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所乡野中学,却吸引了一群民国最厉害的大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所乡野中学,却吸引了一群民国最厉害的大师

2018-07-22 08:45:04 来源:墨香中华 阅读:载入中…

一所乡野中学,却吸引了一群民国最厉害的大师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每当听到这首意蕴悠长的送别歌,

  心中总会不由地浮现出淡淡回忆

  无比怀念那些一去不复返日子

  1927年秋,云水萍踪的李叔同

  去找正任职春晖中学的丰子恺做客,

  丰子恺非常高兴

  邀请他在自已家中小住。

  李叔同在这里,读书诵经,

  看门前的湖,屋后的山,

  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送别》。

  长亭,古道,芳草,

  晚风,笛声,夕阳。

  这是属于春晖中学的独特风景

  这是属于所有春晖人心中不变的记忆

  采一缕春风,采一缕晖光,

  筑一座与山川日月长存的学堂

  你的名字我从来不忘。

  从此,我一生以你为师!

  在一百年前,有这样一座中学:

  它不在车水马龙城市里,也不在热闹的市镇上,它在白马湖畔,三面环山,与世隔绝,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学校”。

  它有着难以复制的百年辉煌,在中国教育界留下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谈。

  它的教育理念犹如引力巨大磁场,吸引得象山脚下、白马湖畔一时间群星璀璨群贤毕至

  春晖中学的校史记载着,从1921年到1925年,在这里任教的有:

  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王任叔(巴人)、杨贤江、刘董宇……

  而到过春晖中学居住、讲学的有:

  蔡元培、李叔同、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吴觉农、蒋梦麟、于右任、吴稚辉……

  朱自清与匡互生等在春晖时的合影

  夏丏尊与好友叶圣陶、胡愈之等在春晖平屋前留影

  春晖,这所全国惟一在山水乡野之间的重点中学,用它独有的的宁静淡泊,变成了大师们一生中难得的惬意时光,也让他们奇迹般地创造了中国教育史和文学史上的盛景:

  “白马湖文学流派”由此产生,在这里,朱自清写下了《春晖的一月》;丰子恺创作了他的第一幅漫画《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朱光潜写就了他的美学处女座《无言之美》;夏丏尊翻译了《爱的教育》……

  民国时期的春晖中学

  碧梧何荫郁,绿满庭宇。

  羽毛犹未丰,飞向何处?

  乘车戴笠,求无愧于生。

  清歌一曲,行色匆匆

  这是春晖中学早期的毕业歌词,每当读到它时,心中就有一种说不清感动,这歌声好像从百年岁月里静静走来,带着山水的清气和文字的清芬。

  只字未提民族大义,却深深地透露出一种为梦想而生的崇高信仰,无论乘车或戴笠,只求无愧于天地

  春晖中学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由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得民营资本家陈春澜先生的资助而创办。

  “春晖”二字是从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里选取。赋予希望,懂得感恩,春晖之名,从此传扬。

  经亨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1903年东渡日本攻读师范,学成归国后致力于民主主义的教育事业。先后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春晖中学、浙江省立四中等学校的校长

  民国八大教育家之一经亨颐先生像

  1920年,经亨颐从苦心经营13载的浙江一师去职,受上虞富商陈春澜资助,回家乡筹办春晖中学。

  从校舍的选址设计,到教员的聘请,再到《春晖中学计划书》的完成,经亨颐都一一亲力亲为。短短几年间,这所位于乡野的农村中学,就有了很高的声望

  史韵文韵深厚的《春晖学生》第三期

  一个春晖学子母校的所有回忆

  春晖中学处在乡村,又属于私立学校,它不受制于当时的政府,也没有来自其它方面压力,经亨颐的教育思想在春晖得以实施

  他以发展平民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国民为兴学目标,推行教员专任,学生自治,教学自主,学制改革,这一切迥然有别于其他学校的举措,吸引了大批人才汇集。

  九十二年前,校长经亨颐先生对着全校学生说:“白马湖不是避人避世的桃源,是暂时立予局外,旁观者清,不受牵制,造成将来勇猛的生力军的所在。”

  这句如今听来依然掷地有声的话,代表了春晖对学子的所有期待

  今日的春晖,一大批民国建筑依旧保存完好,包括许多名人故居,还有随处可见的名人题词,仿佛在述说着当年文人风雅

  校园北部是象山,象山脚下便是春晖名人的故居。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朱自清故居、夏丏尊的平屋、丰子恺的小杨柳屋,依次排成一排。屋子背靠象山,面朝白马湖。

  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

  1924年3月,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应聘在春晖中学任国文教员,在春晖期间,著有《春晖的一月》等多篇文章

  朱自清对人格教育十分重视,在他的《教育的信仰》曾提到: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1923年,丰子恺应聘任春晖中学音乐美术、英语教员,并住白马湖边“小杨柳屋”,在春晖发表多篇文章,开始漫画创作并逐步形成自己风格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在春晖如诗如画岁月留下了这幅作品,是丰子恺公开发表的第一幅作品,也是中国漫画的开端

  这里不就是人间又一个“世外桃源”吗?

  丰子恺一生最崇敬的人是老师李叔同,当时云水萍踪的的李叔同居无定所,夏丏尊、丰子恺等人便力邀他到白马湖小住。他们集资修建了“晚晴山房”,供先生常住。

  这里山清水秀满目修竹茂林,弘一法师(李叔同)不禁啧啧称道:这里不就是人间又一个“世外桃源”吗?

  平屋下“爱的教育”

  春晖中学开办后,时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夏丏尊辞职来到春晖。他在象山脚下筑屋定居,六间粉墙黛瓦的房舍,一个小小的院子,名之为“平屋”。

  他在这里翻译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印行后,一版再版,创下了当时外国译著印数的最高纪录。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爱的教育”的理想

  当年的建筑一字楼、仰山楼、曲院、白马湖图书馆长廊,全都静立在大树参天、韵味古朴的校园里。

  深秋的白马湖,一如当年文人笔下的宁静,有种画面不由地浮现在眼前:布履长衫、温文儒雅的民国文人在这里谈天论地,传授知识

  我们立志干一番宏伟事业,但我们努力平常的小事情做起;

  我们渴望当一名杰出人才,但我们决心普通中学生起步。

  从丰子恺谱曲的“如诗如画”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到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润物细无声,春晖中学的百年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每个春晖人心中。

  不求功名利禄,只求潇洒自在

  这是对知识文化最虔诚态度

  这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

  却代表了读书人心底真挚情感

  百年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想象到:当年从这里走出来的春晖人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心灵,足以从容面对一切。

  来源:史粹

  根在故乡

  倾听游子的心声

  女人芳华

  女人的味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