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许知远:我在慕尼黑目睹了未来世界的形成|艳遇图书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许知远:我在慕尼黑目睹了未来世界的形成|艳遇图书馆

2022-03-22 03:34:40 作者:许知远 来源:单读 阅读:载入中…

许知远:我在慕尼黑目睹了未来世界的形成|艳遇图书馆

  本内容来自单向空间和蜻蜓 FM 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艳遇图书馆》

   艳遇图书馆 第二十九站 

  坐标:慕尼黑

  旅途荐书:《绝望者日记

  本期艳遇图书馆,许知远分享了他 11 年前的一段记忆:慕尼黑之旅。DDL 论坛,技术的诞生,网红的兴起,啤酒,香肠,穿着巴伐利亚传统裙子的德国姑娘,著名的绿顶双塔,希特勒,纳粹......诸多的元素在这座城市相互交融,使它复杂,丰富,无法被简单定义。而正是在这里,许知远目睹着未来世界的形成,同时感受到所谓的新时代不过是历史的重演。

  立即试听本期《艳遇图书馆》:

  (以下为第二十九期《艳遇图书馆》文字节选)

  【邂逅之城:慕尼黑】

   “我在慕尼黑看到了一个未来世界的形成” 

  我对慕尼黑的记忆大概停留在 2007 年左右,真没想到已经是 11 年前了。我去德国旅行,路过慕尼黑。那是一个全球化非常受欢迎的时代,很多人对未来充满期待,跟 2008 年的气氛不一样,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人们充满欢乐。那时候我们对技术也非常崇拜,我去慕尼黑参加了一个活动叫 DDL 论坛,就是 Digital  Design,里面会碰到一些 speaker。

  我记得有一个哥们儿是研究谷歌的,当时谷歌正是征服世界的趋势,他大讲谷歌怎么样改变人的生活。在酒会上还看到那位写了《黑天鹅》和《反脆弱》的有名的作家,应该是黎巴嫩人,一个光头,他在酒会上有点神秘。我们在一张桌子上喝酒,忘了去跟他搭讪了。

  ▲“黑天鹅之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印象中我在会场上不是那么自在,因为我对数字时代的到来心怀某种抵触吧,也可能我是一个反应很迟缓的人,对所有新技术的到来一开始都抱有怀疑。

  那个会场上还有一个女孩子大放异彩,她是一个在 2006 年、2007 年风行一时的自拍明星,first  name 叫朱莉亚。她会参加很多 party,party 上有好莱坞明星,也有基辛格这样的,她就跟每个人自拍。当时是博客和 facebook 的时代,她就把这些自拍发在自己的博客和 facebook 上。她出现在所有时髦的地方,造就了一个个人的品牌。

  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网红这个概念,所以回想起来,我应该是碰到了一个最早期的全球性的网红之一。没人知道她到底干了什么,做了什么,只记住了她可以跟所有名人在一起,这构筑了她的一个奇怪的名声。但我没想到十一二年之后这种名声变成了我们的名声的主要来源。

  所以我等于是在慕尼黑看到了一个未来世界的形成。

  慕尼黑也是希特勒的发家之地。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人,参加过一战。这个奥地利人最终成为了德国的元首,成为了 20 世纪最臭名昭著的独裁者。而他就是从慕尼黑这座城市开始,创造了一种新的宣传方式和新的语言方式。

  他其实也是那个时代的超级网红,可以这样讲。他写出了一个 propaganda 的小册子:《我的奋斗》,影响那么多人。而且他当时创造了一种很奇怪的演讲方式:跺脚。这种完全用非理性情绪驱动的演讲方式,征服了当时的整个德国。

  ▲希特勒视察成立于 1925 年的党卫军

  慕尼黑啤酒很有名,有家著名的啤酒馆,就是 1923 年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的地方。那场暴动后来失败了,他因此被关进牢里,但那是他崛起的一个标志。1920 年的德国是战败的、混乱的德国,处在政治经济崩溃的过程之中,而希特勒就是借助这种崩溃力量来崛起。

  我去那家啤酒馆喝了啤酒,看到穿着巴伐利亚传统裙子的姑娘们。慕尼黑的姑娘们都很健壮,端着香肠和猪肘子。那次我发现猪肘子真是很难对付,很难吃完。我对白香肠印象更好,用小牛肉和猪肉制成,搭配洋葱和新鲜的欧芹食用,可谓是一种美食。还有一种烤香肠——我怎么对慕尼黑的印象都是各种吃的——叫图灵根烤香肠。

  德国的食物真是太糟糕了,我有好几个朋友住在德国,他们都跟我抱怨德国的食物。但如果你喜欢吃香肠的话,德国是一个胜地,他们烤香肠的历史已经超过六百年了,据说歌德也很喜欢吃图灵根烤香肠。

  我去的时候慕尼黑都是阴天,非常阴郁。著名的双塔——绿顶的圣母教堂的双塔始终可以看到。而且在阴沉沉的光线下看绿顶的双塔,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非常不真实。在我的印象中,整个慕尼黑像一幅油画一样,而且很阴沉,那种阴沉总能让我想象到魏玛时代的慕尼黑。

  ▲慕尼黑圣母教堂的双塔

  大家经常会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新时代,其实大多数不过是对历史的另一种重演,我常有这种感觉。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从慕尼黑看希特勒的兴起,你可能会读出很多当代的意味。而且确实有很多西方的政治学者开始把现代的 2010 年代的整个世界看作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的另一个翻版。那个时代也是一个民粹和强人兴起的时刻,像平行线一样,希望我们不会滑入到那个巨大的灾难当中。

  【旅途荐书:《绝望者日记》】

   “对疯狂的非理性时代的最好记录” 

  我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是《绝望者日记》,《 Diary of A Man in Despair》,作者是弗里德里希·莱克,Friedrich Reck。

  《绝望者日记:纳粹德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生活》

  [德] 弗里德里希·莱克 著

  符金宇 译

  新华出版社 出版

  在日记里,他描述了希特勒上台之前是什么样的,上台之后是什么样的,人是怎么慢慢进入疯狂......他观察很多细节,也会反思现在德国变成这个样子,跟它的历史传统有什么样的关系。他很年轻的时候见过希特勒,应该是 1920 年的时候,而希特勒是在 1933 年上台。他说:

  希特勒脸上的肉像果冻,脸色是矿渣灰色,圆面孔长着一对忧郁的眼睛,就像两粒葡萄干一样,他这张悲伤的、无聊的,跟托勒一样的脸庞,如果放在 30 年前最黑暗的威廉皇帝时代根本无法当官。如果这张脸坐在大臣的椅子上开口发布命令,不仅手下里的高官不会听他的,就是看门人和清洁女工也不会听他的。

  这段话很恶毒啊,但是在那个时候,当希特勒这样一个疯子无处不在的,而且把国家带向灾难的时候,一个健康的人只能表达这种愤怒。而且他对希特勒的分析确实也说出了当年德国的特性,他说:

  他的投机主义,他渴望成名的巨大野心,心比天高的虚荣心,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他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掩盖内心因巨大的精神创伤而产生的痛苦。

  

  ▲《钢琴家》剧照

  我觉得某种意义上希特勒的精神结构解释了当年德国的精神结构。包括作者讲他为了写日记,全部出自他的内心需求,不能停止。

  我希望我的日记对记录纳粹时代的历史会有帮助,一页又一页。我把这些记录藏在我家树林的深处,我保持着警惕,以防有人监视。我还不断地转移藏匿日记的地方。

  在当时能保持健康理性是多难的事啊。当然他也会想象那些逃离德国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他说这些朋友在几年前已经离开了德国,他会想:

  

  这些年来你们一直生活在文明的环境里,你们能理解我们过去这种像死一般的孤独生活吗?你们能理解我们由于生活在这充满了悲哀气氛的地下墓穴里而目光深邃吗?或许等你们回来时,会不会在远处就被我们眼睛中喷发的目光吓坏。

  

  ▲《钢琴家》剧照

  我读到这里非常悲伤,有很多共鸣的感觉。包括他讲在一个独裁者统治的年代,大家都变成了某种暴民,他讲这群暴民——当时沉溺于纳粹的这帮德国人:

  我与他们的联系仅仅是有相同的国籍。他们根本知道自己已经堕落,还准备随时要求其他人跟他们一样吼叫,一道吞食沙土,一起退化。

  他甚至引用了妥斯陀耶夫斯基的《群魔》中的话,说:

  所有人都成了奴隶,受到奴役的程度相差无己,每个人都属于众人,众人属于每个人,这样就实现了伟大的平等。为此首先要降低教育、科学、智力的水平,只有大知识分子才能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科学水平,所以他们没有用,大知识分子总想崛起权力,然后当暴君。他们一心只想当暴君,他们破坏多,建设少,应该流放他们,处死他们。西塞罗的舌头要被割掉,哥白尼的眼睛要被挖掉,用石头把莎士比亚砸死,打倒文化。

  在这样一种压抑的情况下,他们只有等待,等待希特勒被击毁,他们等待着美国的胜利,俄罗斯的胜利。他还讲在希特勒时代整个语言的堕落:

  纳粹的德语是公共厕所墙壁上的德语,是南极的德语,他们变的非常的卑鄙,咆哮是他们的战士。如果你不信,就把你送到集中营。

  

  ▲这一天,华沙犹太人爆发反纳粹起义

  还有他对当时技术革命的理解:

  事实上这场技术革命留下了一层可怕的灵魂真空,也许能填补这真空的只能是一群新崛起的,信奉非理性和非机械主义的魔鬼,我们无法回到从前了。

  当他听到有人刺杀希特勒的时候,他特别开心。刺杀者是著名的施陶芬柏格伯爵,一位具有传统意义上贵族精神的德国将军。但是那个刺杀失败了。他在 1944 年 7 月 21 日的日记当中写到:

  整个国家都哀叹那颗炸弹被放置在错误地点,爆炸时间也不合适。我内心中深深地遗憾,与大家是一样的,无以言表。但是我要对那些将军们说:一旦德国被从普鲁士的邪教中解放出来,他们就要被枪毙。同样被枪毙的人还有发动这些战争的工业家、为这些工业家唱赞歌的记者。他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尽管他非常谨慎小心,但最终还是被抓了。他第一次被抓被保释了出来,但第二次还是被抓了。这位记录者,伟大的日记作家,最终在 1945 年 2 月 16 日,由于患斑疹伤寒,死在了一个集中营里面。而他死后三个月德国就解放了。

  ▲1945 年,德国被解放

  他被捕的原因非常诡异,他是被告密的。由于作家的身份,告密者可能是出版社的内部人员。因为他写信给出版社,抱怨德国的问题,说通货膨胀吃掉了他下一本书的版税。可能仅仅因为这个,他被告密,被抓入到集中营。

  他写日记的过程很有趣,他偷偷地写,把日记藏在锡做的铁盒子里面,藏在他的花园里,树林里,到处转移目标。这本日记像他内心的一个秘密,他特别怕被别人发现。最终他死了之后,日记被公开了,他成了对暴政,对疯狂的非理性时代的最好的记录。

  编辑|阳子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蜻蜓 FM 的 APP 搜索“艳遇图书馆”收听

  ▲点击上图,购买全新上市的《单读 17 :人的困境》

  ▼▼慕尼黑的香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