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来雜·書舘,你知道“雜”字为什么这样写吗? |雜·讀
相信每一位来杂书馆的读者,都曾驻足欣赏过我们帅气的招牌。
欣赏之余,不知道有没有人好奇过,繁体的“雜”字为什么这样写?它又是如何演变成现在简体的“杂”字呢?
今天,馆君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雜”字的前世今生。Let's go!
雜,你到底该怎么写?我国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对“雜”字是这样解释的:“雜,五彩相会,从衣,集声。”
和现代服装崇尚纯色不同,古代服装,尤其是如下图所示的礼服,往往要缀以各色各样的花纹。“雜”字由“衣”和“集”构成,就是指以各种颜色搭配制作的衣服。其中的“集”也可以认为是声符兼义。
图源:百度百科
但是细心的读者肯定会发现,按照《说文》的解释,“雜”似乎应该是一个由衣和集组成的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就像异体字“襍”一样;可《说文》的篆形,明明左边是上衣下木,右边是隹。
《说文》本身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去寻找更古老的资料。在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睡虎地秦简中,“雜”字是这样写的——
睡虎地秦简:襍
可见当时确实存在左衣右集的写法,《说文》的解释并非向壁虚造。不过仔细观察这个字形,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字结构不均衡,左边的“衣”字太小,右边的“集”字过大。
要想让字形更加美观,只能把左右两边写得一样大,或者调整结构让字形均衡。
先看第一种处理方法。
左:徐三庚/右:泰不华
由于没有找到秦汉时期写成“襍”的篆文材料,所以这里暂用晚近一些的作品作为示例。徐三庚先生的作品,右边的“集”字还是太大,且显得臃肿,和睡虎地秦简一个毛病。而泰不华的字形结构松散,歪歪扭扭,也谈不上好看。
吴让之
吴让之先生使左右两边大小基本一致,却也把字形变得肥大,“衣”字尤其大到不自然。这在篆刻中无可非议,但显然不适合日常书写。
把左右两边写成一样大,看似操作简单,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后人如此,前人面临的情况可想而知。于是机智的古人选择了第二条路——调整结构。
睡虎地秦简:雜
睡虎地秦简中,“雜”字还有另一种写法。书写者把原本在右下的“木”字挪到左边的“衣”字下面。“衣”和“木”笔画较少,叠加后也不觉得拥挤;“隹”字笔画较多,单独在一边也不显得空疏。这样一来,“雜”字整体就比较平衡了。
这一字形在汉以后逐渐成为主流,不仅以《说文》为代表的小篆这样写,以碑刻为代表的隶书也这样写。
东汉・乙瑛碑
如图所示,虽然左上的“衣”已经变形,不过有一定文字学知识的人还是可以辨识的。这样写一来可以保证一定的区别性,二来也使“衣”和“木”的笔画不至于交叠,字形比较美观。
但只要是人,就会想方设法追求简便,何况书写不易的古人。于是他们采用各种方法对“雜”字进一步改造。其中一种方法是把左上角形如“亠从”的“衣”字改成“立”,于是左边就变成了简体的“亲”字。
唐・善才寺碑
产生这种写法并不意外。如上引乙瑛碑,对于不了解文字学的人来说,左上角与其说是“衣”,就更像是“立”的残形。由于书写方便,这种写法很快便流行起来。
但这种写法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合字理,且进一步降低了字形的区别性。因此遭到当时文字学家的明确反对。成书于中唐的《九经字样》,便明确指出从“亲”者为讹形。
后知不足斋丛书・新加九经字样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反正一般人也不认识左上角那个变了形的“衣”字,少些一两笔大家也不在乎,差不多就行了嘛!于是“雜”就变成了这样——
唐・欧阳询
有人觉得这样也不够,这不还得四画?于是大笔一挥,“雜”字又变了样——
东晋・王献之
“雜”字讹变到这种程度,形旁“衣”已经名存实亡,声旁“集”也因为古今音变和字形拆分渐渐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所以民间逐渐产生了省去右边“隹”字,就形成了如今简体的“杂”字。这个“杂”字,勉强可以视为会意字,用九种木头在一起表示混杂之意。
尽管符合字源的“襍”一直与“雜”字并行,然而后世各种异体字实际上仍然主要从“雜”字演变出来。甚至《说文》乃至唐代《九经字样》这类强调“正字”的字典,都明知它是“从衣集声”的形声字,却依然选用了“雜”字。
通行的力量是强大的,而最初通行的原因中,美观恐怕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
果然还是那句话说得好——
图源:百度百科
雜(襍),你和“集”到底什么关系读到这里,相信大家的疑惑还有一半没有解决,那就是“雜”和“集”的读音相差太远了,“集”怎么能做“雜”的声旁呢?
所以在最后,我们附带谈一下“雜”和“集”的谐声关系。
和诗文押韵一样,形声字谐声的基础也是韵头和韵尾相同。既然“雜”字产生于先秦,我们就要用先秦的音韵系统来分析。这里选取了在上古音构拟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家:王力和郑张尚芳的拟音,对比如下。
左:王力/右:郑张尚芳
图中蓝字表示声母,紫字表示韵头,红字表示韵腹,黑字表示韵尾。可以看到,虽然两家的构拟结果差别很大,但都证明了“集”和“雜”的韵腹、韵尾甚至声母是相同的,完全可以构成谐声关系(韵头不影响谐声)。
而且,在现今的某些方言里,两个字的读音也相同,可能就是古音的孑遗。
左:粤语(广州)/右:闽语(中山)
对“雜”字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如果大家*,之后馆君可以带大家继续了解另外两个字。
长按,识别*,加关注在雜書舘微信公众号菜单栏,点击“预约查询”,既可以进行预约,也可查询预约状态;
如果您需要更改预约,可以先在“查询及变更”中“查询—取消预约”,然后再重新预约哦!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往期推送