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玉稳】汤峪河 流淌在我的生命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白玉稳】汤峪河 流淌在我的生命里

2018-08-27 12:00:51 作者:白玉稳 来源:汤峪白先生 阅读:载入中…

【白玉稳】汤峪河 流淌在我的生命里

  最近经常回山里,有一种感觉,就是汤峪河的状况今非昔比了。

  别的不说,就是那些人,和蚂蚁一样,在路上爬过来又爬过去,早上太阳没出山的时候,人就像下架的鸡,嘎嘎地出来了,除过不会下蛋,其它的特征全有。下午六点过,你就不要去想在汤峪河的路上开车,就是你开的是奔驰宝马,也和开拖拉机一样,左躲右避,蜗牛般前进。路上全是人,路边全是人,河里全是人,广场全是人。

  南沟口到交沟口再到小东沟口,不到一公里的路,没计算过有多少家农家乐,这还仅仅是沿河的,在山的褶皱里,那一个沟沟岔岔,都会有农家乐存在,都会游客爆满。到了傍晚时分,人都出来了,就爱在有路有水有人的地方走动或者休憩,也就织成了山村里的都市绘,好一副康乐安宁的画图。

  前几天周末,我的城里朋友说,“老白,给咱联系一家像样的农家乐。”我倒是联系了,我认为好一点的,和亲戚家的,家家饱和,都解决不了这个需求。在一床难求的情况下,我只能给人道歉。一位在广西旅游的朋友给我说,他的朋友要来山里,是拖家带口的,我看是周一就问了我表哥,结果是需要等到周三才会有空房。我表哥家的农家乐是新开的,房子是新的,所有设备都是新的,这都不是值得说道的理由,汤峪河新盖的房舍很多,新不算是什么特点。我表哥的优势是,他一家都是厨师,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能工巧匠。我姑父和我表哥、表妹,都是我村子里人家过事时干过厨房的,关于汤峪河的饮食文化,他能说得清,也能做得来。我很惊异他的“没文化”,给自己的农家乐起了一个不是农家乐的名,叫“莫转弯儿”!哈哈,恰是这样的没“文化”的名字,更彰显了他的与众不同。顾名思义,就是到了该转弯儿的地方别转弯儿,端走直行,就到了他的一亩三分地,就到了他的家园游客的乐园。我后来想,还真是别出心裁,没有“雅”呀“舍”呀“庄”呀“园”呀,就是这么直接,就是这么率性,就是这么地地道道!我仔细算了一下,从汤峪湖进石门关,就有一座桥,再就是南沟口和交沟口的两座桥,到了我表哥家就是汤峪河第四座桥,也是有一个硬拐弯儿才能通行的桥,而我表哥家就在桥头,假如不转弯儿,假如直行,人车就到了他家的院子里。“上店白家”在第五座桥头,但我汗颜的是,我们起的名字确实没文化。

  这几天,著名小说家向岛夫妇就住在我表哥家,他说在咸阳的家里,夜里不开空调睡不着,而在我表哥家,头天晚上来就睡得很香。昨天我见了他,他和一位自称卖袜子的人在一起喝酒,而专门喝我们山里人享用的绿瓶子西凤(现在的这种酒是白瓶子)。那个卖袜子的老兄就有意思了,山东人,爽朗得很,身上就穿他卖的衣服,好像是耐克系列的东西。向岛兄说他是耐克的陕西总代理,我当然知道这个牌子的总代理意味着啥。而他哈哈地笑,真诚地交流,“别听作家瞎说,咱就是一个卖衣服卖袜子的。我就喜欢山里的清净,也喜欢你表哥家的粗茶淡饭,更没想到在这里认识了向岛弟,有缘呀!”我说,“当然是有缘的,对门我家就坐落在汤峪河古驿的穿心店遗址上,如果放在解放前,我估计你们坐在这里,就会看到从驿道走上来走下去的商队,也能听到叮叮当当的驼铃声”。

  汤峪河的历史有多厚重,我是说不明白的。好像每一段路上,都有故事,每一片叶子上,都凝聚着文化气息,河里流淌的水,就是清清亮亮,就是干干净净,就是连接着山里人的血脉,绵绵不绝。小东沟的火神庙、大榆树、鸽鹁洞;刘家沟的铁瓦殿、姚刚寨、绣花桩;汤四的紫云山、铁虎沟、斗沟;水井沟上边的狮子坪、月亮石、鸡上架……仅是地名就说不完,也说不够,更何况人呢?三教九流汇聚,仁人志士云集,就在流淌的汤峪河里,实实在在,生生不息。

  昨晚,在海南当校长的我的学生来山里看我,我就带他去了我的同学老杨家。我同学在汤峪河人称杨老大,因为他家是大户,他也是家里的老大,他的媳妇家更是汤峪河的名门张家,他们的婚姻,在我看来就有点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意思。杨同学长得好看,方面大耳唇红齿白,很讨人喜欢,当然他媳妇小菊就更俊了,当年也算一枝花儿,所以他和我上高中的时候就不爱学习,上课开小差走神是经常的事,八四年毕业,八五年过年就结婚,同年就有了女儿。他有了孩子后,硬是要将他的娃认给我,让我做娃的干爸。我吓得赶紧逃遁,当时我还在上学,也没有媳妇,那敢就有一个女儿。这件事到了现在,我们遇到一起,还在津津有味地说道。

  他家的农家乐是汤峪河最早开的之一。二十年前,他家还在张家台台儿上住的时候,就有人去他家住宿,条件差得很,人就是爱去,哪怕晚上没有床,就取下门板,或者用几个小凳子排在一起,放一床被子,就能幸福睡眠。别人说杨老大会说话,也有说小菊人俊好看,但说实话,这不是主要的,最实在的原因是小菊会做饭。我父亲说过,一样的浆水菜,到了人家手里,就是那样以捣治,出来的味就不一样,人就是想吃,走了还想再来。前几年汤峪兴起了农家乐,他也盖了房子,改善了条件,我每次回去,他家都是旅客爆满。我是希望看到这种状况的,我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反哺家乡,让更多的人知道汤峪河,走进汤峪河,喜爱汤峪河。

  他听说我陪我哥回来了,他就抽时间来看我,说是好长时间没在一起说话了,希望我去他家坐会儿。我知道我的学生要来,就答应了,说晚上一定去。我学生来的时候已经快八点了,我就陪他上去。沿路的人多车多,家家门前都是穿红挂绿的人。好几家的规模很大,人特别多,有一家门外的广场上,开始了演出。我看到了西洋乐队,穿戴整齐地在吹奏,有唱歌的,有跳舞的,还有看的鼓掌的,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我学生说,“白老师,汤峪河真的变了,成了钟楼下。”“是呀,谁能想到呢,仅仅十多年,真是感慨。”

  我同学已经等在门口,将我们迎进大厅,他说外边人太多太吵,不好说话,就放在屋子里吧。他要准备几个拿手的菜,被我否决了,一是他和小菊太累,二是我们确实不饿,就让简单再简单。结果小菊还是端上来了金樽,做法是清蒸的,怕我们吃生鱼片吃不惯,我没想到他家里还有鳟鱼,还做地如此地道,就给学生说,一定要消灭它,不然对不住我同学夫妇的心意。

  就这样,我们边吃边聊,天南海北地胡谝,说了海南的风,说了古城的雨,当然还有蓝田的汤峪的故事。我看到了学生头上的白发,就感觉他在外边不易,知道如今的教育,真不是一件好干的事。他很关心我,我很关心我同学,我同学呢,除了让吃让喝之外,就是静静地听我们说话,我能体会到他的兴奋和疲惫。见了我当然高兴,有生意有人气应该兴奋,但是人毕竟不是铁打的,一天休息两三个小时,整天连轴转,是疲惫不堪的。看着外边热闹的人慢慢走回了房间,歌唱人也没有了声音,就知道大家该休息了,我和学生也告别了“故乡情”,告别了同学夫妇,走在回家的路上。

  山在夜色中,显得厚重,河在流淌中,依旧欢乐。河没变,水没变,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很多感觉就千变万化,我知道汤峪河的水,满载着我们汤峪河人的希望,日日夜夜流淌着,流淌着快乐、幸福、安康,也流淌在我们的生命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