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催二胎了!所有的儿女双全,都可能变成兄妹互殴
文 / 桂鱼青 熊太行
天下的痴人真是太多了。
过去的新婚夫妇,洞房里要放花生。
“花生花生,花着生。老大是个儿子,就来个女儿;老大是个女儿,就来个儿子。”
“有儿有女,就是‘好’字啊。”
不光中国人这样,西方也是如此,经典动画影视里的幸福家庭至少一儿一女,不信看看辛普森一家、佩奇一家、贝贝熊一家、《成长的烦恼》一家、《超人总动员》一家……
今天的中国家长尤其喜欢说:俩孩子做伴儿,多好啊。但从小朋友的角度看,就是五个大字:“伴儿得着嘛。”
独生子女小时候最羡慕有哥哥姐姐的同学朋友,哥哥是打架用,姐姐是带着玩儿。
他们也会同情有弟弟妹妹的小伙伴:总得带个拖油瓶,好麻烦!
“妈妈给你生个弟弟还是生个妹妹?”
“生个哥哥可以吗?”
都希望享受有哥哥姐姐的好处,不愿意接受弟弟妹妹的累赘。
而真实的兄弟姐妹,基本都有一段相爱相杀的岁月,尤其是兄妹。
最近看了一个电影《快把我哥带走》,讲的就是四口之家的故事,这兄妹俩真是热闹极了。哥哥特别顽劣,妹妹每天被他欺负,气到半死,还要为他操碎心。
哥哥妹妹什么的,真是一点都不萌!
于是濒临崩溃的小姑娘过生日时许了一个愿望:
快!把!我!哥!带!走!吧!
本文有剧透,还是那句老话,看完熊师傅剧透再看电影,你会看得更明白。
1
时分(彭昱畅)是个皮到人神共愤的讨厌鬼,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恶作剧整妹妹。
妹妹时秒(张子枫)每天睁开眼就要忍受哥哥的各种整蛊。
△ 闹钟调晚,把时秒的辫子缠在床上,害她上学迟到
△ 吃菜把肉抢光
△ 偷拿时秒的零花钱,变态!连硬币都不放过
△ 还偷看时秒的日记,威胁打小报告
对着这样一张无处不在的二皮脸,时秒烦得要命。
赶紧去向爸妈告状啊!
但在她的生活里,爸爸妈妈都不愿意出现。
时爸爸酗酒,时妈妈厌恶丈夫,沉迷工作。大多数时候,家里只有兄妹两人。
时秒越受不了哥哥,就越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支持,然而父母之间的裂痕让她心惊。
爸爸有重度的酒精依赖,这是一种精神疾病,不治疗,永远没法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作为成年观众,我只觉得这夫妻俩在一起真的没意思,分开更好。
但女儿还是会不自量力、不顾一切地把一对怨偶往回拉。
中二期的少年有个特点:相信只要自己够努力,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大人看他们总觉得幼稚,其实这一点特别珍贵。
还没有真正被生活伤害过的人,才会有这种信心。
时秒满心都是责任感:我长大了,我要保护这个家。
她假借爸爸的名义给妈妈送花,结果妈妈回家来怒冲冲地说“不戒酒搞这些有什么用”,爸爸抱着酒瓶说“我没送”,大家都尴尬在那里。
妈妈的话其实特别对,酒精依赖的丈夫对所有人都是灾难。
但是时秒还不明白。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家人最紧要是齐齐整整。
2
哥哥时分的态度完全不同。
“妈,如果只是为了花,你就不用回来了,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别的小礼物呢。”
他不肯为缓和家庭矛盾出一丁点力,还讽刺妹妹。
压倒时秒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她在生日那天撞见妈妈带着男朋友和时分吃饭。
三个人相谈甚欢,看起来认识很久了。
原来妈妈早就离开了这个家。
原来哥哥早就知道真相。
就我一个傻子,哥哥全都知道,还看我的笑话。
哥哥是叛徒。
我是弃儿。
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时秒必须为家庭破碎找一个归罪对象,为自己的怒火找一个出口,才能维护她的内心自洽。
按说酒鬼爸爸应该负主要责任。
但在时秒心中,父母的形象仍然高大,一切都是哥哥的错。
她许的生日愿望是,没有这个哥哥。
△ 其实哥哥是唯一记得她生日的人
成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会对父母的关系放手。
3
神仙也很为难。
要满足妹妹的愿望,也不能把哥哥弄死弄消失呀。
于是时分没有消失,他变成了时秒闺蜜妙妙的哥哥。
他和以前一样顽劣爱欺负人,唯一的区别是,哥哥现在欺负妙妙。
时秒一开始很高兴,但没过多久就感受到了失落和孤独。
家里黑灯瞎火只有她一个人。
占有欲不断提醒她,她才是时分的妹妹。
时秒开始以专家的姿态教妙妙“对付你哥”,还不断插手兄妹俩的家庭生活,显得霸道又无礼。
而且这个平行世界的时爸爸还在酗酒,时妈妈还是不回家,两个人仍然在筹划离婚。
哥哥没了,烦恼并不会跟着变少,这次只剩下她独自面对这个家的真相:
“我就说这种事情瞒不了孩子,我跟你妈是要离婚了。”
乱许愿的副作用也出现了,新世界里时分和妙妙的爸爸也是酒鬼,妙妙妈妈变成了想离婚的女强人。
时秒成了时分的倾诉对象,几次听他诉说自己对妹妹的心疼和关爱。
放学后和妹妹打闹,是为了让她错过父母的争吵。
深夜把醉倒街头的爸爸背回家,清晨还要清理家中无数的酒瓶。
早上让妹妹晚起,是不想让她看到爸爸狼狈的样子。
狂吃一堆膨化食品收集卡片,是想给妹妹换一辆电动车。
“在我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是他用一己之力,把糟糕的父母屏蔽在了时秒的梦幻家园之外。
原来我哥心思这么重!
有时候就是那种嬉皮笑脸的人,心底往往才藏了无法抑制的沉痛和悲哀。
时秒开了上帝视角,才知道自己的中二病、鸵鸟心态、理直气壮,都是哥哥小心翼翼维护的结果。
她后悔了。
4
电影的时间设定在2014年,时分和时秒应该都是95后,那会儿生两个孩子还是要交社会抚养费的。
三年要俩,时家这对夫妻,爱过。
只可惜两个孩子没赶上。
不相爱了当然可以分开,远离酒精依赖的病人更是天经地义,现实中很多女性嫁给酗酒的丈夫之后,并没有时妈妈的果断和决心。
但和烂人切割的果断和决心,如果牵连到孩子身上,就是极端的不负责任。
现实中有些女性遭遇了差劲的丈夫,会越发疼爱孩子。
有些女性则会连带着孩子一起厌恶。
时妈妈虽然没有主动伤害过兄妹俩,但她放着一个酒精依赖的成年男人和一双儿女在家,自己逃避在外,这种不作为本身就是伤害。
她的解释是,“我以前觉得你(时分)带着时秒不会有问题,我挺放心的。”
这是很多父母不靠谱的做法,让大的带着小的,自己能舒服一点。
其实时分也就比时秒大两岁,他还没有收到足够分量的爱,就要开始付出了。
没有人教会时分怎么去逃开家里的冲突和不幸,父母自己都是一团糟。
时分自己想到的办法,就是用一堆恶作剧转移妹妹的注意力,保护她的“无忧无虑”。
这并不高明,电影开头把他干的那些讨厌事儿一一列举出来,有些真的很过分,时秒说他是世界上最烦人的人,观众完全能够感同身受。
但责任当然不在时分——他没和妹妹一起沦为酒鬼、太保太妹甚至沾染毒瘾,已经算运气好了。
时分才是那个肩起了闸门的人。
5
这个故事里,时秒的成长是明线,时分的成长是暗线。
大多数女孩比男孩早熟,电影开头乍一看,时秒确实要比时分成熟懂事许多,但在父母严重缺位的家庭里,大孩子一定才是最早扛起责任的人,他得拉扯和保护自己的弟弟妹妹。
长兄如父。
时分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和妹妹坦诚相待,一起分担。
这也是大多数人对二胎的期待:兄弟姐妹之间有商有量,共同应对压力和困境。
但时分选择了另一种,他扛下了一切,不忍心打碎妹妹的幻想。
时秒满怀责任感地想要修复父母婚姻的时候,时分对婚姻的态度已经染上了一种成年人阅尽沧桑的冷漠:
夫妻曾经相爱,未必永远相爱。
成年人不做无用功,与其绑在一起受罪,不如各自放手。
这孩子都经历了什么呢?电影没拍,想来是他自己的成长太痛了,才会千方百计想要保住妹妹的天真。
伸手护着妹妹,也是保护曾经的自己。
6
时分还是低估了妹妹。这姑娘虽然天真,可并不弱。
她为人善良热情又勇敢,在哥哥的小心呵护下,已经长成一个出色的大姑娘。
在没有时分的平行世界,时秒面对父母的离婚通知表现得极其镇定——人总是要长大的,要么少年老成,要么是天真无邪十几年之后,再挨一记生活的闷棍。
“我跟你们不熟,我谁也不跟。这个家里我就跟我哥熟,我要跟着他。”
名字在一个户口本上的,有血缘关系的,未必是一家人。
彼此关心照顾、互相陪伴的,才是一家人。
她完全理解了哥哥。
PS:
这部电影改编自漫画,打打闹闹背后,其实是一片温柔。
独生子女能看到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有兄弟姐妹的可以重温陪伴和亲情。
它还道出了关于家庭的几个真相:
有兄弟姐妹,跟相亲相爱并不划等号。
如果你想有一个负责任、能带着弟妹的老大,记得好好疼爱他,他在成长为照顾者和保护者之前,首先应该是父母的宝贝。
差劲的另一半、二胎,都不是逃避养育责任的借口。
以及,不幸的婚姻不要硬挺,父母离婚并不会伤害孩子,他们比大人想得坚强。
真正让他们陷入恐惧的,是父母之间深深的敌意和伤害。
- END -
推荐阅读
博士夫妇的“相声”,郭德纲为什么不买账
把《一出好戏》当喜剧看就可惜了,黄渤其实拍了场权力的游戏
我最想给异性的一个建议 | 女生篇
成年人的世界是从潜台词开始的
童话 | 影评 | 问答
恋爱 | 婆媳 | 骚扰 | 离婚 | 职场
|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