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些事应该早点做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有些事应该早点做

2018-07-26 21:14:47 作者:后来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些事应该早点做

  最近放假在家,没有什么急迫工作需求处理,也没什么学习考试压力空气般的自在——这是我人生第一个假日

  时刻分配为所欲为的,所以我每天花时刻最多的就是练琴,企图给予中学大学这些年的耽搁以补偿

  但是,或许是由于这些年操练的严峻短缺,无论是看起来多简略的琴谱,从音准到节奏再到音色,我好像无论如何无法抵达抱负高度。一遍遍地对照钢琴家的演奏录音一个末节一个末节一个音一个音地硬磕,在家里没人时常常对着三四个末节死磕一下午。

  以这种方法虽会有前进,自己弹出的效果仍然与抱负相去甚远,就像在一个漫长进度条上,挪了那么一小步。弹下去的音都是准确的,节奏力度也仿照得大差不差,但是总是缺少了什么——我乃至知道缺少的是什么,乃至也知道如何做能够补偿这种匮乏,但实际操作时便又是仿照不来。

  再后来,自认为弹得像模像样时分,录下自己弹的音频视频对照钢琴家的录音听,后者的灵动或是淳厚,好像在透过音色嘲讽前者低劣的仿照。

  真的好泄气啊。

  在假日刚开端,我在练莫扎特的第十二钢琴奏鸣曲。之前提到过,内田光子是我最喜爱的莫扎特诠释者,所以便天然也成了我练莫扎特奏鸣曲的仿照目标

  ​

  最喜爱内田光子音色里那种极致通灵亮堂,那是最令我入神的。莫扎特的著作我保藏了许多版别,随机播映时若播到她的演奏,我无需看就知道——那种空灵醍醐灌顶,像是划破天边的温顺特别她的颤音,总是让我联想到一朵花在夜里悄然开放声响——虽然花的开放是无声的。

  内田光子

  但是自己练就是另一回事了。

  琴谱看起来真的很简略,简略到简直考完四级的小孩都能弹。

  莫扎特第十二钢琴奏鸣曲部分琴谱

  但是,从第一个末节——或者说第一个音开端,我就弹出了翻车现场。

  我能够第一遍就把整章趁热打铁弹完,但丝毫没有她的那种灵动,更不提温顺。之后连续数天反重复复练了成百上千遍——只练前几个末节,成果仍是不可。

  录下自己演奏的音频听,空洞的音色把这些年练琴的短缺暴露得一览无余。如何描述呢?像是“没有灵魂的演奏”。

  回想遇到过的大多数事,好像都是能够经过突击“速成”的,但练琴不一样

  学会弹琴很简单——认识五线谱会找音,知道根本专业术语,不知道的到时分会查也行。但,真实功底素质,不是随意恶补一下就能培育起来的。

  自己从五岁开端跟从教师体系学了八年琴,又自己时断时续摸索到现在,但是离“练好”仍是相去甚远。

  正泄气之时,一晚,老妈在听了我弹巴赫(BWV.974 II)和舒伯特(D.946 II)的录音后说:“我觉得你现在弹的比放假前好多了,能听出来没那么浮躁了。”

  她说的放假前,是上学期的周末。由于大三以来学习任务不紧,我上学期周末常回家。回家简直不做其他的,捉住全部时刻练琴。

  浮躁是必定的,我每次都不知道下次练琴是什么时分,所以每次潜意识里都奢求把一首经过短短两天练出来。怎样可能呢?每次考级的三首曲目都要练好几个月,到了暑假每天的练琴时刻更是将近十个小时

  所以这种打消不了的浮躁,就清晰凸显在了我的音符里。而具有了现在假日这相对宽余的时刻,自己的那种浮躁弥散掉了一大半,能稍稍沉下心来耐性去“练好”一首曲子,以至于一旁心猿意马的老妈都能听出这种区别

  接着,她又谈论道:“你现在练琴和小时分比,也没那么将生硬了。听起来感觉爱情了。”

  她说的小时分,是指我还在考级的小学年代

  我练着肖邦的波罗涅兹,巴赫的赋格,舒伯特的即兴曲,经过长时刻重复纠错再重复的操练,我能够从头至尾一音不错,节奏力度近乎无可挑剔,乃至背谱。但,我分不清,也不在乎这些人是谁,来自什么时期,什么风格,有什么创造布景。

  练琴,在我眼里仅仅技能任务——我确保不错音地练完这第二十遍,今日就能够休息了。

  其时的考级琴谱更是被我画成了这样。

  十级考级琴谱

  水彩笔圈出的都是常出错的部分。圈得比较严峻的当地,除了有提示效果,更是为了解气。练琴于我而言,是纯粹的技能问题——流程履行对了就没问题了,我就“练好了”。

  但是不能了解的是,从五岁开端,就一向有人,无论是专业的仍是根本没学过音乐的,见过我弹琴都会说:“这孩子弹琴怎样一点表情都没有,怎样那么生硬呀。”

  弹琴就是弹琴,为什么弹琴要表情,还要肢体言语?像电视上郎朗或者是其他阐明钢琴家那样吗?那是扮演,不是练琴。

  郎朗

  其时,比如“表情”“肢体言语”这种表达方式,于我而言是一种剩余,一种虚伪,是造作。其时的我,很是不屑。

  “切,你看他们台上摇头晃脑的,估量回家练琴就跟我一个样儿。”

  之后我渐渐了解到,我错了。

  错在自己一向就没有懂“练琴”这回事。

  练琴绝非单纯的技能问题。

  它是一个从laborer(苦力)到craftman(工匠)再到artist(艺术家)的进阶。而我,或许只停留在了laborer“把流程正确履行”的阶段

  这些年听了许多场音乐会,也看了许多音乐会或演奏视频,我被亲临现场所带来的震慑深深牵动着,也渐渐意识到,指挥家和演奏家丰厚的肢体表达,绝非“造作”。

  虽不否定舞台扮演的成分,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天然的流露,像是将情感倾泻在琴键上时的一个过渡身体跟着琴音,与钢琴家的内心世界,乃至连同作曲家与他的年代,融为完美的调和,并就像我一向喜爱描述的——“在某个维度实现了共振”。

  或许是对古典乐了解与热爱与日俱增,或许自己对练琴认知的改动融入了练琴中,现在天然就不会像小时分练琴那般顽固地“生硬”了。

  听了老妈的一翻谈论,稍稍有了一点安慰,这段时刻的苦练虽达不到抱负的高度,终归有了前进。

  但是,假日总之有完毕的时分。下一次像这样奢华地好好练琴,又是什么时分呢?

  今日上午碰巧和一位学钢琴的老友聊到练琴,共同感慨:有大段时刻静下心练好一首曲子的奢华一去不复返了。时刻是奢华,心态更是。

  我和朋友说自己遇到了瓶颈期:“就特想找个专业的教师辅导辅导什么的,自己死磕真实前进甚微。”

  “也看过一些解说练琴技能方面的文章道理我都懂但就是练欠好……”

  “仍是练得少 或者说没搞懂一个要害……对曲子的了解没有抵达手指。”朋友说。

  “大约仍是功力太浅吧。”

  “最主要可能仍是浮躁 时刻投入不行 一首曲子怎样可能一个礼拜就练好。”

  “那要看是怎样样的一首曲子和什么叫练好……练好是不可能练好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练好的。”

  最近由于练欠好,常去YouTube专找有双手特写的演奏视频来学习。钢琴家们一个个其貌不扬,小小的一双手,特写的镜头下手背上的褶皱一道道深陷进去,手指也常常是又短又粗。他们怎样就能用这双手把琴弹得那么悦耳呢?

  在看拉赫玛尼诺夫第五前奏曲的演奏视频时,那位俄罗斯女钢琴家是如此轻而易举且毫厘不差地弹过那段我一个音一个音渐渐抠都抠不出来的高跨度和弦。

  看着她的小手,再看看自己能跨十一度的长手指,我……

  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前奏曲第五首,著作第23号。

  或许,有些事现在做欠好,真的要等到五十岁才干做好了。

  或许也只要到那个时分,才会有心如止水的本钱,用几个月乃至几年的时刻来打磨一首同曲目,真实做到把它“练好”。

  说这话并不是泄气。小时分那“生硬”练琴的几年并非没有意义——没有其时“laborer式”的机械重复练习,还课,考级,现在的我连向“craftman”进阶的可能性都没有。

  就像小时分背的古诗词,其时仅仅觉得除背得消耗精力毫无一用,从不关心考试范围以外它们的常识布景,也不想知道。但是只要在交过了考卷,走出校门再回顾它们时,发现自己竟初度真实感触到了不曾开掘的美与调和。

  正如我那位朋友说的:“考完十级之后才是真的开端练琴。”

  这么说来,从五岁到现在,我好像都没有真实“练好一首曲子”。是功力的短缺,也是履历的浅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有些事应该早点做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