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能让我变得更加有自己
学前班时,语文老师教我们简单的aoe……数学老师教我们123……虽然简单,可是要想认识一个字并且读出这个字就要从简单的汉字字母开始。要想学好数学就要从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开始。
有部电视剧里的一个场景说的就是人不能忘本的这个简单的道理。一个大美女站在80层的高楼大夏往下望,对她的爷爷说:爷爷当我们站在这么高的楼往下望,我们能想到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努力往上爬的初衷吗?如今,我们真的如愿以偿的爬到了我们想要站在的位置看世界,看楼下奔波忙碌的人的样子,是否像极了我们当处的自己呢?
如果音乐是一道能治愈忧伤情绪的良药,也是能让人宣泄情感的音律。那么,写作就是能让我们思考以及定心的良药。
写作时,我们敲打着键盘,把那些脑袋的思绪哗哗哗的表达出来。时间仿佛变得凝结在某一空间的宁静里。没有了喧嚣沸腾的场面,也没有了激烈的争吵,没有了对过去的伤感,更没有对未来的担忧。
这一刻,很安静,很惬意。没有那些吵杂的声音,没有总总的说法。仿佛看到了那个相信生活,自信的自己,那个每天目不转睛,耳不离课的努力认真听课的自己。
仿佛在课堂上那种认真,努力发,好学,上进的自己有栩栩如生的映入脑帘。那时候书生朗朗,那时候老师唾沫飞扬,而我们听的津津有味。
生活总有不如意的事情,可是一旦对某一件事情的态度认真负责起来。任何的困难都不觉然像困难。
我看过肖申克救赎的前几章,我才知道作家是如何养成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对时间完全没有了概念的坐在打字机面前强迫要求自己每天坚持着打出1500字的文章或者更多。这样的状态并不是简简单单21天能养成的一个习惯,我突然发觉21天并不能养成一个习惯,血液里的一股催促力让我们坚持着,才养成的一个习惯。所以时间并不是第一要素,主体是我们人类,如何有意义的支配我们的时间。
如果说没有时间,那我们人类如何养成习惯。但是我认为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存在。这让我想起政治课里老师教的那些哲学思想。我非常的觉得有意思,很多时候有些现象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比如天气,比如感情,比如工作,比如亲情……我们只能学着想办法让自己去适应我们的社会环境。
我没去过漠河以北,无法描述那里的冬季的雪景。也无法告诉任何人在那里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或许也很迎合这么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
只有下过乡当过知青的人才能写得出好的知青生活,才能做出好的规划。别人总和我说:你的父母对你那么好。可是,我从来都不成感受过那种其乐融融,比较轻松的家庭氛围。我经常喜欢去我爷爷奶奶家吃饭,吃他们的饭菜,不会觉得是老人煮的。我爷爷奶奶经常煮好饭叫我和我弟吃,菜地里种的菜,也可以去摘。可是,我爸妈就不高兴了。好几次,都会大声的吼骂。
我非常不喜欢我家的那个从别人那捡来的又旧又小的床,还有那些一大袋一大袋别人穿旧的鞋。我觉得自从遇到这些“东西”我就非常的倒霉,我的家庭经常吵架。我的父母经常赌到深夜,我一个人在没有灯光的很房间里,有时很害怕,只因小时候很胆小。可这也是搬到山顶的新家开始的,至少,还没搬家时,那旧房子离菜地很近,我也能感受到姥姥的关心。
如今,物是人非,也只能全凭模糊的记忆,简单的文字记载我的感受和过往。忘记当下的不痛快。
希望写作能让我更获得新生,活着像自己。哪怕现在没有能力谱写华丽的篇章,可也尽力写出文字。就当作是一向爱好和希望坚持着,永远,永远,最长情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