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妈74了,还在帮我带孩子”:中国万千家庭的养老困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妈74了,还在帮我带孩子”:中国万千家庭的养老困惑

2018-08-20 21:16:18 作者:李月亮 阅读:载入中…

“我妈74了,还在帮我带孩子”:中国万千家庭的养老困惑

  如果此刻孤单

  不妨抬头看看月亮

  文|李月亮

  01

  昨天下班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太,目测快七十岁了,左手一堆菜,右手西瓜,一步一挪,又热又累,满头大汗

  我帮她提了西瓜,一路跟她聊到小区门口。

  老太太说,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每天负责接送孙子,买菜做饭,打扫卫生

  “儿子媳妇都忙,我现在干得动,能帮就帮点。”她说。

  “累不累?”我问。

  “累呀。早上六点起来给一家人做饭,他们吃完走了,我就赶紧收拾,然后去买菜,买完赶紧接孙子回家吃午饭,吃完送走,收拾一下又要接他放学,回来我再做一家人的晚饭……”

  ——整个一个24小时保姆,我听着都累。

  但问题还不只是累。老太太说,老伴老家,老家在临沂,这边没什么熟人,“没意思,也不适应,完全没有老家舒服自在。”

  这样的老人,每个小区可能都有一大把。

  我的同事蒙蒙前几天还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老妈孩子照片,说

  “我妈74了,还在给我效力。做饭带孩子,不容易。”

  多少中国老人,一生劳苦,到了六七十岁,好不容易可以停下来喘口气,但城市儿女生了娃,需要他们出手相助,于是他们义不容辞离开家离开自己最自在的地方,奔赴陌生城市,一边做免费保姆,一边极力适应环境

  看起来是跟孩子们在一起共享天伦了,但是幸福吗?真未必。

  累自不必说,关键是不适应环境。

  老家那些熟悉山水伙伴、老院子,可能没多好,但他们习惯了,他们的整个生命都融进那里了,只有在那个气场里,他们才最舒服。城市再好,也总是别扭,总是拘束,总是扎不下根,总是哪里不对

  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其实非常弱。这不是他们的错,我们老了也一样

  当然,我也非常理解他们的儿女。现代人生存压力大,尤其城一代,一切从零开始,总是力不从心,有了孩子往往都需要父母把手

  说到底,还是生活不易,我们都人微力薄,很难找到幸福的万全之策。

  02

  不久前有则新闻,说贵州一家幼儿园,一个老人去接孙子,但因为他前一天刚从乡下过来,跟孙子不熟,碰巧幼儿园另一个孩子和他家孙子长得有点像,名字也只差一个字,结果老人就把别人家孩子接走了,还领着“孙子”去菜市场买了菜,又去诊所打了一针。

  其实中途,被领错的孩子就发觉跟错了人,提醒过老人几次,但老人听力不好,稀里糊涂一直带着他走。

  另一边,那个小孩家长发现孩子被别人领走,以为遭遇贩子,吓了个半死,到处发“人贩子”照片。直到老人的儿子看到,发现“这不是我老爸吗”,才化解了这场乌龙。

  很多网友说老人太晕了。

  是有点晕。但我真心不忍责怪:一个乡下老人,听力又非常不好,却在进城第二天,还没记清孙子的样子,就不得不承担起买菜、接孙子、带孙子打针的任务……

  想来他也是万不得已硬着头皮顶上去的吧。

  这样的老人,为数应该也不少——他们很老了,心智其实也下降了,但依然不得不配合儿女的节奏,强迫自己融入儿女的生活,融不入也得融,跟不上也得跟。

  他们战战兢兢、踉踉跄跄的样子,让人心酸又心疼。 

  03

  国人的养老方式大概有三种:

  第一,如果和儿女在一个地方,一般会留在自己一直生活的家里。

  第二,如果儿女在外地,则迟早会投奔儿女,住在一起或者附近。

  第三,去养老院

  毫无疑问,大部分老人最喜欢第一种,实在办法,就第二种,这也不行,才去养老院。

  因为中国人重视家庭,又有长达数千年的传统观念,总觉得去养老院,就意味着自己受苦、子女不孝

  某节目的采访中,很多人也都表示自己老了会去养老院,但现在不会让父母去。

  视频中的人也绝不是少数,我们都在无意识延续旧的养老观念。

  可铁铮铮的现实问题是:如果父母已经八九十岁,疾病缠身,无法自理,而子女工作繁忙,脱不开身,怎么办?

  这才是我们面临的终极问题。

  04

  我有一个姑姑,今年8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腿也不好,出门必须坐轮椅

  姑姑的独女茜姐,是一家日企的中层。几年前她把姑姑接到身边,起初找了保姆照顾,但是好保姆本来就难找,姑姑又因为疾病,脾气古怪特别难伺候。

  保姆换了一个又一个,最长的干不到半年。茜姐又愁又烦,最后几乎想自己辞职专门照顾老妈。

  可是一个40多岁的女人,好不容易打下一片江山,正是事业上升期,就这么退回家里,又实在不甘心。而且马上又要面临孩子升学,需要缴纳高额学费

  那段时间她纠结得不行了。她说,本以为自己的孩子大了,就不会再有家庭事业的冲突,没想到父母老了,问题又来了。

  05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是天下儿女的共同心愿。但“我想养你”是一回事,“我能养你”是另一回事,“我能养好你”又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

  很多儿女,都是空有一颗红心,想孝顺,也觉得自己够孝顺,但事实上,却并未让自己的父母拥有幸福、高质量、有尊严的晚年。

  有的是不得已,有的是太过一厢情愿

  养老始终是个世界级的难题

   

  古代物资匮乏,据说有的地区,老人活到70岁,就不能再浪费粮食了,儿子会将其背到深山老林,扔在那里,任其自生自灭

  细思极恐。

  现在日子好过了,老人不再有“上山”的噩梦。但多少老人,还是在辛苦孤独无助无味地度日。

  中国人最怕晚景凄凉,但“晚年幸福”四个字,又何其不易。这既考验父母的造化境遇,又考验儿女的孝心实力

  希望到某日,养老再也不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压力,而是一段父母子女间,最后度过的难忘时光

  06

  子女们会构想的父母的幸福晚年。父母们也有想要过的幸福晚年。也许是我们太希望后者的发生,而往往促成了前者的实际发生。

  来看一个微电影

  人最怕的不是老,而是对自己深爱的家人,对这个世界再没有一点用处

  无用,无异于提前宣布死亡。

  微电影中的介护人员提供的介护服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让老人什么都不做,享“清福”,而是灵活运用老人还保有的能力,辅助老人完成日常生活必需的行为同时,尽最大可能帮老人逐步恢复一定的身体机能和对生活的自信,从而让老人真正活得有尊严,有质量。

  像这部微电影《世界上最治愈的礼物》中呈现的一样,给父母最需要的,才是对他们来说最好的。

  其实,工作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学习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关心父母时,我们也需要学习照顾父母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比如老人如何维持肌肉力量,如何预防认知症(老年痴呆症)的病发,季节交替如何预防老人易发疾病,照护有疾患老人时的交流技巧等等……只有用心了解积极学习,才能为父母提供更多他们真正需要的关怀

  微电影中的“日医”是在日本拥有50年历史,介护行业的领军企业。日医在全国推进介护服务展开的同时,也积极地进行介护理念启蒙以及介护知识的推广,并为此专门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日医介护之窗】,旨在为大家提供专门的老年人健康护理等知识的专业平台

  你希望获得的知识,在【日医介护之窗】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参考

  无论是收藏保存以做不时之需,还是转发给父母亲朋送上一份实实在在的关怀,都诚挚推荐大家关注介护知识启蒙微信公众【日医介护之窗】(ID:nichiijiehu),这里会定期为大家提供老年健康和保健护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接触日医,你会感受到专业的介护精神,和深切人文关怀。

  了解更多“日医”相关信息,请点击文章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跳转到日医官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