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戏》好看吗?
前面
今天有两部华语电影上映了,一部叫《爱情公寓》,另一部叫《一出好戏》,黄渤导演处女作。
前者豆瓣2.4,后者豆瓣7.5
但是很显然,不论是从排片还是票房,还是上座率,《一出好戏》都输了。
输的彻彻底底,一倍有余。
但我知道,《一出好戏》的有些东西,是前者这样的片子怎么都赢不了的。
《一出好戏》
《一出好戏》和今年大部分的国产电影都不同。
它有着导演处女作独具的蛮劲,不墨守成规,乐于展露棱角。
又有着黄渤个人在电影里摸爬滚打十多年的高明和勇敢。
先说说高明。
他的叙事和戏剧安排设置的讨巧又聪明。
他选择了一种对于新导演来说,最安全的叙事方式。
一条荒岛求生的主线平铺直述到底,他没有生出太多繁复的支线剧情,也不玩花哨的叙事结构。
不管在时间流程还是空间流程上,都透露着一种的四平八稳的叙事气质。
保证故事的完成度,也保证观众看的通俗易通。
而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单一的叙事导致故事太过单薄,黄渤又用大群戏贯穿了整部片子,成功兜住了整部电影的底。
几个主要角色之前的粘度也处理的非常微妙,特别是所有人和两个准戏眼角色(黄渤,张艺兴)之间的关联度都恰到好处,让整部片子看起来都不至于太过涣散。
四两拨千斤,这是黄渤高明的地方。
至于勇敢,在于故事。
《一出好戏》故事很特别。
公司团建遇到了海难所有人被困荒岛,司机,保安,保洁阿姨,员工,老板,这群人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完全封闭的沙盒游戏,法律,道德,阶层,在这里完全失效了。
生存之难,欲望之念,权力之争随着海岛天气的阴晴阳雨,开始轮番上演。
一出寓言故事,跃然纸上。
很多人应该都没想到,黄渤这次拿出来的压根就不是一部喜剧,而是一出把人性撕开来拷问的末世寓言。
相比黄渤最擅长的喜剧,寓言故事,有深度,但难拍,更不讨喜。
可黄渤他依旧还是拍了,而且拍的有棱有角,充满野心。
甚至可以说,他还拍出了一些我在中国电影里从未见过的东西:
(以下有轻度剧透)
“建起了一座乌托邦,然后摧毁它”
这是整部电影最残忍,但也是最出色的一个部分。
他有些类似前不久的《小偷家族》,先制造希望,再亲手摧毁希望。
只不过《小偷家族》仅仅在说家庭,而《一出好戏》更宏大,投射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前半部,他利用人性的求生欲去制造乌托邦。
大概是从他们上岛后的那一个雨过天晴的空镜开始的,因为每个人迫切的求生欲,大家空前的团结和亢奋,阶层淡化,人人平等,按需取酬。
这里存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象征意义桥段:
随着老板把钱包里的大把钞票撒向空中,钱的失效预示着一个带有原始社会属性的乌托邦正式诞生。
紧接着权力也迎来了第一次和平交接,从本来的老板转移到了懂得野外生存的司机小王。
但随着新王诞生,权力和人欲也开始在这座理想国里喧宾夺主,一切急转直下。
本来平等的社会关系开始失衡,新的等级秩序建立,司机,保安本来受到压迫的底层者,突然靠着蛮力站上了权力金字塔的塔尖,权力泛化出现,奴役和压迫也随之产生。
大概是在王宝强让所有人喊自己王的那一刻开始,电影进入了另一部分。
反乌托邦。
人性,欲望开始主导岛上的所有人,只要有肉吃那就听话,不管是什么话。
一个见风使舵的狗腿,一个以肉体换取权力的女人,活脱就是一场封建王朝。
只是压迫必然伴随着反抗,旧统治者老板站了起来,带人出走。
因为一首废弃的破船,老板一行成功革新了生产工具,劳动产品开始过剩,于是他们以扑克牌作为货币创造了用来交换食物的一般等价物。
瞧瞧,资本主义社会这不就到来了吗。
为了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更加清晰的反乌托邦投射,黄渤甚至还安排了于老板制定货币计划,增发货币,暗示通货膨胀。
就这样,两种文明阶段,两种意识形态突然同时存在于一个岛上,背叛,吞并,甚至战争,便也开始了。
可真正的好戏,还没开始。
第三种GC主义,在黄渤的主导下,又开始建立了。
这是整部电影的重头戏,我就不剧透了。
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人心的真正险恶,到这才刚刚开始。
“没有好人”
整部《一出好戏》里你看不到一个绝对的好人。
它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个人都带着某种混沌在岛上求生,每个人都因为想继续活下去而做了并不光彩的事情。
而几个主要人物,黄渤,张艺兴,于和伟(老板),王宝强(司机)都表现出了对权力的贪恋以及对其他人的奴役倾向。
当他们先后攀上权力之巅的时候,你会在他们嘴里听到同一句话。
“今天就给我定个规矩,谁都要听我的”
毛骨悚然。
但对于导演黄渤来说,这样的集体黑化还不够。
他还要打破这座岛的权力范围,延伸到大陆,用哲学思辨来拷问角色,拷问观众。
“如果可以离开,回到大陆,你是愿意继续在这荒岛当领导者,还是回到大陆继续当底层上班族?”
因为一艘尚不为人知的救援船,这个问题被推到三个领导者的台前,有人选择了觉醒,也有人选择继续沉沦。
只是可笑的是,那些觉醒的都被当成了疯子,而那些沉沦的依旧被奉为王者。
这里的讽刺意味就更加明显了。
“乌合之众从不在意真相”
最后
不管怎么说,《一出好戏》让我很兴奋。
今天聊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它可以聊的地方还有太多。
比如岛上莫名出现的精神病服布料,和最后精神病院画面的对应。
比如上下颠倒的船舱,影射着这座岛上的真假倒置。
比如6000万彩票的兑奖期限,对主角黑化的暗示和助推。
尽管我知道作为处女作它依旧存在着许多肉眼可见的问题,但我依旧乐于冲着上面这些解读空间和导演的用心,去给它一个高分。
因为相较于某些片子,它是用心,更是稀缺。
音乐/《彩虹山》—文雀
配图/见标注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