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死了,你们却说她活该!”
每日8点,文化早餐 ▵ 点击 拾文化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抟物馆
“开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
01
前不久,浙江慈溪发生了一件惨案,一名22岁的女孩巧巧,在商场的娃娃机前,惨遭割喉。
巧巧的外形,是标准的“肤白貌美大长腿”,却被一名男子连割数刀,倒在血泊之中。男子行凶后,当即逃之夭夭。
受害者巧巧(化名)
在场的围观者拍了视频,通过微信迅速传播开来,从巧巧重伤倒地、警察赶到现场,再到急送医院抢救,整个过程让人无比揪心。
案发现场
慈溪本是地名,却在命案发生的第二天,成为血腥暴力的代名词,冲上了微博热搜,许多网友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跟风探讨。
漂亮女孩被杀,杀人者是她的男朋友,零碎的信息,加之目击者的描述,引发了网友的无限联想。
“那个女的出轨,带着别的男人去抓娃娃,被她男朋友看到了。她男朋友一时气急,到隔壁饭店抄起一把刀,割了她的脖子。”
甚至有网友扒出,巧巧是某短视频平台的“网红”,还开奔驰车,肯定是个凭借漂亮脸蛋,勾搭有钱男友的“拜金女”。
“网红”、“拜金”、“出轨”,哪怕连词成句,都够脑补一出情感伦理悬疑大剧。
一朵盛开的鲜花,在最灿烂的时候凋零,本来已是人间惨剧,女孩尚且尸骨未寒,居然往人家的尸体上泼脏水,还是人吗?
巧巧的家人失去至亲,已经悲痛欲绝,居然还得举着她的资料,站在事发地,声泪俱下地辟谣:“我女儿死了,你们却说她活该!”
她的哥哥嗓子都喊哑了,还在不停为妹妹澄清着。
巧巧的母亲和哥哥
巧巧本是舞蹈班的老师,录短视频只是出于职业兴趣,杀人者是她的前男友,分手后已经纠缠了她好一段时日了。
人家家里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好歹有几栋房产,和前男友交往的时候,并没有花他的钱,在看清渣男面目后,果断分手,这没毛病啊!
没想到遭到前男友的不断骚扰,划车、砸家门,还给巧巧的车偷偷安装追踪器。
让前男友起了杀心的原因,是巧巧交了新男友,可是,两个人分都分了,人家开始新恋情天经地义。
退一万步说,就算巧巧真的出轨了,这也不能成为男友杀人的理由!
若一个人对你起了杀心,你辩白是错,沉默是错,连活着呼吸,都是错。
02
现在的网络环境,“开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可血淋淋的人血馒头,我是真的吃不下。
今年年初,安徽芜湖,一辆红色路虎车燃着熊熊大火,缓缓向前行进,很多人看到视频时,都以为是车辆发生自燃,路虎无辜躺枪。
后经警方调查,车内有的一男一女,两个人都当场被烧身亡。
而这触目惊心的大火,并非意外,而是男子因情感纠葛,驾车撞击逼停前女友的路虎车后,进入路虎车内,点燃身上的汽油,要与她同归于尽。
是怎样的恨,才会让一个男人想要与前女友同归于尽?
普遍逻辑是:没有什么比伴侣红杏出墙,更能激怒一个男人。
再加上,
路虎=豪车
豪车=拜金
情有了,钱也有了,网友们个个都是名侦探柯南,推理能力一流。
男子在女友身上花了大笔钱财,女友却背叛他,怀上了别人的孩子,暴怒之下,男子选择决与女友同归于尽。
离奇刺激的故事情节,永远比真相跑更得快。
受害者已经永远无法开口反驳了,可她们的亲人,却要承受失去挚爱和谣言中伤的双重打击,一边处理受害者的后事,还要一边对抗漫天的谣言。
女子的母亲专门开通了微博回应,力证女儿的清白。
都说“有因才有果”,但是,用结果倒推原因,再用假设性的原因自证结果,从少数人的自high扩大到一群人的狂欢,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在受害者身上,寻找杀人犯行凶动机的这帮人,无异于是杀人犯的帮凶!
03
还有去年的一个新闻,90后女孩姗姗,在拒绝男同学薛某求爱后,被对方整个人拎起来,从19楼扔下去,当场毙命。
一米八几的壮汉,把一米六的女孩扔下楼摔死,活生生一条人命的消逝,在丧心病狂的凶手眼中,和虐杀一只小猫、小狗,没有什么不同。
随着一些案件细节的公布,惨案渐渐变了味。
薛某从高中开始,追求了姗姗8年。在这8年中,薛某送过姗姗寇驰的包、卡西欧相机、蒂芙尼项链等礼物,总共价值三、四万元;曾和姗姗一同去旅行,自己承担所有费用;与姗姗和她的同事合租一间公寓。
有一天,薛某发现姗姗的床头,摆了她和其他男生的合照,并偷听到姗姗在电话里向别人诉说,对他这个追求者的想法:“不喜欢他,希望他走。”
于是,一个恃强凌弱的侵害案件,变成了“女神”被“备胎”反噬的故事。
“这个女生不喜欢人家,一而再再而三地接受人家送的礼物,出去旅游全程男方付款。自己做的事情就婊。虽然杀人不对,但也不是平白无故而死吧。”
可事实上,姗姗在这8年中,一次又一次地拒绝薛某的求爱。然而,姗姗拒绝薛某的方式不够彻底,始终没有拉黑,一直以朋友的方式相处,所以让薛某总觉得还有一丝希望。
姗姗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毫无瑕疵的,她不喜欢薛某,却一直优柔寡断,确实不应该。但不接受他的求爱,优柔寡断,就该死吗?
受害者的不完美,不是施害者结束其生命的借口。
杀人的一方沉默不言,自有好事者去深挖他“背后的故事”,可受害的一方,命都没了,纵然有什么错,人无完人,需要拿命来抵偿吗?
犯罪就是犯罪!无论被害人在道德上有什么瑕疵,都不能成为罪犯加害他的理由。
04
在这种“受害者有罪”的论调里,我最讨厌的两句话:一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二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
“大晚上的穿那么少,活该被坏人盯上。”
“如果不是你先做了什么出格的事,别人怎么会来找你麻烦。”
“出了事,总是追究别人的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问题?”
这是一种“绝对公平”的逻辑:灾难从来不会无缘无故落到谁头上,只要你的行为没什么问题,就绝对不会遭受不幸,因此,受到伤害的原因一定是——受害人本身有错。
说白了,就是人们心中最朴素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所以,如果“跟渣男分手”、“养备胎”、“穿得少”都算污点的话,“完美受害者”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在日本遇害的女留学生江歌,在我看来,是最接近民众心中“完美受害者”的形象。
江歌
她家境一般,只身赴日留学,品学兼优,艰苦朴素,待人热忱,收留因分手而无家可归的同乡刘鑫。
却因卷入室友刘鑫和她前男友陈世峰的矛盾,在家门口被陈世峰连刺数刀,失血过多而亡。
江歌和陈世峰可以说毫无过节,自身的品行也没有任何污点,所以江歌被害,实属无辜。
谁会加害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呢?这不合逻辑啊。
于是,便有人造谣,江歌与刘鑫是一对同性伴侣,陈世峰是因为痛恨江歌夺爱,所以才狠下杀手。
你看,即使受害者足够完美,依然会有人用这种无稽之谈,让死者不得安宁。
05
就算一个人出轨、劈腿、脚踩几只船,私生活劣迹斑斑,也没有人,有权利去剥夺和终结另一个人的生命。
伤害别人的人,总能给自己找到理由,为自己的罪行开脱。
“她背叛了我,所以我也不能让她好过。”
“我从小家里穷,看到炫富的人,我就来气。”
“都怪她长得太漂亮了,把持不住,不是我的错。”
“他穷他有理,你骚你活该”,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就是在为罪犯开脱!
我们最朴素的正义感,不拿来声讨罪犯,而是以“受害者有罪”为罪犯开脱,造谣一张嘴,受害者家属却要跑断腿、说干嘴,承担所有的舆论压力。
罪犯的家属,一声不吭,就能享受到一波又一波模糊焦点的胜利果实。
灾难有可能降临在任何人头上,如果有一天,你身处一桩交通意外中,与肇事司机扯皮,结果围观群众说:“谁让你乘地铁老插队啊!活该!”
你恐怕也要抓瞎。
我们都小心翼翼地活在这世上,生怕行差踏错出什么意外,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受害者,我们的同理心,应该给在伤害中同属劣势的人。
他们已经受伤了,“受害者有罪”的恶意揣测,只会给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你说,受害者有罪,才给了罪犯实施暴力的动机,这是公平。
可是,罪犯只要面对法律制裁,受害者受到身体上的伤害,甚至丧命,却还要接受舆论审判,这并不公平!
“受害者有罪论”,正在把受害者推向更深的地狱,我们能做的,是改变这种毫无人性的观念,不要给他们受伤的身心再泼脏水,不要成为罪犯的帮凶。
.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我上过100多个女生,摸一下你的大腿怎么了?”
·我采访了1000个90后,终于知道他们存款为0的原因
·吃完苦中苦,我终于成为人下人
要不要 赞 和 分享到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