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行
2014年,我因公要到德国的汉诺威出差,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其时我和别的几个搭档总共带着二三十个客户同行。这次旅途发作了很多难堪又风趣的作业,多年后我仍是形象深刻。
那是3月份,德国汉诺威的气温只要3℃左右,作为一个南方孩子,我第一次感触到了异国他乡的酷寒。戏剧性的是,作业的第一天我穿破了一双鞋!出国没有经验是多么可怕的作业,我其时只带了仅有一双鞋出门,然后没有预计到第一天就把鞋穿破了,鞋面和鞋底直接脱层的那种程度!我也忘记我是怎样坚持到晚上作业完毕的,没来得及吃晚饭,我和另一个搭档就乘轻轨到邻近火车站,那里有一个商圈,咱们直奔步行街。
德国人下班特别准时,“加班狗”什么的,不存在的,那里的商铺八点半左右根本上会悉数封闭,他们没有由于生意好就加班的说法,所以我十分急迫地查找我需求的鞋子。十分困难我找到一双C字头品牌的帆布鞋,但它是欧码的37码,而我的脚是我国码的36码,也就是说比我实践鞋码差不多大了一码半,但这现已是我能找到的价格最低且码数最小的鞋子了。我记住鞋子的标价是80多欧,汇率是1:8左右,我其时囊中羞涩呀,这六百多人民币的帆布鞋不是要我钱包放血吗,并且码数还大了不少,我穿上了应该就是卓别林自己吧!我踌躇了一下,那女店员略显不耐烦,她一字一顿地对我说:“buy or not(买,仍是不买) ?”明显我阻碍她下班了。是的,我终究仍是买了那双鞋,在德国牵强穿了一个星期,我总算知道什么叫花钱买难受了!回国今后我就再也没有穿过那双鞋。
咱们其时在汉诺威住的是民宿,就是当地人租借的小公寓。德国的公寓高楼遍及比较矮,咱们住的那栋公寓加上地下室就只要四层,咱们住在顶楼,那是个整齐温馨的两居室,房东是个热心、随和的中年男子,能用流利的英语跟咱们沟通。咱们刚住进去的第一个晚上,他就热心地给咱们介绍他家里的设备呀、用具呀,教咱们用各种电器,包含地下室的公共洗衣房(美剧里边说八卦的当地,实践上我只在深夜时分用过一次)。不得不说,德国人的生活真的很考究,光是他们的厨房就让我大开眼界,不同大小、不同用处的汤锅和煎锅摆满架子,大大小小的碟子、刀叉、玻璃杯分类整整齐齐地放在橱柜里,可见德国人对吃这件事一点也不含糊。
我被分配到和一个女搭档住一个房间,我的一个男搭档和一个男客户住另一个房间,后来发现我的这个男客户是个十分不错的室友,由于他每天会很早起来给咱们做丰富的早餐,炒饭、面条、腊肠、生果,晚餐有时还给咱们炒几个小菜,熬浓郁的骨头汤……这膳食比在国内好太多了呢!我窃喜,真是人品大迸发呀!
咱们住处邻近有个大型超市,生活所需在那里根本都能够处理。欧洲的消费水平本来就比较高,德国也相同,大概比在广东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均匀高出30%左右吧,可是那里的食品不算贵,咱们用十几二十欧元就能买到不错的食材做一顿丰富的饭菜了。后来我发现一般越是经济发达,越文明的国家,水一般都比较贵,可能是维护水资源的原因,例如德国的矿泉水,它的价格就是国内的翻倍。珍惜水资源的理念要深入人心,除了靠品德束缚和个人自觉外,国家规范也是很重要的。
德国的卫生状况也是十分不错的,我所到之处都是干干净净的,在汉诺威住了一个星期,根本没有发现路上有乱丢乱弃的现象。德国人对废物分类和收回有很严厉的管理制度。我的德国房东的厨房里有三个大的废物桶,分别是装一般废物、厨余和纸制品,我刚住进去时,房东就三令五申,一定要按要求分类,他会准时过来收走。后来某天早晨我在街上看到家家户户把自家废物用大袋子扎好,放在路周围,然后由废物车一致收走。本来并不是每天都能够“倒废物”的,那里每周有固定的废物收回时刻,德国居民似乎现已十分习气这种环保的生活方式了。
在德国汉诺威作业期间交通工具根本都是靠轻轨,期间发作的几件事改写了我对德国人的形象。你们或许都听说过德国人自律,但你知道吗?在汉诺威乘轻轨也是靠自律!那里的轻轨是不设进出的闸口的,人们乘轻轨能够随意进出站台,那里就连投车票的当地都没有,但这不代表人们能够不买票搭车。在站台周围会有自动售票机,除了能够按路程购票,还有日票、月票,人们能够按需求购买。汉诺威轻轨的单程票价不算便宜,从几欧到十几欧不等,感觉跟香港地铁的票价差不多贵。你买好票后,并不需求投票进站,你只需求把票保管好就能够了,是的,你没有看错,不需求检票!这完完全全是靠自觉搭车!站务员只会抽检,发现逃票的会重罚。你或许会置疑是否真的每个人都这么自律呢?我也这样置疑过,但很快我就见证了“奇迹”的发作。一天晚上,轻轨开出没几个站,上来一个穿制服的作业人员,他开端抽检乘客的车票,一个车厢下来,居然没有一个人被查出逃票的!这的确很神奇,德国人的自律让我敬服!
说来好笑,乘轻轨出行的时分我常常走失,由于那里的站名只要德文,这对我来说是有必要十分会集精力地看才不会过站,但我仍是常常会犯错。有一次,我和搭档乘轻轨换乘的时分又搞错线路了,找了良久没找到正确的站台,所以咱们开端处处问路。在汉诺威会讲英语的人没有我幻想中多,特别是年岁稍大点的根本听不明白咱们在说什么,所以问路的时分特别不容易,沟通根本靠评头论足。后来咱们找到一家面店,里边有个员工是华人面孔,咱们十分高兴,以为是我国人,结果一问,是越南人。他也不明白英语,可是他听懂了咱们的意思,所以搬出厚厚的汉诺威地图,里边有轻轨线路图,他给咱们写写画画的,总算弄清楚了正确的线路。像这样的作业不止一两次,之后我还被只会讲德语的韩国大妈解救过,还被一位德国老奶奶在大晚上几经周折,冒着酷寒领着咱们走了20多分钟的路,终究把咱们送到公寓门口…这就是路痴的日常!我由衷感谢那些从前协助过我的陌生人,他们让我感触到了德国冬季的阵阵温暖。
我现在回想,当年我怎样就能这么神经大条呢,这走失的频率真是让我惭愧呀!幸亏现在的我现已“洗心革面”,我根本能做到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行动自如了。
在德国汉诺威,关于教育的问题让我形象深刻。我平常乘轻轨偶然会在站台上看到一位教师带着十来个四五岁大小的小朋友在做现场教育。当地的朋友通知我,德国人比较注重对小孩子实践才能的培育,例如提到轻轨,就会亲身带他们过来体会购票、搭车;提到邮局,就会带到邮局里边教他们怎么寄明信片;提到消防,他们就会到消防局参观,知道各种消防器材…朋友还说,德国的教师并不喜爱小朋友们在上幼儿园之前学太多“常识”,像背书学舌这样的技能觉得没有必要,他们认为那时分的小孩并不能了解艰深的道理,在孩提时期更应该注重开发天分和创造力的培育,例如如果小朋友画了一个紫色的鸡蛋,那么家长不应该立刻否定,而是应该欣赏他的幻想力。家长们或许会不自觉地给孩子们设限,通知孩子天空是蓝色的,树木是绿色的,花儿是赤色的……这些条条框框约束了孩子们的幻想。德国的教师们期望孩子在入学前像一张“白纸”相同充溢各种可能性。在德国,听说越高学历的教师会教越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认为孩子的启蒙教育是最重要的,跟着孩子逐步长大,他们会渐渐构成自己的特性、价值观等等,那时分更难被影响。我觉得有道理,正如咱们读高中、大学的时分根本上现已是很“社会人”,有时乃至不愿意去学新的东西了。
作业完毕后咱们还去了邻近的海德堡和法兰克福,见识到了欧洲人既清闲又谨慎的生活态度以及感触到了不同文明的磕碰,回想起来挺有意思!由于我写的不是旅行攻略,随便百度就能查到的东西我在这就不逐个介绍了。
在德国那段时刻挺难忘的,尽管也吃了不少苦头,但现在想起来现已何足挂齿。这段阅历渐渐打开了我对国际新的认知,也发现我的人生其实还能够如此延展。我后来连续去了一些国家,有了一些阅历和故事,我想把它们记录下来,就算今后老了,也还能翻出来好好回味一下,给孩子们说说,像讲一个历史悠久又风趣的故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