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80后女孩“最美生前告别会”感动10万网友:我们都是哭着来的,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80后女孩“最美生前告别会”感动10万网友:我们都是哭着来的,就

2018-08-06 16:38:03 作者:创意社长 来源:石榴视界 阅读:载入中…

80后女孩“最美生前告别会”感动10万网友:我们都是哭着来的,就

  文丨创意社(ID:ichuangyi99)

  如果生命不再有可期待的明天,有多少人有勇气选择体面地笑着说再见?

  在电影《非诚勿扰2》里,身患癌症的的李香山,给自己办了一个“人生告别会”,与亲友和这个世界告别。

  电影中的场景,也曾在现实中一个年轻女孩的身上上演。

  视频得到了近10万网友的暖心点赞,被称作“最美生前告别会”。

  当王越穿着漂亮裙子,画着精致妆容美美地站在自己的生前告别会上,回顾自己这短暂一生时。

  在场亲友不舍落泪,她笑称,“我看到有人哭了哈。我们东北有句话,'给我憋回去'。

  说实话,看着眼前这个讲笑话的女孩,石榴君心里五味杂陈。

  她是那么漂亮,那么善良

  80后女孩王越,原本丈夫王亮有一个幸福的家。

  然而命运突然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玩笑

  2012年,她因为身体不适医院检查,却被告知患癌,发现时已是晚期,生命只剩下不足一年。

  王越说,当时的感觉就像是,你点了一桌子的菜,然后才刚上齐,你就被叫走了。

  老公房子卖了,辞去工作,陪她抗癌3年不离不弃。而坚强勇敢的她也打破了活不过一年的预言

  她曾两个月不能进食,只能靠营养液维持生命。

  在生命进入倒计时时候,王越做了一个决定,要为自己举办一场Party,邀请亲朋好友主治医师参加。

  我们都是哭着来的,就别再哭着走了。

  这个决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朋友亲人强烈反对

  因为在我们的民族文化里,不敢面对死亡已经太久,我们无法承担分离,更无法面对悲伤

  但王越却有自己的想法,她想要在状态还好的时候,穿上最美的衣裳,跟亲友们再见一面

  聊聊往事,好好地告别。

  TV节目《生命缘》截图

  通常大家看到关于绝症人物故事,都会谈及“人生要乐观”、“注意健康”...等等对于人生的警示

  但我想说,王越的这场“最美生前告别会”,也让我们看到,

  在面对死亡时,除了悲伤的眼泪,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式说再见。

  人都会有这一天,而她把恐惧变成了美好,很漂亮,也很勇敢。

  相信很多人都曾在朋友圈转发过“这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但现实是,有太多人重生而轻死。

  人在活着的时候,享受着追求法律保护的各种权利。而在临终之际,体面地跟亲友告别的权利,却常常被忽视。

  “父亲糖尿病多年,七十三岁中风,失明、插上鼻胃管……,有一天深夜,他愤怒地拔掉鼻胃管,大家赶紧找救护车送医,在急诊处,我用力按住父亲的手,让医师把鼻胃管接回去……。”

  虽然父亲过世多年,前台大农经系教授陆云讲到这段折腾,仍眼眶泛红。

  “父亲是注重荣耀军人,当下看到他愤怒的眼神,我就后悔了……。”

  “我们家住九楼,父母感情极好,有一天父亲痛苦极至地对母亲说:‘要不,我们牵手一起跳下去……。’”

  ——片段摘自《预约我的美好告别》

  这篇去年今周刊发表文章,让很多人开始思考死亡的意义

  当死亡无可避免地来临,是要给予病人需要的临终关怀,还是用机器来维持毫无质量植物状态?

  很多时候,人们选择了后者。或者说是家属替病人做了选择。

  很多时候,当病人在病床上,被疾病折磨痛不欲生、没有自主意识时,根本没有可以像王越一样机会,选择“体面离开”。

  因为害怕失去,害怕分离,不愿面对死亡,所以太多人选择了逃避死亡或与死亡做无谓的抗争

  有时医生明知病人已救不回来,也只能在家属们的要求、乞求之下,对病人进行电击、插管等“治疗”。

  《见字如面》节目截图

  子女对病床上老人留守,不惜一切代价的挽留,其实是源自于内心亲情骨血的眷恋,本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老人来说,这或许是弥留之际,痛苦的折磨。

  “你一定不知道他有多痛,才以为强留住他是一种爱。说孝不孝顺,唉,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想起十几年来在病房里看过的那些临死前仍饱受痛苦的病患,台湾阳明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加护病房主任陈秀丹医师,陷入沉默

  “你想死,家属不肯,医师不准,说穿了,自己活得辛苦,难道只为了让别人活得爽吗?”

  去年3月12日,作家琼瑶在自己的Facebook发布了一封《写给儿子儿媳的一封公开信》:

  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

  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

  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重大

  ......

  她在信中说,生怕到了那个时候,儿女们对她的爱,成为她“自然死亡”的最大阻力

  害怕儿女们因为舍不得她离开,而变成联合医生来凌迟她”。

  所以写下了这份遗嘱,让所有人作为见证

  “你们不论多么不舍,不论面对什么压力,都不能勉强留住我的躯壳,让我变成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的卧床老人!那样,你们才是 ‘大不孝 ’ ! ”

  琼瑶的顾虑绝不是杞人忧天,因为这样的事情,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并不少见

  她所争取的,是人的最后尊严

如果死亡无可避免,我们能否决定“离开”的方式?

  世纪老人巴金生命的最后六年光阴,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1999年病重入院,抢救之后,他就被插上了胃管。

  “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

  再后来气管被切开,只能靠机器维持生命。

  巨大的痛苦让巴金多次提到安乐死,不止一次地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但身边的每一个人希望他活着。

  那时的他,已经没有了选择体面离开的权利。

  陈丹晨在《巴金全传》里描述,“巴金一天到晚基本上是睡在那里,有几次醒过来,他还是很清醒的,有一次他醒来拉着女儿小林的手,抓得很紧,还流着眼泪。”

  就这样,他在病榻上煎熬了整整六年。

  生老病死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题目,如何有尊严地死去,其实是一门科学

  现在我们经常会谈起生活的幸福指数,谈起居住、工作、健康等等指标,却忽视了死亡这必经的一项。

  “死亡的质量”也应该被纳入幸福指数。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正视死亡,才是帮助我们活得更为健康、充实方法

  人人都应该把握当下,向死而生。

  同时,对于离开的方式,我们也应该拥有选择的权利。

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他也曾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  END ——

  后台回复午安”,石榴君送你一个特别推送

  ♢ 作者简介:创意社(ichuangyi99),一个有意思地方,等一个有趣的你!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喜欢就点个赞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