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你打算做个温柔的人……
人活一世,沉沉浮浮,忽软忽硬。(我说的是心肠)
一味天真温暖,总觉得未经搏杀,也没真的面对过一些真相,如海上沙楼,回味只余“空”字。而历经世事,难的又在于这个“软”,从不吃亏上当,永远不败之地,听起来也是一个“惨烈”概念,并未被生活善待和回馈。
所以,何时软、何时硬,如何倾侧,怎样摇摆,真真是天平座爱讲的永恒话题。而中庸之道也在于分寸之间,知过犹不及,懂最后一根稻草。也是没有什么道理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所以试着写一下这个硬心肠系列,一起摇摆。不算吐槽,只是共勉。
记不清有多少次,在登机的时候,有两三四个人一起上来,环视一下现场,挑选了一个他们认为最好说(qi)话(fu)的人,过来说:你看,我们一起的,是不是换一下座位?
我一般都会冷淡的回答:不,这是我昨天特意选的。
倒是都不会有什么后续,其实他们也不是非要坐在一起。自从我害怕窗边直射紫外线之后每次都改选中间条 row 靠走道之后,也没人再提出这种要求了。
这就算不错,短途火车和地铁上,就真有大妈或大老爷们儿一屁股坐在你旁边,然后把你拱开。当然他们目光如炬,知道你是那种被欺负了也不太会计较的人,事实上,当他们靠过来的时候我就已经弹起来了。
还有一次,我去银行办理业务,等经办人、等工作人员吃饭、然后被支使到不同的窗口,一个小时之后,对方告诉我再去另一个窗口重新拿号的时候,我说我要投诉(但并没有),于是在三分钟之内顺利的办完了。
出了门之后我非常沮丧。那种感觉很难形容,就是当你做一个温顺安静文明的人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时被轻视被忽略,但如果你锋芒毕露看起来像个事b,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还有在餐厅里,旁边晚来的人菜已经上齐,你客气的对服务员说话,但依然等不到下一道菜,最后拍桌子要求退掉的时候瞬间上来,你也会感到这种沮丧和挫折。
好好说话是不是没用,是不是会哭的孩子必然有奶吃。
工作中这样的情况也不少,你做一个本分踏实的员工,尽量不麻烦别人,也愿意帮助其他同事,不仅仅比不过能撕b 、爱撒泼的其他人,经常成为背锅侠,甚至还要被老板定义为“小白兔”员工,仅仅成为时间和空间的必要填充物存在。这个时候心情复杂吗?
我有位女友描述过这样的感觉:“很灰心,你从小到大读过的书、受过的教育,都让你做一个有礼貌、温柔的人,最后发现掀桌和撒泼效率最高,会怀疑自己哪儿出了问题,也会怀疑社会,这一切不应该是这样的。”
你可以试着想一下身边认识的人,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他,是不是看起来“不好惹”的人过得比较愉快?
但“好惹”、“不好惹”的区别,其实也在于不同的层次和维度,在外面吃饭拍桌子的人,可能在公司里洗杯子;在公司里洗杯子的大姐,可能正在家打老公;在银行妄图投诉柜员的我,被微博群众骂成狗:“你居然看不起柜员”、“祝你下辈子全家都柜员”…我:???
这么综合来看,好像在某一个层面看起来不好惹,或“总之我是个很厉害的人”,也并没有什么用。人生的大平衡定律一定会让你在某些地方吃亏或受益,我们天平座早就看穿了这一切。
但这种暴脾气在某些时候好用、有效率,又符合当下快意恩仇,再加几分年轻人“不服”的精气神儿,一时间周围皆贱人、上下全sb的人生态度,还挺流行的。我也觉得他们挺不好惹的,因为这时你会觉得对方可能是个不定时炸弹,不知道哪句话没说对可能就炸了。而且,时刻准备掀桌和对质的样子,真的不好看。我现在看见他们就会主动有多远躲多远——交一些心智正常、情绪稳定的朋友好不好嘛。
每当你打算做一个温柔、客气有礼貌的人的时候,你发现会被轻视、会被欺负,会感到灰心和沮丧,那么,你还打算做一个温柔的人吗?
在一定的势利范围内,有人会认可这样的守则:你看起来那么没脾气,说明你本身就不行,那么不在乎你,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如果你以前看着不好惹,现在看着慈眉善目,人家不会觉得你修为精进了,而是觉得你不行了。
伪中产为此发明了一套话语体系:我们这么努力,不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形出现在身边吗?如果你每次都是头等舱、米其林、私人银行 VIP,你就不会受这种气咯。
然而啊然而,写长微博撕前公司的、写公号骂投资人的,乃至买了 P2P 骂街的,最后也没啥用的,谁还曾经不是个中产阶级呢。
我只是觉得,世界不该是这样的。
一个温柔的、不会骂人的人,也应该得到好好的对待。虽然有的人聪明、有路子、搞得定,但普通人也应该可以得到公平。即使有的人不好惹、特矫情、爱撒泼,但至少他们应该不会因此得到优待。
就好像我们无论多么努力,多么成功,如果整天还是竖起盾牌举着长矛,而整个社会并没有因此变好,那么我们就不算努力和成功。
如果认定一件事是对的,就要硬起心肠坚持下去。为了内心的愉悦和平静,继续做一个温柔的人,而不会被外界所干扰。我也知道很多事撒泼是非常有效、非常高效率的,但我并不会因此变成另外一个人。那样的话,人生太失败了。这可能也是一个中年命题,不被他人改变,也不想看到世界越来越糟。
温柔不是面瓜,也不是不会发脾气。而是随着年纪增长的同理心,是明白“谁都不容易”。
却不肯接受“谁都不容易”的打马虎眼。
而温柔的另一面,可能是斩钉截铁的说“不”吧。
靠成功和努力的物理隔离,并不能解决心灵问题。当你不想因为温柔而被欺负的时候,竖起保护自己的壁垒可能更加重要。
就好像愿望不能代替现实,情绪也不该代替理智。其实你慢慢会发现,让你愤怒的一些小事,并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背后让你一直耿耿于怀的逻辑,比如“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爱撕才会赢”这样的态度。
所以,学会坚定的说“不”,才是能一直温柔下去的支撑吧。也越来越会说:“这是不对的。”
更多【硬心肠系列】文章
过好这一生,咬牙切齿给谁看
永远错过,就永远错过了
“死了吗?”“还没有。”
若明白生之哀乐,你一定够软弱
没有边界感,就永远拎不清
且将薄情付旧日
一错到底,也是对的
放下玩具,举起双手,都没有微辞
而我决定不去人多的地方
谁温情泛滥,谁就一塌糊涂
突然有一天,再说不出“可是”
那绵绵绵绵绵绵绵绵情意
“做完这一票就金盆洗手”
别闹了,做人那么有趣干嘛啊
“这位女士/先生,请问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谁还不是命运拨弄,起起落落分分合合
“2018 年,你有 N 个待删除选项”
“你还没有忘记那些过去吗?”
你我线上常见面,线下别相逢
在“来都来了”的世界“算了算了”的活
我累了,我真的累了
被轻忽和暗算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