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22个故事:4岁学骑马、全家睡屋顶、看露天电影、牧羊、跳
天山脚下,大美新疆
^
它霸占着中国六分之一的国土,
它与8个国家接壤,混居着47个民族;
它腹内的景色壮观雄伟,
在夏天,北边是刺骨的严寒,
南边则艳阳高照……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新疆!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有一条中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有葡萄美酒、有肥草牧场,
有漫无边际的冰山、戈壁、沙漠、草原,
看过这风景的人,无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山美、水美、所以人也灵动俏丽,
这里有风情万种的异域风情,
也有平凡朴实的人,有触及灵魂的故事!
常年戴雪帽的山,是新疆标志性,
平凡的人,是新疆最美的风景!
无论是夏天炙热的火焰山,
还是冬日冰寒的阿勒泰山谷,
新疆美如一飘扬的古老歌谣,永远悠扬。
22个故事,洞识新疆
^
新疆很大,美景也多,
自驾一天,怕也不能横穿西东。
同样是蜻蜓点水,不如看纪录片来得爽快。
来,一起随《天山脚下》跨越四季,
行程15万公里,深入新疆腹地,
欣赏美到窒息的风景。
这里,4岁小孩上幼儿园前,要先学骑马;
这里,女子足球队不比国足逊色;
这里,牧场干净,雪山纯洁。
22个故事,将新疆之美娓娓道来!
晨曦中,开都河九曲十八弯;
伊犁河谷,春季杏花林开,如梦似幻;
阳光下,喀什古城泛着橙色光芒。
每个画面,截下来都可以当壁纸用。
《天山脚下》这央视出品的4K纪录片,
(品质保证,童叟无欺,价格公道,打住)
一共5集,每集约50分钟,
主题为:家园、成长、生活、传承、寻路。
第1集:家园
^
天山以北,有一片原始野杏林。
春天,花开如锦,芳香满谷。
4岁的阿依布要赶在上学前学会骑马;
火洲的孩子在葡萄架下,帮父母运葡萄;
坎儿井雪水甘甜、清凉浸润肺腑;
入夜后,人们爬上屋顶,铺床睡觉……
夜晚繁星满天,遐想无边。
葡萄架里吹来的风把人们的梦都浸甜了。
火焰山下种葡萄,冰与火交融,
大自然馈赠葡萄园和雪水,
人们耕耘大地,与自然和谐共处。
第2集:成长
^
“冰山之父”,慕士塔格,
“石头城”,塔什库尔干。
冰山下孕育出1400岁的古城。
第二集聚焦于生命绽放的种种姿态。
塔吉克,夏衣达、凯巴努,
花一样的小姑娘们用歌声和舞蹈,
演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节目;
街舞爱好者用舞姿传递古城的活力,
现代文化和传统精神撞出火花。
这里虽然偏僻遥远,
但生命都依循着自然的节律成长,
呈现的色彩炫美无比。
第3集:生活
^
喀什在南疆,它是中国西边最大的城市。
2000年前,骆驼驮着丝绸来到这里,
路上丝绸之路穿过这里。
驼队满载着茶叶、丝绸,来来返返。
到如今,茶也成了维吾尔族人的必需品。
生活如茶,古朴醇厚。
喀什的维吾尔族人喜欢泡茶馆,
老伴们谈天叙旧,茶烟袅袅,从容时光;
年轻的裁缝师刚接下一笔大单,
要在短期内裁剪出十几件伴娘服。
食之温馨,衣之华美,
传统与年代相汇于当下时空。
第4集:传承
^
孤傲勇猛的鹰是哈萨克族人的伙伴,
曾一起走过漫长的狩猎时光。
驯鹰家族个个善于驯鹰,
这保证了雪地家园食物的充足。
第四季《传承》将今天与过去贯通,
走向时间深处,追溯族群精神。
散落在天山脚下的文明遗迹很多,
庆幸的是它们至今鲜活,
并未完全被尘埃湮没。
第5集:寻路
^
巴音布鲁克草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
200多年前,土尔扈特人在这里世代生息。
在蒙古族人心中,马是神圣的动物,
牧民常会从自家的马中选出一匹神马,
不骑乘,也宰杀,喂养到老。
“路”是客观的路,也是意象或修辞。
阿尔泰的冬季寒冷漫长,牲畜的饲料吃完了,
邻居们合作,从雪中开一条通向草料场的路;
哈萨克三姐妹沿着天山西行探亲,
一路壮美的风光,令人惊叹。
天山脚下,是家园
^
纪录片《天山脚下》共22个故事。
一个个截面,一个个局部,一个个细节,
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朴实无华却壮观绚丽的新疆风物。
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在新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纪录片或流光溢彩,或沉静朴实,
或真实生动,或鲜活饱满,
人们的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贯穿其中。
巍峨的雪山和无垠的荒漠塑造了
新疆人们爱护家园、热爱自然的品格。
如《天山脚下》导演祝勇说:
“新疆的美,隐含着中华文化一些最基本的理念和智慧。”
故事有人文视角,也有精神深度,
22个故事里,隐藏着和谐的答案。
在草原,在雪乡,在大漠,
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们热爱家园、延续传统、追求梦想。
天山脚下的土地,就是世外桃源,
天上脚下,就有守护你我的家园!
· 今日互动 ·
---
旅行家说,去了西藏、新疆,就不想去别的地方了,
准备什么时候去新疆?
---
图片来源《天山脚下》纪录片
有礼有节微杂志编辑
暂不支持转载,欢迎关注
(点击图片,既可回望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