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老 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老 家

2018-08-14 05:31:36 作者:亦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 家

  老 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回家变成了回老家。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便会有同事朋友好意相问,回老家吗?

  老家,是对于那些生活工作在外的人而言的。老家就是家,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长大了,读书了,便从那个小小的村子里走了出去;毕业了,工作了,便留在了离家或远或近的城市里;结婚了,买房了,从此便有了一个新家。我想,也许正是从那时起,乡下村庄里住着年迈父母的家便成了老家。

  时光的匆匆里,人生已过半程。屈指算来,离开老家已经20余载,说是离开,也不过是在20公里外的县城而已。

  记得第一次离开家是来县城读高中高一高二的时候,学习还不那么紧张,一周或一个月还能回家一次,骑着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飞鸽”自行车,带着对食物期盼,一路欢欣回家去。吃着母亲亲手做的火烧,就着个咸菜疙瘩,喝着香喷喷的玉米糊涂,那种感觉单纯幸福高三了,功课吃紧,有时几个月不能回家一次,一到月底,父亲便会蹬三轮,送来换饭票用的面粉零用钱母亲也从不会忘记捎来一大兜我爱吃的火烧和自己腌制的老咸菜。直到现在,隔段时间,母亲还会送来亲手做的火烧。高中三年,虽然离开了村子,但家还在村子里,父母还依然年轻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更远的地方上学,离家是有700多公里。这一次才算是真真正正离开家,离开父母,除了对远方未知的期盼,心里更多的是不安,是远离父母,失去依靠惶恐。上世纪90年代,700公里也算是长途跋涉了,为了节省路费,父亲一个人将我送到了学校,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匆匆返程了。临走时,他将用手绢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一沓钱交给了我,那是一学期学费生活费,我也知道,那是一季的玉米换来的。望着父亲渐去渐远的背影,我第一次深深到家离我那么遥远恍惚间看到了母亲站在村口等我回家吃饭的身影

  毕业了,我又回到了县城工作。刚上班的时候,同事间还不太熟识,以前的同学大多还没有取得联系,所以,每到周末只要没有加班,我都要回家一趟。后来,单位同事熟悉了,原来的同学也联系频繁了,到了周末便三五好友,喝酒玩牌,外出游玩,渐渐地回家的次数少了。偶尔,母亲也会打电话过来问,孩儿啊,这个星期回来吗?多数时候,我都会以加班为由糊弄过去,年轻的我渐渐地忽略了父亲母亲和老家的消息。不过那时,父亲母亲的腿脚还算灵便,但明显老了许多。

  后来,虽说是银行贷款,但终归有了房子,在这个小城里有了栖身之地。再后来,车子也有了。本以为,这样回家看望父母就方便多了,可如今的我们,工作忙,应酬忙,孩子教育忙,唯独的抽不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

  去年秋天的一个周末,我抽空回了趟老家,临走时父亲对我说,“孩儿啊,我和你妈辛苦一辈子了,还没出过远门没坐过飞机呢?”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愧疚。我的儿子才十二岁,我却带他去了很多地方,为的是让他从小开阔眼界胸怀四方,将来做个栋梁之才。可是生养我们的父母呢?我们又报之几何?带着内心的自责,我毅然决定休假,圆了父母的心愿

  母亲是地道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就是姥姥给她讲的传说故事。所以,在她的想象里,一直有个朴素情节,老是跟我念叨,白素贞是不是现在还压在雷峰塔下,任我如何引经据典解释,母亲却始终无法释怀。所以,这次旅行我定了杭州。

  初到机场时的兴奋,飞机爬升时的紧张,这时我倒感觉他们更像个孩子。飞机平稳降落在萧山机场,初秋的西湖垂柳扶堤,婀娜多姿景色怡人。在游玩过多个景点后,终于来到了母亲期待已久的雷峰塔前,不巧的是上塔的电梯好坏了,要想一探究竟需要拾级而上几百个台阶。由于年轻时积劳成疾,母亲的右腿膝盖退化严重,已经有点瘸了,我有点担心,可她不让扶不让背,执意自己上去。每上一个台阶都要停顿休息一下,跟在她的身后,看着母亲苍老的背影和蹒跚的脚步,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雷峰塔已经倒掉,白娘子也飘然仙去,望着碧波粼粼的西湖,母亲满意的笑了。

  随着儿子的长大,我也越来越感到为人父母的不易。所以,周末一有时间,我都带上儿子回老家陪父母吃顿饭,或者把父母接来城里小住。

  老家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对于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生活的人来说,老家更是童年记忆,父亲的呼唤,母亲的守望,是我们人生的回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 老 家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