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璎珞:我们喜欢主角总赢?不,我们喜欢好人总赢!
相信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延禧攻略》火了。
早晨出地铁,扶梯上随便一瞥,就有三个女孩举着手机,低头追剧。
中午路过高冷男同事工位,居然正在凝神追剧。
问一圈,大家追剧的理由就一个字:爽。
而此前备受关注的《如懿传》,则开播就遭群嘲。
从明星容貌,到服饰造型,再到剧情,无一不被diss。据说,这部剧甚至连累出品方股价跌破发行价。
《如懿传》之所以效果不如意,大家也众口一词:不爽。
比如知乎答主Jackie·Meowww就说:“讲道理,人生已经这么艰难了,反正都是下班看看大女主玛丽苏,谁想看一个女人苦逼呵呵,越混越差,最后活活把自己作进冷宫的玛丽苏故事啊。”
很多文章都说《延禧攻略》的爽感,来自于主角总赢,而且总是很快就赢,当集的仇不用等下集就报了。总赢很爽,但我觉得更爽的是,好人总赢。
在追剧以前,看到分析的文章说璎珞不择手段利用傅恒,还对劝解的嬷嬷说“我本来就很坏,以后还会更坏”,我还以为观众的口味变了,开始喜欢真小人了。
自己看剧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
璎珞不是接近利用傅恒,而是直接谋害他。因为那时她得到的所有线索都表明,是傅恒奸污了她姐姐,为了掩饰罪行还残忍地掐死了她。
为了保护自己的至亲,巧用智计和*都会得到赞扬吧。曾经风靡全球的《越狱》,讲的不就是这样的故事吗。
在剧中,璎珞从未因为自己的野心主动害人。说什么打怪升级,她只是在别人恶意害她时,聪明地反击而已。除了反击,她和人爆发冲突,都是为了保护弱小。为了吉祥,为了愉妃,为了打铁花的爷孙。
刚出场,吉祥被锦绣撞洒了水,被秀女乌雅氏踩得双手鲜血淋漓,她第一次义气相助,用步步生莲的主意,救了吉祥,也给乌雅氏埋下了炸弹。
对于备受冷落的愉妃,她几次三番舍命相救,这才能有《还珠格格》的故事。
在愉妃为枇杷膏有毒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她顶着巨大的风险,说出枇杷新叶有毒。在高贵妃指使小太监灭口时,她拼死和对方打斗,还在屋子里放火。五阿哥出生时,她以小小奴婢身份,和高贵妃硬扛,才保住小小婴孩一命。
她护着皇后,在皇后被陷害,甚至自杀后,苦心孤诣为皇后报仇,不仅仅因为皇后教她写字,护着她,更因为她知道皇后是这深宫里唯一一个全心全意守护善与真的人,是她理想自我的寄托。
《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以最低贱的出身,最卑微的宫女身份,努力地以一己之力为这深宫重新分配公平,为那些被欺压的可怜人,讨回正义。
这一点,她和传统的白莲花并无二致,所不同的是,她智商够高、能力够强,总是能够如意,能够好心办好事。
她只是在不断做好事的过程中,顺便走向了人生巅峰。而且即使到最后,她都没有从屠龙勇士变成恶龙,只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快乐。这一点她是迥异于如懿和甄嬛的。
为什么《延禧攻略》大火,因为穷苦出身的好人魏璎珞总是赢。她折射出了我们理想之镜中的自我。如果能够有足够的智慧,以善良的用心和行动实现人生目标,谁会想恶毒呢?谁不想以自己的力量,推动世界走向公平正义呢?
这种烙印着“自我”的东西,会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如果谁能读懂这种自我,我们是愿意把灵魂都向他敞开的。于正,无疑是懂的。
很多文章都强调璎珞的睚眦必报,甚至有人认为她这样的性格和黑化的娴妃没什么分别。
确实,对善良的判定是存在视角差异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视角就几乎截然相反,孝贤皇后在前剧中是代表真善美的白月光,在后剧中是表里不一的准反派。其实,即使在《延禧攻略》中,皇后的形象也是多元的。
在璎珞和观众看来,在娴妃遇难的时候,皇后积极地帮助她,照顾她的自尊心,以嘉奖最用心的寿礼的方式,让她没有心理负担地接受需要的银子,可谓苦心孤诣,动机至善了。
但娴妃看到听到的,却是皇后明明可以派人去医治自己的弟弟,却为了沽名钓誉撤回太医,改在宴会上赏金,不仅虚伪还别有用心,在众人面前逼她投诚。
同一个事件,理解尚且如此不同。大家对于历史材料的剪裁和演绎,当然有可能截然相反,这也就催生了两部同时期、同人物,情节和人物属性却如此不同的剧。
心理学研究发现,两个人谈话,你注释着谁的脸庞,就会觉得是谁在主导谈话。对于善良的判断,确实会因为视角的不同而不同,但从《延禧攻略》的大火看,魏璎珞的善良无疑是符合社会最大公约数的。
这种最大范围共识的搭建,体现的是于正的本领。他或许不是个优秀的艺术人,但一定是最精通人心的产品经理。
《如懿传》的失意,早在《延禧攻略》上线时就已经注定了,无关演员的皱纹,无关服化道,无关艺术的深度。
因为一个信息的效力,注定会受到先发内容的极大影响。当你看过了璎珞的善良和机智,别人转身就说她恶毒、心机,你能扭转得过来吗?当你认同了白月光皇后,别人再说她心机深沉,虚伪做作,你是不是会感觉愤怒呢?如果看过一个女主在反击敌人之后,怜悯救下敌人的狗后,发现另一个女主在得救后,对自己的婢女施以猫刑,你真的不会反感吗?
当年于正的《宫》的质量远远低于《步步惊心》,只是抢先播出了,结果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只要你开始追剧,因为对认知闭合的渴求,因为蔡加尼克效应的影响,即便后续剧情质量不佳,你也极有可能坚持追完。
如果你不幸是后出现的信息,且在此前吸引了足够的注意力,当发现你不符合预期时,人们就会更加愤怒反感。《如懿传》无疑就是这种情况。
于正一定精通《先发影响力》,因为这本书简直是《延禧攻略》的操作指南。或许我们津津乐道的反套路,恰恰是于正最精通的道路。
▼ ▼ ▼ ▼ ▼ ▼ ▼ ▼ ▼
2018/08/25 ▏本周六 ▏晚20:30
樊老师为我们解读《先发影响力》,让你轻松看破套路,掌握方法。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小程序听书
本书将于2018/8/25日20:30上线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版权归【樊登读书】所有,欢迎转发,如需转载,可在后台发送“转载”,联系授权。
▌思维导图
*关注【樊登读书】,后台回复“先发影响力”,获取《先发影响力》高清思维导图。
▼ 点击【阅读原文】,本周新书《先发影响力》解读7天免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