“大哥,我真的死了吗?”
鬼差发出冷笑:“废话,你都进了阴曹地府了,难道还活着不成!”
一经确认,耿老六心狠狠地一沉,担心起家里的妻儿。老婆现在睡了吗?儿子的高烧,退了吗?
崔判官正坐在大堂里,一脸严肃,见到耿老六问:“下跪何人?”
耿老六声音有些哽咽:“小人耿老六,家住平安镇耿家胡同!”
崔判官翻着生死簿,半晌,点点头:“确实,你的阳寿已尽,过来签个名.....咦?这是什么时候添上的?”
崔判官皱着眉问一边的鬼差:“这是怎么回事?”
鬼差细细地看了半晌,说:“上次,阎王下令,好像给一部分凡人添了三十年寿命,写在了背面。此人应该就是其中之一,忠孝仁义,面面占全!”
10
崔判官沉思片刻,说:“既然他阳寿未尽,便将他送回去吧!”
带耿老六前来的黑白双煞,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崔判官说:“耿老六,你本阳寿已到,因忠孝仁义之德,阎王给你添了寿命,回家好好过日子吧!记住,今日之事,万不可向外人提起!”
耿老六听见此话,大喜过望,连连道谢,方才离去。
鬼差带着耿老六往外走,耿老六此刻一身轻松,又挂念起爹娘,想着再与爹娘一见,却遭到鬼差的拒绝。
耿老六心中虽有些遗憾,但一想到能活命,便兴致勃勃地四处打量着。
猛地望见自己的大哥被关在一旁的囚笼中,双腿上密密麻麻地扎满了银针,一时不解。
鬼差道:“此人作孽太多,虽是活着,也会受到惩罚,制止死亡!”
耿老六心下默然。大哥的腿疾,已患十余载。每每疼起,犹如针扎,坐立难安,生不如死,吃了多少药,都无济于事。
原来,问题在这。
11
耿老六回到阳间,发现自己躺在岸边。下半身还在水中,给儿子买的药就在身边不远处。天还黑着,也不知是什么时辰。
耿老六匆匆起身,赶到家中,妻子焦急地坐在床边,不停地给亮亮换着凉毛巾,见耿老六回来,也没多问,紧忙煎药,喂亮亮喝下。
第二天一早,亮亮烧退了,活蹦乱跳地去了学堂。
耿老六经过大哥家中,进去探望,见耿老大的腿仍旧肿胀不堪。他将其中缘由隐去,只说让哥哥积德行善,多做好事。
哥哥点头应了,第二天便放生乌龟数十只。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五年以后,耿老大的腿疾不再发作,竟能行动自如。
多年后,亮亮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荣归乡里。耿老六笑吟吟地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是平安镇最长寿多福之人。
PS:
想看平安镇系列其他文章的小伙伴们可在后台回复“平安镇”提取哦!
平安镇每天都在上演着神奇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完整的人生。
感恩缘分让我们在江湖里遇见~比心~
END /
---往期热文推荐---
1、平安镇之再生如梦。
2、那个缺爱的农村女孩,被性侵了。
3、实录丨身为一个富二代、拆二代和官二代的真实体验。
4、老巫婆之父王母妃有难。
您的转发,就是对小木莫大的支持
投稿请发邮箱:36896800@qq.com
每晚九点四十五,小木跟你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